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380
典故
16
詞典
295
佛典
19
其它
50
共380,分2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5
6
7
8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爭辨
辨難
辨志
才辨
思辨
辨雪
辨察
立辨
辨士
博辨
辨認
好辨
辨口
辨識
辨治
《漢語大詞典》:
爭辨
爭論辯駁。 宋
葉適
《徐德操墓志銘》
:“在 邵武 ,危與守爭辨,數(shù)軋其不義,幾得罪?!?span id="eigxua0" class="book">《
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昇
》:“ 趙昇 也不爭辨。”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棘闈志異》
:“僕大驚,爭辨不已?!?/div>
分類:
爭論
論辯
辯駁
《漢語大詞典》:
辨難(辨難)
辯駁、問難。辨,通“ 辯 ”。 明
顧起元
《
客座贅語·溪漁子
》
:“辨難上下古今事,折衷損益,根據(jù)理道?!?孫中山
《駁〈?;蕡蟆怠?/span>:“乃彼既知為美政,而又認為最終之結果,胡為如此矯強支離,多端辨難也?” 魯迅
《集外集·渡河與引路》
:“至于辨難駁詰,更可一筆勾消。”
分類:
辯駁
問難
《國語辭典》:
辨志
拼音:
biàn zhì
辨別心志意趣的趨向。《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jié)h。鄭玄。注:「辨志,謂別其心意所趣鄉(xiāng)也?!鼓铣?。
裴子野
南齊安樂寺律師智稱法師碑
:「既而敬業(yè)承師,就賢辨志。遨游九部,馳騁三乘?!?/div>
分類:
辨志
辨明
明志
志向
《漢語大詞典》:
才辨
見“ 才辯 ”。
《漢語大詞典》:
才辯(才辯)
亦作“ 才辨 ”。 才智機辯。
《
后漢書·列女傳·蔡琰
》
:“﹝ 琰 ﹞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晉
干寶
《
搜神記
》
卷十六:“客甚有才辨, 瞻 ( 阮瞻 )與之言良久,及鬼神之事,反復甚苦?!?唐
海順
《三不為篇》
之二:“一朝鵬舉,萬里鸞翔,縱任才辯,游説君王。” 清
戴名世
《蔡瞻眠文集序》
:“ 瞻眠 通敏有才辨,其氣甚豪?!?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科舉》
:“使絕域一科,以能通各國公法、各國條約章程,才辯開敏者為及格?!?/div>
分類:
才辯
才智
《國語辭典》:
思辨
拼音:
sī biàn
1.思考辨析。如:「他聰明靈敏,思辨能力很強?!?br />2.純粹的思維。即不依實際經(jīng)驗作思考,而從事于形式、范疇、關系的掌握與推究。
3.不以外界事物為思考的對象,而以心為對象。
分類:
思辨
哲學
哲學名詞
純粹
思考
考辨
辨析
經(jīng)驗
《漢語大詞典》:
辨雪
辯白昭雪。辨,通“ 辯 ”。 晉
干寶
《
搜神記
》
卷三:“獄就,( 王旻 )不能自辨……(郡守)呼 旻 問曰:‘汝鄰比何人也?’曰:‘ 康七 。’遂遣人捕之。‘殺汝妻者,必此人也?!讯?。因謂僚佐曰:‘一石穀搗得三斗米,非 康七 乎?’由是辨雪?!?宋
蘇舜欽
《哭師魯》
詩:“予才入冊府,俄作中都囚。飛章立辨雪,危言動前旒?!?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
:“自古至今多少寃屈,誰與辨雪!”
分類:
辯白
昭雪
《漢語大詞典》:
辨察
辨別考察。 宋
曾鞏
《救災議》
:“至於給授之際,有淹速,有均否,有真?zhèn)?,有會集之擾,有辨察之煩,厝置一差,皆足致弊。”
分類:
辨別
考察
《分類字錦》:
立辨
禮記:石聲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
分類:
磬
《漢語大詞典》:
辨士
能言善辯之士,游說之士。辨,通“ 辯 ”。
《
尸子·處道
》
:“天下非無聾者也,辨士之貴聰耳者眾也?!?span id="1fyqjdw" class="book">《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諸辨士為方略者,妄作妖言,諂諛王,王喜,多賜金錢?!?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jīng)〉四十二問·第六問》
:“何以刪
《法師品》
?答:辨士之虛鋒,墨士之旁瀋?!?/div>
分類:
能言善辯
游說
《漢語大詞典》:
博辨
見“ 博辯 ”。
《漢語大詞典》:
博辯(博辯)
亦作“ 博辨 ”。 從多方面論說;雄辯。
《
韓非子·說難
》
:“徑省其説則以為不智而拙之,米鹽博辯則以為多而交之。” 梁啟雄 解:“多,指博辯之辭眾多?!弧之攺?顧 説作‘史’……這是説:如果説者瑣碎地作廣博的辯説,君主就認為是話多,因而把説者的話看成是廢話。” 漢
徐干
《
中論·虛道
》
:“才敏過人未足貴也,博辯過人未足貴也?!?明
唐順之
《答王南江提學》
:“兄雄俊之文,博辯之才,邁往之氣,無一人不知之?!?/div>
分類:
多方面
論說
雄辯
《國語辭典》:
辨認(辨認)
拼音:
biàn rèn
分別、認清楚。如:「辨認失物」?!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三四。神宗元豐六年》:「按閱之際,其間或令家丁及以別都保人冒名代試,亦無由辨認?!?/div>
分類:
辨認
分辨
辨識
識別
夏丏尊
《漢語大詞典》:
好辨
見“ 好辯 ”。
《國語辭典》:
好辯(好辯)
拼音:
hào biàn
喜愛與人爭辯。《孟子。滕文公下》:「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div>
分類:
喜歡
辯論
《漢語大詞典》:
辨口
利口,利嘴。辨,通“ 辯 ”。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宮室》
:“多言反道,辨口傷實。” 唐
羅隱
《酬黃從事懷舊見寄》
詩:“長繩繫日雖難絆,辨口談天不易窮?!?/div>
分類:
利口
《國語辭典》:
辨識(辨識)
拼音:
biàn shì
辨認識別。如:「草書不容易辨識?!?/div>
分類:
辨識
辨認
認識
識別
夏丏尊
《漢語大詞典》:
辨治
(1).謂區(qū)分等級而治之。
《
荀子·成相
》
:“辨治上下,貴賤有等明君臣。”
(2).辨別治績,考察治績。
《
史記·滑稽列傳
》
:“傳曰:‘ 子產(chǎn) 治 鄭 ,民不能欺; 子賤 治 單父 ,民不忍欺; 西門豹 治 鄴 ,民不敢欺?!又拍苷l最賢哉?辨治者當能別之?!?br />能成功地治理。
《
漢書·張敞傳
》
:“審如掾言, 武 必辨治 梁 矣?!?宋
王安石
《兵部員外郎馬君墓志銘》
:“及出仕,所至號為辨治?!币槐咀鳌?辦治 ”。
分類:
成功
地治
辨別
治理
治績
等級
考察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