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辨驗(yàn)(辨驗(yàn))
辨別檢驗(yàn)。 宋 文天祥 《林附祖》詩序:“縛至 京口 ,辨驗(yàn)然后得釋?!?span id="fhuskm0" class="book">《東周列國(guó)志》第三九回:“及至天明辨驗(yàn),方知是假的。”
《韻府拾遺 銑韻》:得辨
唐書王晙傳:始二張之誣魏元忠。晙獨(dú)上疏申治。宋璟曰。魏公全矣。子再觸逆鱗。其殆乎。晙曰。魏公以忠獲罪。茍得辨。雖死弗悔。
《漢語大詞典》:大辨
見“ 大辯 ”。
《漢語大詞典》:大辯(大辯)
亦作“ 大辨 ”。 能言善辯。《淮南子·詮言訓(xùn)》:“大道無形,大仁無親,大辯無聲,大廉不嗛,大勇不矜?!?唐 楊炯 《唐同州長(zhǎng)史宇文公神道碑》:“公之廣學(xué),其積如山,公之大辨,其流如川?!?/div>
分類:能言善辯
《漢語大詞典》:談辨(談辨)
見“ 談辯 ”。
《漢語大詞典》:談辯(談辯)
亦作“ 談辨 ”。 談?wù)摗?span id="qnfxpsa" class="book">《墨子·耕柱》:“能談辯者談辯,能説書者説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后義事成也?!?span id="xar5e3r" class="book">《新五代史·唐臣傳·任圜》:“﹝ 任圜 ﹞為人明敏,善談辯。”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名臣:“ 王沂公 奉使 契丹 ,館伴 耶律祥 頗肆談辨,深自衒鬻?!?明 葉式 《題〈誠(chéng)意伯劉公集〉》:“少傳性理,長(zhǎng)號(hào)英特,薦更世故,談辯至悉。”
分類:談?wù)?/a>
辯論事理。辨,通“ 辯 ”。孔叢子·公孫龍》:“﹝ 平原君 ﹞明日謂 公孫龍 曰:‘公無復(fù)與 孔子高 辨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絀?!?/div>
《漢語大詞典》:辨訛(辨訛)
辨明謬誤。 宋 曾鞏 《祭宋龍圖文》:“公在太史,維僚與屬,正繆辨訛,公為耳目。”
分類:辨明謬誤
《漢語大詞典》:強(qiáng)辨
謂能言善辯。后漢書·黨錮傳·劉祐:“閑練故事,文札強(qiáng)辨,每有奏議,應(yīng)對(duì)無滯?!?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十:“ 荊公 乃曰:‘ 伊尹 五就 湯 ,五就 桀 ,亦可謂之非純臣乎?’其強(qiáng)辨如此?!?清 管同 《楚昭王論》:“彼其初既目覩其君之窮蹙而不顧,則茍非挾有強(qiáng)辨,亦安敢貿(mào)貿(mào)然再至其前?”
分類:能言善辯
《漢語大詞典》:辨麗(辨麗)
指文辭華美綺麗。辨,通“ 辯 ”。 宋 王安石 《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銘》:“其為文章,得紙筆立成,而閎博辨麗稱天下?!?宋 王安石 《兵部員外郎馬君墓志銘》:“始君讀書,即以文辭辨麗稱天下?!?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記·記李煜與劉鋹書全文》:“ 煜 命其臣 潘佑 視草,文甚辨麗,累數(shù)千言?!?/div>
《漢語大詞典》:廷辨
見“ 廷辯 ”。
《漢語大詞典》:廷辯(廷辯)
亦作“ 廷辨 ”。
(1).在朝廷上辯論。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魏其 鋭身為救 灌夫 ……竊出上書。立召入,具言 灌夫 醉飽事,不足誅。上然之,賜 魏其 食,曰:‘東朝廷辯之。’”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六月:“執(zhí)政中有論不同者,臣請(qǐng)與之廷辨?!?span id="1y6ln21"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至道二年》:“既而 準(zhǔn) 入對(duì),帝語及 馮拯 事, 準(zhǔn) 抗辯,帝曰:‘若廷辯,失執(zhí)政之體?!?br />(2).指在公堂上辯論。新唐書·李義琰傳:“ 李勣 為都督,僚吏憚其威, 義琰 獨(dú)敢廷辨曲直, 勣 甚禮之?!?/div>
《漢語大詞典》:辨智
明辨事理,有才智。 漢 劉向 說苑·權(quán)謀:“ 鄭桓公 將欲襲 鄶 ,先問 鄶 之辨智果敢之士,書其姓名?!?宋 李攸 宋朝事實(shí)·削平僭偽:“ 昌言 為人辨智,于上前指畫破賊之策,上悅之,恩遇甚厚。”
《漢語大詞典》:辨訟(辨訟)
(1).辯論,爭(zhēng)論。辨,通“ 辯 ”。荀子·正名:“凡議,必將立隆正然后可也,無隆正則是非不分而辨訟不決?!眳⒁姟?辯訟 ”。
(2).爭(zhēng)訟,訴訟。辨,通“ 辯 ”。 宋 曾鞏 《刑部尚書制》:“爾尚體朕之心,折民以恕,使辨訟自息,而王政寖明,可不勉歟!”
《漢語大詞典》:辯訟(辯訟)
(1).辯論,爭(zhēng)論。禮記·曲禮上:“分爭(zhēng)辯訟,非禮不決。”一本作“ 辨訟 ”。漢書·龔勝傳:“疾言辯訟,媠慢亡狀,皆不敬?!?br />(2).判決訴訟案件。南史·何敬容傳:“出為 吳郡 太守,為政勤卹人隱,辯訟如神,視事四年,政為天下第一?!?/div>
《漢語大詞典》:詳辨(詳辨)
詳盡辨析。晉書·劉頌傳論:“詳辨刑名,該覈政體。” 清 曾國(guó)藩 《覆李眉生書》:“近世 王伯申 經(jīng)傳釋詞,於眾所易曉者皆指為常語,而不甚置論;惟難曉者,則深究而詳辨之?!?/div>
分類:詳盡辨析
《韻府拾遺 寘韻》:辨?zhèn)危ū鎮(zhèn)危?/div>
唐書藝文志:吳筠明真辨?zhèn)握撘痪怼?/div>
《韻府拾遺 虞韻》:辨無(辨無)
梁昭明太子辨二諦義:圣人即有辨無
《漢語大詞典》:詭辨(詭辨)
見“ 詭辯 ”。
《國(guó)語辭典》:詭辯(詭辯)  拼音:guǐ biàn
詭異狡詐的辯說。《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挂沧鳌竵孓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