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一五○
孫汝翼,字端朝,常州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宣和中入太學,建炎二年賜同進士出身。紹興間為樞密院編修官,七年知建康府溧陽縣。歷國子監(jiān)主簿、秘書丞、提舉兩浙常平茶鹽、提點江淮等路坑冶鑄錢。十九年,提點福建路刑獄公事,后為成都府路轉(zhuǎn)運副使。二十四年,除荊南安撫使、兼知荊南府。宰相沈該子弟販川貨之荊南,為其所拘留,該遂銜之,于紹興二十六年落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一三七、一六七、一七○、一七二,《方舟集》卷一六,《吳郡志》卷七,《淳熙三山志》卷二五,《景定建康志》卷二七,《南宋館閣錄》卷七,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中行。宋建昌軍南豐人。符授子。徽宗政和間進士。知成都府,有政績。遷江西轉(zhuǎn)運使,奏請減月俸虛額五分。后以言事奪職,安置南雍州。嘗識虞允文于常僚中,世以為知人。有《猥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2—1177 【介紹】: 宋江州湖口人,字敏中。高宗紹興十二年進士。孝宗隆興元年知建陽縣,以邑人陳洙、游酢、陳師錫皆有學行可師,立三賢祠祀之,以風勵后學。擢監(jiān)察御史,歷殿中侍御史、國子祭酒,官終秘閣修撰、湖南轉(zhuǎn)運副使。
全宋詩
蕭之敏(一一一二~一一七七),字敏中,九江(今屬江西)人。固子。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進士。二十年,知歸州秭歸縣,二十七年,調(diào)建康府觀察推官。孝宗隆興間知建寧府建陽縣。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除監(jiān)察御史。八年,拜殿中侍御史,出提點江東刑獄。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遷國子祭酒。三年,提點浙西刑獄,除湖南轉(zhuǎn)運副使。四年卒,年六十六。事見《周文忠集》卷三三《秘閣修撰湖南轉(zhuǎn)運使蕭公之敏墓志銘》。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宗室,字介然。太宗六世孫?;兆谛椭校吭囀诔惺吕?。欽宗靖康初宰章丘,募兵五千,增城浚濠,為戰(zhàn)守備,金兵圍攻兩月不能下。高宗時通判郴州。移知鼎州,既而復留于郴。曹成為岳飛所敗,來犯郴州,不群固守擊退之。累遷兩浙路轉(zhuǎn)運副使,卒于官。
全宋詩
趙不群(?~一一五二),字介然,太宗六世孫。徽宗宣和中授承事郎。欽宗靖康初知章丘縣。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知郴州,歷鼎、宣、廬、溫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三、五六、八三、一一三、一五六)。二十二年卒于兩浙路轉(zhuǎn)運副使任(同上書卷一六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林師說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3 【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箕仲。林豫子。少舉進士。累遷兵部員外郎,知建昌軍。丞相趙鼎力薦之,授廣東轉(zhuǎn)運判官,累遷浙東提點刑獄。山陰為畿內(nèi),貴人多肆豪奪,師說一繩以法。以忤權(quán)貴,力請祠歸。
汪召嗣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九三
汪召嗣,祁門(今安徽祁門)人,伯彥之子,本名似,初為軍器監(jiān)丞。嘗為金人所執(zhí),久之得還。紹興初,為廣東轉(zhuǎn)運副使,又以右中大夫、直秘閣知袁州,以直徽猷閣知撫州。十八年,直寶文閣、守太府少卿、總領(lǐng)四川財賦。二十一年,遷太府少卿、直龍圖閣、都大主管成都等路茶馬監(jiān)牧公事。二十三年,以尚書省言綱馬不如,使提舉臺州崇道觀。未幾起知潭州,未至官而卒。見《宋史》卷四七三《汪伯彥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八、一○六、一二四、一五七、一六二、一六四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袁復一,字太初(《天臺續(xù)集別編》),無錫(今屬江蘇)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九)。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知臨??h(《嘉定赤城志》卷一一)。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提舉廣南市舶(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一五,十六年,提舉福建常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4 【介紹】: 宋澶州人,字恭道。南渡后極力收恤離散親族,居信州。高宗紹興間,以敷文閣直學士知建康。卒于鉛山鵝湖。
全宋詩
晁謙之(?~一一五四),字恭祖,其先澶州人,居信州(今江西上饒)。高宗紹興九年(一一三九),為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右司員外郎、權(quán)戶部侍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八、一三○、一三一)。十年,移工部侍郎(同上書卷一三六)。十一年,提舉江州太平觀(同上書卷一四○)。十五年,起知撫州,改知建康府(同上書卷一五三)。二十四年卒于信州(同上書卷一六七)。清乾隆《廣信府志》卷二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四○六九
晁謙之(?——一一五四),字恭道,端仁子。其先澶州人,南渡后居信州(治今江西上饒西北)。紹興三年提舉荊湖南路茶鹽,七年權(quán)福建路轉(zhuǎn)運判官,九年為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十年權(quán)工部侍郎,十五年知建康府,二十四年卒于鉛山鵝湖。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九、一二八、一三○、一三二、一四○、一五五、一五七、一六七,《南宋制撫年表》卷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4—1178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謙之,號艾軒。孝宗隆興元年進士。通《六經(jīng)》,從學者眾,南渡后以伊、洛之學倡行東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出為廣西提點刑獄,移廣東,曾率郡兵擊敗入境之茶民軍。召為國子祭酒,除中書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舉興國宮。卒謚文節(jié)。有《艾軒集》。
全宋詩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謙之,號艾軒,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曾再試禮部不第,往從尹焞游。通六經(jīng)百氏,從學者數(shù)百人,伊洛之學倡于東南自光朝始。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及進士第,調(diào)袁州司戶參軍,知永??h。召試館職。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歷著作佐郎、著作郎、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九年,出為廣南西路提點刑獄。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改廣南東路。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勞,召拜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四年,為孝宗講解《中庸》稱善,除中書舍人。因封還謝廓然遷殿中侍御史詞頭,出知婺州,引疾奉祠。五年卒,年六十五。有《艾軒集》二十卷(本集宋劉克莊序),已佚。明正德十六年鄭岳據(jù)傳錄本選刊為十卷。事見《周文忠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傳?!×止獬?,以明鄭岳刊《艾軒集》(藏北京圖書館,其中詩一卷)為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五○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謙之,號艾軒,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登隆興元年進士第,調(diào)袁州司戶參軍,未上召對,改知永??h。大臣論薦不已,復召試館職,遂除秘書省正字兼史職,歷著作佐郎兼禮部郎官。乾道八年,進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出為廣西提刑,移廣東。淳熙二年,召拜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四年,奉命講《中庸》,稱旨,除中書舍人,為誥有古風。后改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婺州。淳熙五年卒,年六十五,謚曰文節(jié)。光朝博學有行,南渡后首以伊洛之學倡東南,從學者常數(shù)百人,時稱「南夫子」。著有《艾軒集》。見周必大《林光朝神道碑》(載《文忠集》卷六三),《宋史》卷四三三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一
胡堅常(一一一五——一一七八),字秉彝,祖籍豫章,后為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胡宿曾孫。少以蔭補官,初尉建昌之南城。兩除兩浙轉(zhuǎn)運副使,除江東轉(zhuǎn)運判官,升副使。淳熙四年為戶部郎中,明年遷將作監(jiān),太府少卿。丐外,以直寶文閣提點浙西刑獄。未赴,以疾免,尋得祠。終,享年六十有四,官至朝議大夫。事見蔡戡《朝議大夫直寶文閣學士胡公墓志銘》(《定齋集》卷一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5—1194 【介紹】: 宋邵武人,字務本。以蔭補將仕郎。孝宗淳熙中為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府,有善政。以中大夫致仕。平居操行端潔,治家有法。
全宋文·卷四六七三
謝師稷(一一一五——一一九四),字務本,邵武(今福建邵武)人。以世賞補將仕郎,為寧德丞。乾道中提舉湖北常平,淳熙中歷夔路運判、福建提刑,又知明州,九年除秘閣修撰,后以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府。紹熙五年卒,年八十。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二之二二、職官六二之二四、職官七二之一二、選舉二五之二九及《宋本四朝名臣言行錄別集》卷一四,《吳郡志》卷一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6—1183 【介紹】: 宋孟州濟源人,字安道。傅察子。父死于金,從母徙居晉江。以蔭補承務郎。為福建提點刑獄司干辦公事,使者李公懋,剛介好面折僚吏,獨屈意待自得,委以訟牒。歷知興化軍、漳州,所至有聲績。淳熙九年在福建轉(zhuǎn)運司任。有《至樂齋集》。
全宋詩
傅自得(一一一六~一一八三),字安道,南渡后僑居泉州(今屬福建)。察子。以蔭為福建路提點刑獄司干辦公事。主管臺州崇道觀,通判漳州,知興化軍,以忤秦檜罷。孝宗即位,再知興化軍。召為吏部郎中。出為福建路轉(zhuǎn)運副使,改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尋主管武夷山?jīng)_佑觀。淳熙十年卒,年六十八。有《至樂齋集》四○卷(《宋史》卷二○八),已佚。事見《晦庵集》卷九八《朝奉大夫直秘閣主管武夷山?jīng)_佑觀傅公行狀》。
全宋文·卷四六七六
傅自得(一一一六——一一八三),字安道,孟州濟源(今河南濟源)人。以蔭補承務郎,為福建提刑司干辦公事,有能聲,累遷至尚書吏部郎中。乾道九年,除直秘閣、福建路轉(zhuǎn)運判官,尋遷本路計度轉(zhuǎn)運副使。歷知興化、漳、寧國等州府,淳熙間累官浙東提刑、福建路轉(zhuǎn)運使。淳熙十年卒,年六十八。著有《至樂齋集》。見《朱文公文集》卷九八《傅公行狀》,《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二八。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六
薛良朋(一一一六——一一八五),字季益,瑞安(今浙江瑞安)人,紹興八年進士,歷知麗水、徽州,隆興二年以左朝奉大夫、直顯謨閣、兩浙轉(zhuǎn)運副使知臨安府,乾道元年除直龍圖閣,二年權(quán)工部侍郎,遷吏部,出守福、泉、荊南、成都,制置四川。食祠祿于家十年,淳熙十二年卒,年七十。見《止齋文集》卷四九《敷文閣直學士薛公壙志》,《宋會要輯稿》食貨六八之一四七、職官二○之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邛州臨邛人,字敏夫,號灌園居士。徽宗宣和三年進士。高宗紹興五年知簡州,尋提舉浙西常平茶鹽公事。七年,提舉潼川府路刑獄公事。為張浚從舅,曾居浚幕府。赴行在奏對,獻所著《晉鑒》。歷知眉州,改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移知嘉州。有《唐詩紀事》。
全宋文·卷四二八三
計有功,字敏夫,自號灌園居士,邛州安仁(今四川大邑東南)人,張浚從舅。紹興五年以右承議郎知簡州,未行,改提舉浙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六年除直秘閣、都督府書寫機宜文字,旋升直徽猷閣,提點潼川府路刑獄公事。七年為成都提刑。紹興二十八年知眉州,三十年為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次年移知嘉州。有功好學有至行,著有《唐詩紀事》八十一卷,今存。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一、一○五、一○六、一一一、一一四、一七九、一八五、一九三及所撰《唐詩記事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宗室,字德夫。太宗六世孫。高宗紹興中,為江東轉(zhuǎn)運判官。秦檜忌四川宣撫使鄭剛中,以不棄能制之,除四川宣撫司總領(lǐng)官。二人不相能,檜并召還。不棄劾剛中在蜀服用逾制,檜罷剛中。累官敷文閣直學士、知紹興府,未幾卒。
全宋文·卷四○九三
趙不棄,字德夫,太宗六世孫。紹興中為漳州通判、江東轉(zhuǎn)運判官,除太府少卿、四川宣撫司總領(lǐng)官。升敷文閣待制、知臨安府。踰年改工部侍郎,尋除敷文閣直學士、知紹興府。未幾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七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