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74,分19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保寧
贊元
輔德
崇獎(jiǎng)
良佐
良翰
輔贊
使介
佐州
輔世
十亂
夾日
六相
亮采
圣相
《漢語大詞典》:保寧(保寧)
(1).保有并使之安定。逸周書·嘗麥:“保寧爾國,克戒爾服?!?br />(2).謂輔佐護(hù)衛(wèi)使安寧鞏固。 唐 蘇颋 《授薛稷中書侍郎制》:“翼戴朕躬,保寧王室,厥功茂矣?!?/div>
《漢語大詞典》:贊元(贊元)
輔佐元首。 唐 韓愈 《河南府同官記》:“登槐贊元,其慶且至?!?魏仲舉 輯注引 祝充 曰:“贊元,謂輔贊元首?!?宋 洪適 《上宰相啟》:“當(dāng)圣主解弦而更化,以真儒調(diào)鼎而贊元?!?/div>
分類:輔佐元首
《漢語大詞典》:輔德(輔德)
謂輔佐德行。書·仲虺之誥:“佑賢輔德,顯忠遂良?!?孔 傳:“賢則助之,德則輔之?!?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董仲舒?zhèn)鳌?/a>:“眾圣輔德,賢能佐職,教化大行,天下和洽?!?span id="y4kd4i7" class="book">《新唐書·許世緒傳》:“﹝ 許世緒 ﹞請 唐公 曰:‘天輔德,人與能,乘機(jī)不發(fā),后必蹈悔?!?宋 楊億 《天貺殿碑》:“故周書紀(jì)其輔德, 羲 載其《益》、《謙》?!?/div>
分類:輔佐德行
《漢語大詞典》:崇獎(jiǎng)
(1).尊崇輔佐。隋書·滕穆王瓚等傳論:“ 周 建懿親, 漢 開盤石,內(nèi)以敦睦九族,外以輯寧億兆,深根固本,崇奬王室?!?br />(2).推崇獎(jiǎng)勵(lì)。 唐 元稹 《贈(zèng)陳憲忠衡州刺史制》:“朕敬承先志,崇奬舊勛。”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自 太宗 崇奬儒學(xué),驟擢高科至輔弼者多矣?!?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十四:“圣量謙沖,崇奬風(fēng)雅至已?!?胡蘊(yùn)玉 《〈中國文學(xué)史〉序》:“ 孟德 既有 冀州 ,崇奬跅弛之士?!?/div>
《漢語大詞典》:良佐
賢能的輔佐。后漢書·劉陶傳:“斯實(shí)中興之良佐,國家之柱臣也?!?唐 沈佺期 《和戶部岑尚書參跡樞揆》:“大君制六合,良佐參萬機(jī)。”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游歷》:“夫今日之少年,皆他年老成謀國之良佐也?!?/div>
分類:賢能輔佐
《漢語大詞典》:良翰
賢良的輔佐。《詩·大雅·崧高》:“ 周 邦咸喜,戎有良翰。” 鄭玄 箋:“翰,榦也?!?span id="ixd5jgt" class="book">《周書·史寧權(quán)景宜等傳論》:“總?cè)直》ィ鴦w敵之功;布政蒞民,垂稱職之譽(yù)。若此者,豈非有國之良翰歟?”
分類:賢良輔佐
《國語辭典》:輔贊(輔贊)  拼音:fǔ zàn
輔佐襄贊?!度龂?。卷七。魏書。呂布傳》:「曹公奉迎天子,輔贊國政,威靈命世,將征四海,將軍宜與協(xié)同策謀,圖太山之安。」
分類:輔佐襄助
《漢語大詞典》:使介
(1).副使,使者的輔佐。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 煇 頃出疆,使介病,皆委頓扶持而歸?!?明 沈德符 野獲編·外國·朝鮮國詩文:“ 朝鮮 俗最崇詩文,亦舉鄉(xiāng)會(huì)試,其來朝貢陪臣多大僚,稱議政者即宰相,必有一御史監(jiān)之,皆妙選文學(xué)著稱者充使介?!?br />(2).指奉命出使的官員。元史·世祖紀(jì)五:“爰有 太祖皇帝 以來,與 宋 使介交通?!?/div>
《漢語大詞典》:佐州
輔佐州政。指任州司馬、通判等職。 宋 陸游 《答鈐轄啟》:“列屬樞庭,自不安于清選;佐州 京 峴 ,猶誤被于明恩?!?/div>
《漢語大詞典》:輔世(輔世)
輔佐世人。《孟子·公孫丑下》:“朝廷莫如爵,鄉(xiāng)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 漢 班固 《答賓戲》:“敢問上古之士,處身行道,輔世成名,可述於后者,默而已乎?”《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夫拓跡垂統(tǒng),必俟圣明,輔世匡治,亦須良佐。” 明 文徵明 《謝李宮保書》:“某誠知陋劣,不足辱公,而公豈以區(qū)區(qū)一人,而懈其厲人輔世之盛心哉!”
分類:輔佐世人
《漢語大詞典》:十亂(十亂)
(1).書·泰誓:“予( 周武王 )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孔 傳:“我治理之臣雖少而心德同?!?孔穎達(dá) 疏:“《釋詁》云:亂,治也?!笔?,指 周公旦 、 召公奭 、 太公望 、 畢公 、 榮公 、 太顛 、 閎夭 、 散宜生 、 南宮適 、 文母 (一說指 文王 之后 大姒 ,一說指 武王 之妻 邑姜 )。后因以“十亂”指上述十個(gè)輔佐 周武王 治國平亂的大臣。 晉 潘岳 《西征賦》:“豈三圣之敢夢,竊十亂之或希?!?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5559' target='_blank'>《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一·唐昭德皇后廟樂章》:“辰位列四星,帝功參十亂?!?明 李贄 《答以女人學(xué)道為見短書》:“ 邑姜 以一婦人而足九人之?dāng)?shù),不妨其與 周 、 召 、 太公 之流并為十亂。” 王紫詮 《去學(xué)校積弊以興人材論》:“ 周 有十亂而國以興, 漢 有三杰而基業(yè)以立?!?br />(2).泛指輔佐皇帝的十個(gè)有才能的人。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憂危竑議后紀(jì):“文則有 王 公 世揚(yáng) 、 孫 公 瑋 、 李 公 汶 、 張 公 養(yǎng)志 ,武則有 王 公 之楨 、 陳 公 汝忠 、 王 公 名世 、 王 公 承恩 、 鄭 公 國賢 ,而有 鄭貴妃 主之於內(nèi),此之謂十亂。”
《漢語大詞典》:夾日(夾日)
在太陽兩旁。左傳·哀公六年:“是歲也,有云如眾赤鳥,夾日以飛三日。”史記·楚世家:“十月, 昭王 病於軍中,有赤云如鳥,夾日而蜚?!焙笫酪杂鬏o佐天子。 明 張鳳翼 《紅拂記·奇逢舊侶》:“今朝暫捨吹簫侶,來日還圖夾日功?!?/div>
《漢語大詞典》:六相
(1).傳說輔佐 黃帝 的六臣: 蚩尤 、 大常 、 奢龍 、 祝融 、 大封 、 后土 ,分掌天地四方。管子·五行:“昔者 黃帝 得 蚩尤 ,而明於天道;得 大常 ,而察於地利;得 奢龍 ,而辯於東方;得 祝融 ,而辯於南方;得 大封 ,而辯於西方;得 后土 ,而辯於北方。 黃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唐 張說 《祭崔侍郎文》:“故令名不離其身,方齊六相,助明三辰。” 清 錢謙益 《煉丹臺(tái)》詩:“六相資輔弼,五賊收狂癲?!?br />(2).佛教語。指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見華嚴(yán)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 清 黃宗羲 《蘇州三峰漢月藏禪師塔銘》:“ 曹洞 、 潙仰 、 法眼 建立四禁、五位、六相、三昧等綱宗,以竭機(jī)語之欺偽。”
《漢語大詞典》:亮采
輔佐政事。書·舜典:“使宅百揆,亮采惠疇。”書·皋陶謨:“日嚴(yán)祗敬六德,亮采有邦。” 孫星衍 疏:“此言助事有邦,謂有土者之臣?!?宋 司馬光 《和潞公與張昌言楚正叔游獨(dú)樂園徘徊久之主人不至》詩:“茂勛成亮采,勝賞寄風(fēng)流?!?/div>
《漢語大詞典》:圣相(聖相)
謂德行才智卓越的輔佐大臣。后專指賢能的宰相。晏子春秋·外篇下六:“ 晏子 對曰:‘君其勿憂,彼 魯 君,弱主也, 孔子 ,圣相也?!?span id="wvmkhof" class="book">《韓非子·問田》:“ 公孫亶回 ,圣相也,而關(guān)於州部?!?唐 李商隱 《韓碑》詩:“帝得圣相相曰 度 ,賊斫不死神扶持?!?span id="jnfhpx5" class="book">《宋史·李沆傳》:“﹝ 王旦 ﹞嘆曰:‘ 李文靖 真圣人也?!?dāng)時(shí)遂謂之圣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