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下〈文學(xué)〉~203~
衛(wèi)玠總角時問樂令「夢」,樂云「是想」。衛(wèi)衛(wèi)曰:「形神所不接而夢,豈是想邪?」樂云:「因也。未嘗夢乘車入鼠穴,搗齏啖鐵杵,皆無想無因故也?!?/span>
典故夢乘車
乘車鼠穴
鼠穴車
鼠穴乘車
相關(guān)人物衛(wèi)玠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下〈文學(xué)〉~203~
衛(wèi)玠總角時問樂令「夢」,樂云「是想」。衛(wèi)曰:「形神所不接而夢,豈是想邪?」樂云:「因也。未嘗夢乘車入鼠穴,搗齏啖鐵杵,皆無想無因故也?!?/span>
典故 列子御風
泠然御風
列御寇
御風列
列子御
御泠然
馭風仙
列子乘風
御寇風
列子車
御風客
列生御風
列御風
列御至
仙寇
相關(guān)人物列禦寇
《莊子》內(nèi)篇·卷一上《逍遙游》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固?#183;成玄英疏:「姓列,名禦寇,鄭人也。與鄭繻公同時,師于壺丘子林,著書八卷。得風仙之道,乘風游行,泠然輕舉,所以稱善也?!埂肚f列子·黃帝》:「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盡二子之道,乘風而歸?!?/span>
《列子集釋》卷二〈黃帝篇〉~46~
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尹生聞之,從列子居,數(shù)月不省舍。因間請?zhí)I其術(shù)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懟而請辭,列子又不命。尹生退。數(shù)月,意不已,又往從之。列子曰:「汝何去來之頻?」尹生曰:「曩章戴有請于子,子不我告,固有憾于子。今復(fù)脫然,是以又來?!沽凶釉唬骸戈傥嵋匀隇檫_,今汝之鄙至此乎?姬!將告汝所學(xué)于夫子者矣。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顏而笑。七年之后,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夫子之為我?guī)?,若人之為我友:?nèi)外進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干殼。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今女居先生之門,曾未浹時,而懟憾者再三。女之片體將氣所不受,汝之一節(jié)將地所不載。履虛乘風,其可幾乎?」尹生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復(fù)言。
例句
泠然御風客,與道自浮沉。
云是淮王宅,風為列子車。
仙子?xùn)|南秀,泠然善馭風。
回首望重重,無期挹風馭。
相看話離合,風馭忽泠然。
我無縮地術(shù),君非馭風仙。
何當列御寇,去問仙人請。
方從列子御,更逐浮云歸。
長吟想風馭,恍若升蓬瀛。
還隨躡鳧騎,來訪馭風襟。
采藥三山罷,乘風五日歸。
舊事仙人白兔公,掉頭歸去又乘風。
諒無馭風術(shù),中路愁虛歸。
蕭颯御風君,魂夢愿相逐。
胡為少君別,風馭峨眉陽。
典故 乘軒寵
大夫軒
乘軒衛(wèi)鶴
衛(wèi)人鶴
懿公軒
相關(guān)人物衛(wèi)懿公
《春秋左傳·閔公二年》
「狄人伐衛(wèi),衛(wèi)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zhàn),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位,余焉能戰(zhàn)!』公與石祁子玦與寧莊子矢使守。曰:『以此贊國擇利而為之?!慌c夫人繡衣曰:『聽于二子?!磺子肿硬疄橛遥S夷前驅(qū)孔嬰齊殿,及狄人戰(zhàn)于熒澤,衛(wèi)師敗績?!箷x·杜預(yù)注:「軒,大夫車?!?/span>
簡釋
軒鶴:借指空有官爵祿仿而不能當事者。唐沈佳期《移禁司刑》:“寵邁乘軒鶴,榮過食稻鳧?!?/p>
例句
自隨衛(wèi)侯去,遂入大夫軒。
華亭失侶鶴,乘軒寵遂終。
舞鶴乘軒至,游魚擁釣來。
卻念乘軒者,拘留不得飛。
欲飛還斂翼,詎敢望乘軒。
乘軒寧見寵,巢幕更逢危。
正有乘軒樂,初當學(xué)舞時。
遷人同衛(wèi)鶴,謬上懿公軒。
誰令力制乘軒鶴,自取機沈在檻猿。
軒墀曾寵鶴,畋獵舊非熊。
臺殿云浮棟,緌纓鶴在軒。
寵邁乘軒鶴,榮過食稻鳧。
一飽尚如此,況乘大夫軒。
飽食無所勞,何殊衛(wèi)人鶴。
削玉點漆,乘軒姓丁。
華亭不相識,衛(wèi)國復(fù)誰知。
謗起乘軒鶴,機沈在檻猿。
在野傅巖君不夢,乘軒衛(wèi)懿鶴何功。
顧慚不耕者,微祿同衛(wèi)鶴。
畫龍俱在葉,寵鶴先居衛(wèi)。
典故登車攬轡
登車孟博
范滂澄清
相關(guān)人物范滂
《后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列傳·范滂〉~2203~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厲清節(jié),為州里所服,舉孝廉、光祿四行。時冀州饑荒,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風解印綬去。其所舉奏,莫不厭塞眾議。遷光祿勛主事。時陳蕃為光祿勛,滂執(zhí)公儀詣蕃,蕃不止之,滂懷恨,投版棄官而去。郭林宗聞而讓蕃曰:「若范孟博者,豈宜以公禮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無自取不優(yōu)之議也?」蕃乃謝焉。
典故褚淵落水
王儉墜車
相關(guān)人物王儉
褚淵
《南史》卷十九〈謝靈運列傳·謝超宗〉~543~
為人恃才使酒,多所陵忽,在直省常醉。上召見,語及北方事,超宗曰:「虜動來二十年矣,佛出亦無如之何。」以失儀出為南郡王中軍司馬。人問曰:「承有朝命,定是何府?」超宗怨望,答曰:「不知是司馬,為是司驢;既是驢府,政應(yīng)為司驢?!篂橛兴咀?,以怨望免,禁錮十年。后司徒褚彥回因送湘州刺史王僧虔,閣道壞,墜水;仆射王儉驚跣下車。超宗拊掌笑曰:「落水三公,墜車仆射?!箯┗爻鏊?,沾濕狼藉。超宗先在僧虔舫,抗聲曰:「有天道焉,天所不容,地所不受。投畀河伯,河伯不受?!箯┗卮笈唬骸负坎贿d。」超宗曰:「不能賣袁、劉得富貴,焉免寒士。」前后言誚,稍布朝野。
《風俗通義校注》卷五〈十反〉~252~
王利器校注引《白虎通致仕篇》:「臣年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zhí)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跂踦之屬,是以退老去,避賢者路,所以長廉遠恥也。懸車,示不用也?!?/span>
典故唇亡
唇齒國
忌唇齒
唇齒類
唇齒依
唇亡齒枯
相關(guān)人物宮之奇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647~
是歲也,晉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虞之大夫?qū)m之奇諫虞君曰:「晉不可假道也,是且滅虞。」虞君曰:「晉我同姓,不宜伐我?!箤m之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子也,太伯亡去,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子也,為文王卿士,其記勛在王室,藏于盟府。將虢是滅,何愛于虞?且虞之親能親于桓、莊之族乎?桓、莊之族何罪,盡滅之。虞之與虢,唇之與齒,唇亡則齒寒?!褂莨宦?,遂許晉。宮之奇以其族去虞。其冬,晉滅虢,虢公丑奔周。還,襲滅虞,虜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二〈僖公·傳五年〉~207~
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span>
《三國志》卷十二〈魏書·鮑勛傳〉~385~
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簡釋
唇齒:喻鄰邦或友人。唐杜甫《贈李八秘書別三十韻》:“戰(zhàn)連唇齒國,軍急羽毛書?!?/p>
例句
戰(zhàn)連唇齒國,軍急羽毛書。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齒亦枯。
唇齒幸相依,危亡故遠歸。
典故前驅(qū)負弩
負弩前驅(qū)
先驅(qū)負弩
縣令前驅(qū)
大弩吏先迎
負矢還
馬卿歸故里
小人負弩
軺車使蜀
相關(guān)人物司馬相如
《史記》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列傳〉~3046~
相如還報。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發(fā)巴、蜀、廣漢卒,作者數(shù)萬人。治道二歲,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費以巨萬計。蜀民及漢用事者多言其不便。是時邛笮之君長聞南夷與漢通,得賞賜多,多欲愿為內(nèi)臣妾,請吏,比南夷。天子問相如,相如曰:「邛、笮、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時嘗通為郡縣,至漢興而罷。今誠復(fù)通,為置郡縣,愈于南夷?!固熳右詾槿唬税菹嗳鐬橹欣蓪?,建節(jié)往使。副使王然于、壺充國、呂越人馳四乘之傳,因巴蜀吏幣物以賂西夷。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qū),蜀人以為寵。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案:「霍去病出擊匈奴,河?xùn)|太守郊迎負弩。又魏公子救趙擊秦,秦軍解去,平原君負?矢迎公子于界上?!?/span>
例句
無能甘負弩,不慎在提衡。
身負邦君弩,情紆御史驄。
想就安車召,寧期負矢還。
漢庭狗監(jiān)深知己,有日前驅(qū)負弩歸。
典故縞帶銀杯
帶隨車
縞帶隨車
卷隨車帶
銀杯縞帶不隨車
《全唐詩》卷三百四十三〈詠雪贈張籍〉
只見縱橫落,寧知遠近來。飄飖還自弄,歷亂竟誰催。座暖銷那怪,池清失可猜。坳中初蓋底,垤處遂成堆。慢有先居后【漫有先居后】,輕多去卻回。度前鋪瓦隴【度前鋪瓦壟】,發(fā)本積墻隈【發(fā)奔積墻隈】。穿細時雙透,乘危忽半摧。舞深逢坎井,集早值層臺。砧練終宜搗,階紈未暇裁。城寒裝睥睨【城寒妝睥睨】,樹凍裹莓苔。片片勻如剪,紛紛碎若挼【案:奴回切。】。定非燖鵠鷺,真是屑瓊瑰。緯【案:音徽?!坷E【案:音忽?!坑^朝萼,冥茫矚晚?!沮っ2殨园!俊.敶昂銊C凜,出戶即皚皚【案:音哀。】。壓野榮芝菌【潤野榮芝菌】,傾都委貨財。娥嬉華蕩瀁,胥怒浪崔嵬。磧迥疑浮地【磧迥宜浮地】,云平想輾雷。隨車翻縞帶,逐馬散銀杯。萬屋漫汗【案:平聲。】合,千株照曜開。松篁挫抑【松篁遭挫折】【案:愈時蓋以柳澗事下遷。此寄意于時宰也?!浚S壤獲饒培。隔絕門庭遽【隔絕門庭邃】,擠排陛級才【擠排階級才】。豈堪裨岳鎮(zhèn),強欲效鹽梅。隱匿瑕疵盡,包羅委瑣該。誤雞宵呃喔,驚雀暗裴回。浩浩過三暮,悠悠匝九垓。鯨鯢陸死骨,玉石火炎灰。厚慮填溟壑,高愁?【案:音致?!慷房?。日輪埋欲側(cè),坤軸壓將頹。岸類長蛇攪【堰似長蛇攪】【岸類長蛇擾】【堰似長蛇擾】,陵猶巨象豗。水官夸杰黠,木氣怯胚胎。著地無由卷,連天不易推。龍魚冷蜇苦,虎豹餓號哀。巧借奢華便【巧借奢豪便】,專繩困約災(zāi)。威貪陵布被【威貪凌布被】,光肯離金罍。賞玩捐他事,歌謠放我才??窠淘姵t矹,興與酒陪鰓。惟子能諳耳【惟子誰諳耳】,諸人得語哉。助留風作黨,勸坐火為媒。雕刻文刀利,搜求智網(wǎng)恢。莫煩相屬和,傳示及提孩。
典故 臨邛客
當壚人
相如滌器
卓氏壚
滌器當壚
典千金裘
當壚賣酒
典征裘
文君取酒金
卓家壚
卓女當壚
酒壚身世
相如窮
成都貰酒
混傭保
臨邛沽酒客
臨邛美酒
臨邛問酒壚
賣車騎
拋犢褲
貧賣相如騎
貰酒成都
相如裘
卓氏杯
當壚卓文君
酒壚風流
酒濃何暇卓文君
臨邛酒客
馬卿滌器
文君當爐
文言當壚
相如犢鼻褲
相如壚邊
相如蓬門
相關(guān)人物卓文君
司馬相如
《漢書》卷五十七上〈司馬相如列傳〉~2530~
臨邛多富人,卓王孫僮客八百人,程鄭亦數(shù)百人,乃相謂曰:「令有貴客,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數(shù),至日中請司馬長卿,長卿謝病不能臨。臨?令不敢嘗食,身自迎相如,相如為不得已而強往,一坐盡傾。酒酣,臨邛令前奏琴曰:「竊聞長卿好之,愿以自娛?!瓜嗳甾o謝,為鼓一再行。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時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心說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令侍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與馳歸成都。家徒四壁立。卓王孫大怒曰:「女不材,我不忍殺,一錢不分也!」人或謂王孫,王孫終不聽。文君久之不樂,謂長卿曰:「弟俱如臨邛,從昆弟假貸,猶足以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車騎,買酒舍,乃令文君當盧。相如身自著犢鼻裈,與庸保雜作,滌器于市中。卓王孫恥之,為杜門不出。
《史記》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列傳〉
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孫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人或謂王孫,王孫終不聽。文君久之不樂,曰:「長卿第俱如臨邛,從昆弟假貸猶足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爐。相如身自著犢鼻裈,與保庸雜作,滌器于市中。
簡釋
文君酒:詠酒或情愛。唐李百藥《少年行》:“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蕭。”
貰酒成都:詠人性情豪放,不惜以珍寶換取豪飲。唐駱賓王《艷情代郭氏贈盧照鄰》:“擲果河陽君有分,貰酒成都妾亦然。”
例句
樓下當壚稱卓女,樓頭伴客名莫愁。
萊子真為少,相如未免窮。
成都滯游地,酒客須醉殺。莫戀卓家壚,相如已屑屑。
相如解作長門賦,卻用文君取酒金。
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壚從古擅風流。
嘉禎果中君平卜,賀喜須斟卓氏杯。
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簫。
為報長卿休滌器,漢家思見茂陵書。
相如逸才親滌器,子云識字終投閣。
曾見當壚一個人,入時裝束好腰身。
應(yīng)訝臨邛沽酒客,逢時還作漢公卿。
卓氏壚前金線柳,隋家堤畔錦帆風。
唯見相如宅,蓬門度歲華。
數(shù)枝艷拂文君酒,半里紅敧宋玉墻。
漢浦蔑聞虛解佩,臨邛焉用枉當壚。
酒醲花一樹,何暇卓文君。
《荀子·成相篇》~579~
患難哉!阪為先,圣知不用愚者謀。前車已覆,后未知更,何覺時?不覺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中不上達,蒙掩耳目塞門戶。
《韓詩外傳》卷五~26~
鄙語曰:「不知為吏,視已成事。」或曰:「前車覆,后車不誡,是以后車覆也?!构氏闹酝稣?、而殷為之,殷之所以亡者、而周為之。故殷可以鑒于夏,而周可以鑒于殷。詩曰:「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span>
例句
瑤臺既滅夏,瓊室復(fù)隕湯。覆車世不悟,秦氏興阿房。
覆車雖在前,潤屋何曾懼。
已看覆前車,未見易后輪。
后車寧見前車覆,今日難忘昨日憂。
誰將覆轍詢長策,愿把棼絲屬老成。
典故登車泣貴嬪
相關(guān)人物司馬衍(晉成帝)
蘇峻
《晉書》卷七《成帝紀》
(東晉成帝咸和三年)五月乙未,(蘇)峻逼遷天子于石頭,帝哀泣升車,宮中慟哭。
《史記》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傳〉~3205~
武帝時,齊人有東方生名朔,以好古傳書,愛經(jīng)術(shù),多所博觀外家之語。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之二月乃盡。詔拜以為郎,常在側(cè)侍中。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吳主權(quán)傳〉~22~
是歲,劉備帥軍來伐,至巫山、秭歸,使使誘導(dǎo)武陵蠻夷,假與印傳,許之封賞。于是諸縣及五溪民皆反為蜀。權(quán)以陸遜為督,督朱然、潘璋等以拒之。遣都尉趙咨使魏。魏帝問曰:「吳王何等主也?」咨對曰:「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沟蹎柶錉睿稍唬骸讣{魯肅于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于行陳,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jù)三州虎視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鼓铣?#183;裴松之注引《吳書》曰:「咨字德度,南陽人,博聞多識,應(yīng)對辯捷,權(quán)為吳王,擢中大夫,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吳王頗知學(xué)乎?』答曰:『吳王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jīng)略,雖有馀閒,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坏墼唬骸簠强烧鞑??』咨對曰:『大國有征伐之兵,小國有備禦之固?!挥衷唬骸簠请y魏不?』咨曰:『帶甲百萬,江、漢為池,何難之有?』又曰:『吳如大夫者幾人?』咨曰:『聰明特達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shù)?!蛔深l載使北,魏人敬異。權(quán)聞而嘉之,拜騎都尉。咨言曰:『觀北方終不能守盟,今日之計,朝廷承漢四百之際,應(yīng)東南之運,宜改年號,正服色,以應(yīng)天順民?!粰?quán)納之?!?/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