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80,分26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辨護
辨解
辨具
過辨
申辨
白辨
訊辨
訴辨
隸辨
整辨
臆辨
甄辨
高辨
記辨
裁辨
《漢語大詞典》:辨護(辨護)
(1).辦理監(jiān)督。周禮·地官·山虞“若祭山林,則為主,而脩除且蹕” 漢 鄭玄 注:“為主,主辨護之也?!?孫詒讓 正義:“辨即今之辦治字,漢書·李廣傳 顏 注云:‘護謂監(jiān)視之。’此辨護,亦謂辨治監(jiān)視其事,不定供用相禮也?!?span id="6jqil8l" class="book">《墨子·號令》:“為符者曰養(yǎng)吏一人,辨護諸門?!?span id="e2qwtlc" class="book">《古微書·中候握圖記》:“ 堯 即政七十年,授河圖。帝立壇磬折西向, 禹 進迎 舜 , 契 陪位, 稷 辨護?!?br />(2).治理修護,修治。 漢哀帝 《詔上計丞史歸告二千石》:“官寺鄉(xiāng)亭漏敗,墻垣阤壞不治,無辨護者,不勝任。先自劾不應(yīng)法,歸告二千石聽?!?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接識:“器能之人,以辨護為度,故能識方略之規(guī),而不知制度之原?!?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材能:“辨護之政,宜於治煩?!?劉昞 注:“事皆辨護,煩亂乃理。”
(3).照顧維護。《漢書·貢禹傳》:“往者嘗令 金敞 語生,欲及生時祿生之子,既已諭矣,今復(fù)云子少。夫以王命辨護生家,雖百子何以加?”
《漢語大詞典》:辨解
(1).分辯解釋。辨,通“ 辯 ”。新唐書·奸臣傳下·柳璨:“ 玄暉 懼,由往辨解。”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文人比較學(xué)》:“該承認就承認,該辨解的也辨解,態(tài)度非常磊落?!?br />(2).辨別理解。 茅盾 《子夜》十一:“一連串奇怪的事情,究竟主吉主兇,她急切間可真辨解不來?!?/div>
《漢語大詞典》:辨具
謂置辦飯食。新唐書·循吏傳·韋宙:“邑中少年,常以七月?lián)艄模t入民家,號‘行盜’,皆迎為辨具,謂之‘起盆’,后為解素,喧呼疻鬭, 宙 至,一切禁之。”
分類:置辦飯食
《分類字錦》:過辨(過辨)
爾雅:過辨回川。注:旋流。釋文:過,本或作渦,同古未反。回又作洄。
分類:
《漢語大詞典》:申辨
見“ 申辯 ”。
《國語辭典》:申辯(申辯)  拼音:shēn biàn
根據(jù)事實或理由加以辯解。《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當(dāng)日一時急促中事,又沒個把柄,無可申辯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灤陽消夏錄三》:「問官申辯百端,終以為南山可移,此案不動?!?/div>
《漢語大詞典》:白辨
(1).神話中的北方水神的助手。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nèi)經(jīng):“ 玄冥 治北方, 白辨 佐之,主水。”
(2).謂弄明白情況。 三國 魏 曹操 《步戰(zhàn)令》:“有急,聞雷鼓音絶后,六音嚴畢,白辨便出?!?/div>
《漢語大詞典》:訊辨(訊辨)
審理。《梁書·武帝紀上》:“可通檢尚書眾曹, 東昏 時諸諍訟失理及主者淹停不時施行者,精加訊辨,依事議奏?!?span id="0ln5cyq" class="book">《南史·梁紀上·武帝》作“訊辯”。 宋 晁補之 《資政殿大學(xué)士李公行狀》:“會上以府左右院暨司録獄,無以雜合訊辨,三司混金穀,視獄不專,詔曰:‘稽參故事,宜屬理官?!踔么罄硭拢珵橛洝!?/div>
分類:審理
《漢語大詞典》:訴辨(訴辨)
見“ 訴辯 ”。
《漢語大詞典》:訴辯(訴辯)
亦作“ 訴辨 ”。 申訴并辯白。紅樓夢第八六回:“生兄在禁,具呈訴辯,有干例禁;生念手足,冒死代呈。”清史稿·文苑傳一·錢謙益:“ 鳳陽 巡撫 陳之龍 獲 黃毓祺 , 謙益 坐與交通,詔總督 馬國柱 逮訊。 謙益 訴辨, 國柱 遂以 謙益 、 毓祺 素非相識定讞?!?span id="tbog9k6" class="book">《新華月報》1952年第9期:“在法庭上以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辯?!?/div>
分類:申訴辯白
《國語辭典》:隸辨(隸辨)  拼音:lì biàn
書名。清顧藹吉撰,八卷。鉤摹漢隸碑文,依宋朝禮部韻類分韻編次。每字下標注碑名,并引碑文。以宋朝婁機之漢隸字源為藍本,并補其未備。據(jù)漢朝許慎之《說文解字》辨明文字的正、變、省、加,再依許書部首纂偏旁五百四十字,以示篆體和隸書之間的變遷痕跡。
《漢語大詞典》:整辨
見“ 整辦 ”。
《漢語大詞典》:整辦(整辦)
亦作“ 整辨 ”。 整治,辦理。《后漢書·左雄傳》:“謂殺害不辜為威風(fēng),聚斂整辨為賢能,以理己安民為劣弱,以奉法循理為不化。”辨,一本作“ 辦 ”。南史·沈慶之傳:“ 慶之 曰:‘君但當(dāng)知筆札之事?!谑翘幏郑諆?nèi)外整辦,時皆謂神兵?!?宋 陳亮 《凌夫人何氏墓志銘》:“家政出於舅姑,而輔其內(nèi)事惟謹,房戶細碎,無不整辦?!?span id="u2acfxz"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一:“里面主人見説??偷搅?,連忙先發(fā)銀子,喚廚戶,整辦酒席幾十桌?!?/div>
分類:整治辦理
《漢語大詞典》:臆辨
只憑推測來辨別。 南朝 梁 沈約 《佛記序》:“神途詭互,難以臆辨?!?/div>
《漢語大詞典》:甄辨
辨明。 章炳麟 《論式》:“甄辨性道,極論空有。”
分類:辨明
《駢字類編》:高辨(高辨)
劉孝綽 侍宴餞庾于陵應(yīng)詔詩 高辨競談?wù)?,奇文爭筆力。
《漢語大詞典》:記辨(記辨)
記覽和辯給。辨,通“ 辯 ”。 元 黃溍 《贈余生詩序》:“后生小子,羣居終日,視記誦詞章為不足為,而獨以不知地理為恥,探奇勦説,憑虛造言……觀其記辨馳騁,出人意表,誠若可喜。是以孝子慈孫甘受其欺而曾不悟?!?/div>
分類:和辯辯給
《漢語大詞典》:裁辨
鑒別;辨別。 清 姚鼐 《辨〈逸周書〉》:“ 周 之將亡,先王之典籍泯滅,而里巷傳聞異辭。蓋聞而識者,無知言裁辨之智,不擇當(dāng)否而載之?!?/div>
分類:鑒別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