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輝 → 煇輝”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輝耀(輝耀)  拼音:huī yào
光彩、光輝。宋。晏殊〈進兩制三館牡丹歌詩狀〉:「惟圣運之會昌,可繼重華之輝耀。」
《漢語大詞典》:煇耀
光輝照耀。三國志·魏志·劉劭傳:“惟陛下垂優(yōu)游之聽,使 劭 承清閒之歡,得自盡於前,則德音上通,煇燿日新矣?!?清 黃子云 《畫鷹》詩:“金眸左右動,煇燿練光碎?!?/div>
《分類字錦》:青光輝耀(青光輝耀)
拾遺記:岱輿山北有玉梁千文駕元流之上,有七色芝生梁下,其色青,光輝耀,謂之蒼芝。
分類:芝草
《國語辭典》:烜赫  拼音:xuǎn hè
名聲或威望盛大的樣子。唐。李白俠客行〉:「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國語辭典》:彪炳  拼音:biāo bǐng
形容文采煥發(fā),成績顯著。 晉。左思 〈蜀都賦〉:「符采彪炳,暉麗灼爍?!鼓铣骸f(xié)《文心雕龍。原道》:「然后能經(jīng)緯區(qū)宇,彌綸彝憲,發(fā)輝事業(yè),彪炳辭義?!挂沧鳌副霟ā?。
《漢語大詞典》:熙光
猶輝耀。《三國志·吳志·華覈傳》:“越從朽壤,蟬蛻朝中,熙光紫闥,青璅是憑?!?/div>
分類:輝耀
《漢語大詞典》:照矚(照矚)
(1).輝耀。 唐 杜牧 《梁秀才言懷兼別示亦蒙見贈走筆依韻》:“照矚三光政,生成四氣仁?!?清 吳偉業(yè) 《詠拙政園山茶花》詩序:“內(nèi)有寳珠山茶三四株,交柯合理,得勢爭高,每花時鉅麗鮮妍,紛披照矚,為 江 南所僅見?!?br />(2).猶關照,施惠。 宋 羅燁 醉翁談錄·張時與福娘再會:“ 福娘 雖未如花魅,然官司有筵會;非 福娘 不飲,而官司照矚之者,有過於花魅。”
《漢語大詞典》:焜晃
輝耀。 晉 葛洪 抱樸子·詰鮑:“靈禽嗈喈於阿閣,金象焜晃乎清沼。”
分類:輝耀
《漢語大詞典》:曜煜
輝耀。 南朝 梁簡文帝 《贈張纘》詩:“朱旗赫容與,雕棨紛曜煜。”
分類:輝耀
《漢語大詞典》:照煥
猶輝耀。 漢 張衡 《周天大象賦》:“何五車之均明,而三柱之照煥。”
分類:輝耀
《漢語大詞典》:煌焜
輝耀。 清 孫枝蔚 《劉殷授七子經(jīng)史圖》詩:“長盛昔多男,門庭最煌焜?!?/div>
分類:輝耀
《漢語大詞典》:煌熠
輝耀。 三國 魏 阮籍 《東平賦》:“欣煌熠之朝顯兮,喜太陽之炎精。”
分類:輝耀
《國語辭典》:流金鑠石(流金鑠石)  拼音:liú jīn shuò shí
鑠,镕化。流金鑠石形容天氣非常炎熱,好像能把金、石镕化?!冻o。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文明小史。楔子》:「雖然赤日當空,流金鑠石,全不覺半點歊熱。」也作「爍石流金」、「鑠石流金」。
《國語辭典》:煌煌  拼音:huáng huáng
光明的樣子。《詩經(jīng)。陳風。東門之楊》:「東門之楊,其葉牂牂?;枰詾槠冢餍腔突??!?/div>
《漢語大詞典》:文明
(1).文采光明。易·乾:“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孔穎達 疏:“天下文明者,陽氣在田,始生萬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泰階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區(qū)宇文明?!?唐 李白 《天長節(jié)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以文明鴻業(yè),授之元良。”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陶埏:“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幾筵,文明可掬?!?清 鈕琇 觚賸·石言:“予既喜身親古人未言之見聞,復重慨夫文明之璞一旦割裂而出,天地真藴,山川元氣,漸至竭耗?!?br />(2).指文采。與“質(zhì)樸”相對。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則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則以青繒為囊,盛印於后也。謂奏劾尚質(zhì)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繒?!?br />(3).謂文德輝耀。書·舜典:“濬哲文明,溫恭允塞?!?孔穎達 疏:“經(jīng)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span id="dpp5kon" class="book">《宋書·律歷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廣樂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主上文明,吾輩茍以觀書得罪,不猶愈他咎乎?” 元 耶律楚材 《繼宋德懋韻》之一:“圣人開運億斯年,睿智文明稟自天?!?br />(4).謂文治教化。 前蜀 杜光庭 《賀黃云表》:“柔遠俗以文明,懾兇奴以武略?!?宋 司馬光 《呈范景仁》詩:“朝家文明所及遠,於今臺閣尤蟬聯(lián)?!?元 劉塤 隱居通議·詩歌二:“想見先朝文明之盛,為之慨然?!?br />(5).文教昌明。 漢 焦贛 《易林·節(jié)之頤》:“文明之世,銷鋒鑄鏑?!?前蜀 貫休 《寄懷楚和尚》詩:“何得文明代,不為王者師。” 明 高明 《琵琶記·高堂稱壽》:“抱經(jīng)濟之奇才,當文明之盛世。” 魯迅 《準風月談·抄靶子》:“ 中國 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國度?!?br />(6).猶明察。《易·明夷》:“內(nèi)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 文王 以之。”后漢書·鄧禹傳:“ 禹 內(nèi)文明,篤行淳備,事母至孝?!?span id="ogjqxuh" class="book">《新唐書·陸亙傳》:“ 亙 文明嚴重,所到以善政稱。”
(7).社會發(fā)展水平較高、有文化的狀態(tài)。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來,遂以俚詞塞責,則走入荒蕪一路,求闢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清 秋瑾 《憤時迭前韻》:“文明種子已萌芽,好振精神愛歲華?!?老舍 《茶館》第二幕:“這兒現(xiàn)在改了良,文明啦!”
(8).新的,現(xiàn)代的。《老殘游記》第一回:“這等人……只是用幾句文明的辭頭騙幾個錢用用罷了。”
(9).合于人道。 郭孝威 《福建光復記》:“所有俘虜,我軍仍以文明對待,拘留數(shù)時,即遣歸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