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95,分20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辨風(fēng)
辨謗
理辨
辨爭
辨處
小辨
辨水
智辨
辨材
一辨
辨囿
辨日
至辨
極辨
廉辨
《分類字錦》:辨風(fēng)(辨風(fēng))
大戴禮:循弦以觀于樂,足以辨風(fēng)矣。
分類:作樂
《漢語大詞典》:辨謗(辨謗)
對(duì)別人的毀謗加以申辯和駁正。辨,通“ 辯 ”。舊唐書·元稹傳:“至于陳暢辨謗之章,去之則無以自明於朋友矣?!?宋 孔平仲 續(xù)世說·讒險(xiǎn):“ 唐次 無故貶斥,久滯蠻荒,孤心抑鬱,乃采自古忠賢遭罹放逐,雖至殺身,而君猶不悟,著書三篇,謂之《辨謗略》,上之?!?/div>
《漢語大詞典》:理辨
猶申辯。《醒世姻緣傳》第十四回:“他若善善的過來理辨,倒也只怕被他支吾過去了?!?/div>
分類:申辯
《漢語大詞典》:辨爭
(1).爭論,爭辯。辨,通“ 辯 ”。 金 王若虛 《林下四友贊》:“辨爭譏刺,間若不能相容,而終于無憾。”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五:“﹝ 楊槙 ﹞頗與權(quán)要辨爭以罷。”
(2).指爭訟、爭執(zhí)。 宋 曾鞏 《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 太宗皇帝 在位四年,乃按地圖,因縣立軍,使得奏事專決,體如大邦。自是以來,田里辨爭、歲時(shí)稅調(diào),始不勤遠(yuǎn),人用宜之。”
《國語辭典》:辨處(辨處)  拼音:biàn chù
分辨的理由。《西游記》第一九回:「行者笑道:『這個(gè)呆子!我就打了大門,還有個(gè)辨處。像你強(qiáng)占人家女子,又沒個(gè)三媒六證,又無些茶紅酒禮,該問個(gè)真犯斬罪哩!』」
分類:分辨理由
《漢語大詞典》:小辨
(1).在小事上辨別是非。《大戴禮記·小辨》:“寡人欲學(xué)小辨,以觀於政,其可乎?” 漢 劉向 說苑·談叢:“夫小快害義,小慧害道,小辨害治,茍心傷德?!?br />(2).見“ 小辯 ”。
《漢語大詞典》:小辯(小辯)
亦作“ 小辨 ”。
(1).辯說瑣碎小事。荀子·非相:“小辯不如見端,見端不如見本分。小辯而察,見端而明,本分而理?!?楊倞 注:“小辯謂辯説小事?!?清 龔自珍 《語錄》:“予不敢菲薄,采其小辯可也?!?br />(2).猶巧言。群書治要卷四四引 漢 桓譚 新論:“覽諸邪背叛之臣,皆小辨貪饕之人也。”晉書·張載傳:“況夫庸庸之徒,少有不得志者,則自以為枉伏。莫不飾小辯、立小善以偶時(shí),結(jié)朋黨、聚虛譽(yù)以驅(qū)俗?!?br />(3).猶小說,指細(xì)碎瑣語。 唐 劉知幾 史通·采撰:“ 晉 世雜書,諒非一族,若語林《世説》、《幽明録》、搜神記之徒,其所載或詼諧小辯,或神鬼怪物?!?/div>
《漢語大詞典》:辨水
辨別水味的甘苦。語本《淮南子·氾論訓(xùn)》:“ 臾兒 易牙 , 淄 澠 之水合者,嘗一哈水而甘苦知矣?!?宋 秦觀 《次韻謝李安上惠茶》:“著書懶復(fù)追 鴻漸 ,辨水時(shí)能效 易牙 。”
《漢語大詞典》:智辨
見“ 智辯 ”。
《漢語大詞典》:智辯(智辯)
亦作“ 智辨 ”。
(1).聰慧與口才。韓非子·說難:“大意無所拂悟,辭言無所繫縻,然后極騁智辯焉。”新唐書·李軌傳:“﹝ 軌 ﹞略知書,有智辯?!?span id="h4pcyf6"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一○四回:“有 甘茂 之孫 甘羅 ,年雖少,然名家之子孫,甚有智辯?!?br />(2).指巧辯。續(xù)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 唐肅宗 流播之中,怵於邪謀,遂成 靈武 之篡,千載之下,雖智辨百出,不能為雪?!?/div>
《分類字錦》:辨材
禮記:司馬辨論官材,論進(jìn)士之賢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論。
分類:選舉
《駢字類編》:一辨
齊書王奐傳:興祖未死之前。于獄以物畫漆柈子中。出密報(bào)家道無罪。令啟乞出都一辨。萬死無恨。惠洪試?yán)钆四姡簭疆?dāng)相槜詣?lì)?,夜半一辨須明白?/div>
《漢語大詞典》:辨囿
辯士組成的圈子,言論界。辨,通“ 辯 ”。 唐 溫庭筠 《過孔北海墓二十韻》:“發(fā)言驚辨囿,撝翰動(dòng)文星?!眳⒁姟?辯囿 ”。
《漢語大詞典》:辯囿(辯囿)
(1).語本莊子·天下:“ 桓團(tuán) 、 公孫龍 辯者之徒,飾人之心,易人之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辯者之囿也?!?成玄英 疏:“辯過於物,故能勝人之口;言未當(dāng)理,故不服人之心。而辯者之徒,用為苑囿?!?王先謙 集解引 宣穎 曰:“辯者迷於其中而不能出?!焙笠蛴谩稗q囿”指嘵嘵不休的爭辯。文選·左思〈魏都賦〉:“昔市南 宜僚 弄丸而兩家之難解,聊為吾子復(fù)翫德音,以釋二客競(jìng)于辯囿也?!?張銑 注:“言辯者多詞如苑囿之有草木也?!?br />(2).指言論界、言者之口。 唐 黃滔 《與南海韋尚書啟》:“設(shè)若旁扃辯囿,內(nèi)遏言泉,不惟上負(fù)于良時(shí),抑亦下辜于卑志?!?/div>
分類:言論言者
《漢語大詞典》:辨日
辨別天象。 南朝 梁 沈約 《謝賜新歷表》:“竊惟觀斗辨日,馭生為本,審時(shí)分地,稼政莫先?!?/div>
分類:辨別天象
《漢語大詞典》:至辨
具有極高辨別能力的人。荀子·正論:“天下者……至大也,非至辨莫之能分?!?/div>
《漢語大詞典》:極辨(極辨)
(1).分辨得很清楚;明辨。 宋 葉適 《同安縣學(xué)朱先生祠堂記》:“余每見 朱公 極辨於毫釐之微,尤激切而殷勤,未嘗不為之嘆息也?!?清 熙祚 《〈日聞錄〉跋》:“末篇極辨佛氏之欺誕,博而能精,尤足徵學(xué)識(shí)?!?br />(2).非常明察。 明 張居正 《乞鑒別忠邪以定國是疏》:“方今天下,當(dāng)五陽之會(huì),處極辨之朝。”
《漢語大詞典》:廉辨
指清廉明辨。周禮·天官·小宰:“以聽官府之六計(jì),弊羣吏之治……六曰廉辨?!?鄭玄 注:“辨,辨然不疑惑也?!?清 錢謙益 《明故按察使徐公墓志銘》:“公為令廉辨惠和,爬垢剔蠹,三邑皆有遺愛?!眳⒁姟?廉善 ”。
《漢語大詞典》:廉善
清廉而政績優(yōu)異。《周禮·天官·小宰》:“以聽官府之六計(jì),弊羣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鄭玄 注:“聽,平治也,平治官府之計(jì)有六事。弊,斷也。既斷以六事,又以廉為本。善,善其事有辭譽(yù)也?!卑?,廉善……廉辨之‘廉’均應(yīng)作‘察’字解,義為考察、查訪。見 清 黃生 《義府·廉》。然舊訓(xùn)沿用已久,不可廢。 唐 元稹 《邵常政內(nèi)侍省內(nèi)謁者監(jiān)》:“或扈從於艱難之際,或服勤著廉善之名。宜序班資,用優(yōu)階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