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一大車
【佛學大辭典】
(譬喻)以一大車譬法華之妙法。又云大白牛車。法華經譬喻品曰:「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穩(wěn)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踴躍。時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愿時賜與舍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參見:火宅)下火宅喻。
火宅
【佛學大辭典】
(譬喻)三界之生死,譬如火宅也。法華經譬喻品曰:「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br />【佛學常見辭匯】
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意謂三界好像是一所被火燒著的房子一樣,人們住在里面,苦不堪言。
【俗語佛源】
典出《法華經·譬喻品》:有一大富翁,家宅廣大,而唯有一門,忽然火起,諸子在宅中游戲,全然不覺。富翁心急,對諸子說:門外有羊車、鹿車和牛車,可以游戲,你們快出來吧!于是,諸子爭先恐后地奔出火宅,上車而去。經上用這個譬喻說明如來「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濟眾生?!狗鸾桃曰鹫扔鞅娍喑錆M的「三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即眾生生死輪回之處)。如《心地觀經·序品》謂:「了達三界如火宅,八苦充滿難可出?!拱丝?,指眾生八種基本的苦難: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和五陰盛苦。唐·白居易《贈曇禪師》詩:「欲知火宅焚燒苦,方寸如今化作灰。」即用此佛教典故。火宅亦特指煩惱牽纏的俗世家室。如明·妙葉《念佛直指》:「如俗在家,火宅方煎?!姑耖g亦貶稱私畜妻室的破戒僧人為火宅僧。詩中亦用火宅比喻荒年亂世。如清·魏源《北岳五臺看雪行》詩:「各號清涼奠震旦,欲易火宅為寧坤?!梗ɡ蠲鳈啵?/div>
三車
【佛學大辭典】
(譬喻)羊車鹿車牛車也。如此次第乃以譬聲聞乘,緣覺乘,大乘者。法華經譬喻品所說。(參見:火宅)。傳燈錄曰:「法達問:經說三車,大牛車與白牛車,如何區(qū)別?祖曰:汝自迷背,不知坐卻白牛車,更于門外覓三車?!埂居帧糠ㄈA宗之慈恩常從三車。故稱為三車和尚。宋高僧傳四窺基傳曰:「奘師始因陌上見其眉秀目朗,舉措疏略,曰將家之種不謬也哉。脫或因緣相扣,度為弟子。則我法有寄矣。(中略)遂造北門將軍,微諷之出家。父曰:伊類粗悍,那勝教詔。奘曰:此之器度,非將軍不生,非某不識。父雖然諾,基亦強拒。激勉再三,拜以從命。奮然抗聲曰:聽我三事方誓出家,不斷情欲葷血過中食也。奘先以欲勾牽,后令入佛智,佯而肯焉。行駕累載前之所欲,故關輔語曰:三車和尚。即貞觀二十二年也。一,基自序云:九歲丁艱,漸疏浮俗。若然者三車之說乃厚誣也。」
【佛學常見辭匯】
羊車、鹿車、牛車。羊車是形容聲聞乘只能自度,不能度他,好像一輛小小的羊車不能載貨物;鹿車是形容緣覺乘能自度兼度親屬,好像一輛鹿車能載少許的貨物;牛車是形容菩薩乘不但自度且能普度眾生,好像一輛大牛車能運載許多的貨物。
【三藏法數(shù)】
(出法華經)
三車者,車即運載之義。喻三乘之人,各以所乘之法,運出三界,而至涅槃也。(三乘者,菩薩乘、緣覺乘、聲聞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一、羊車〕,羊車者,以羊挽車,故名羊車。喻聲聞之人,修四諦行,求出三界,但欲自度,不顧他人。如羊之奔逸,竟不回顧后群,故以羊車喻之。經云: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于火宅。是也。(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
〔二、鹿車〕,鹿車者,以鹿挽車,故名鹿車。喻緣覺之人,修十二因緣行,求出三界,而略有為他之心,如鹿之馳走,即能回顧后群,故以鹿車喻之。經云: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于火宅。是也。(十二因緣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三、牛車〕,牛車者,以牛挽車,故名牛車。喻三藏教菩薩之人,修六度行,但欲度人出于三界,而不求自出,如牛之荷負,安耐一切普運,故以牛車喻之。經云: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于火宅。是也。(三藏者,經藏、律藏、論藏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也。)
火宅
【佛學大辭典】
(譬喻)三界之生死,譬如火宅也。法華經譬喻品曰:「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br />【佛學常見辭匯】
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意謂三界好像是一所被火燒著的房子一樣,人們住在里面,苦不堪言。
【俗語佛源】
典出《法華經·譬喻品》:有一大富翁,家宅廣大,而唯有一門,忽然火起,諸子在宅中游戲,全然不覺。富翁心急,對諸子說:門外有羊車、鹿車和牛車,可以游戲,你們快出來吧!于是,諸子爭先恐后地奔出火宅,上車而去。經上用這個譬喻說明如來「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濟眾生。」佛教以火宅比喻眾苦充滿的「三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即眾生生死輪回之處)。如《心地觀經·序品》謂:「了達三界如火宅,八苦充滿難可出?!拱丝啵副娚朔N基本的苦難: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和五陰盛苦。唐·白居易《贈曇禪師》詩:「欲知火宅焚燒苦,方寸如今化作灰?!辜从么朔鸾痰涔省;鹫嗵刂笩罓坷p的俗世家室。如明·妙葉《念佛直指》:「如俗在家,火宅方煎。」民間亦貶稱私畜妻室的破戒僧人為火宅僧。詩中亦用火宅比喻荒年亂世。如清·魏源《北岳五臺看雪行》詩:「各號清涼奠震旦,欲易火宅為寧坤?!梗ɡ蠲鳈啵?/div>
三車家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三乘家之異名。(參見:四車家)
【佛學常見辭匯】
三乘家的別名。(參見:四家車)
大牛車
【佛學大辭典】
(譬喻)三車之一。以譬大乘者。法華經譬喻品曰:「羊車鹿車大牛之車,今在門外?!?參見:三車)
大白牛車
【佛學大辭典】
(譬喻)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車之一。對于聲聞乘之羊車,緣覺乘之鹿車而以譬菩薩乘也。「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其車高廣眾寶莊校。(中略)駕以白牛。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風?!?參見:四乘家)
【佛學常見辭匯】
法華經以羊車喻聲聞乘,鹿車喻緣覺乘,牛車喻菩薩乘,這三乘都是權乘,大白牛車喻佛乘,這一乘才是實乘。
【三藏法數(shù)】
謂大乘菩薩,以圓融三觀,觀于諸法實相之理,頓破無明煩惱,而成一切種智;如乘大白牛車,至于寶所。故經云:有大白牛,肥壯多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風。是也。(三觀者,空觀、假觀、中觀也。一切種智者,佛智也。寶所者,喻實相之理也。)
四乘家
【佛學大辭典】
(術語)與四車家同。
大車
【佛學大辭典】
(譬喻)以大白牛車譬佛乘。法華經譬喻品曰:「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div>
火車
【佛學大辭典】
(雜名)載罪人運于地獄之車。自車發(fā)火者。智度論十四記提婆達多欲傷佛,而生入地獄事曰:「復以惡毒,著指爪中,欲因禮佛以中傷佛。欲去未到,于王舍城中,地自然破裂,火車來迎,生入地獄。」觀佛三昧經五曰:「佛告阿難,若有眾生,殺父害母,罵辱六親。作是罪者,命終之時,銅狗張口,化十八車,狀如金車,寶蓋在上,一切火焰,化為玉女。罪人遙見,心生歡喜,我欲往中,我欲往中。風刀解時,寒急失聲,寧得好火,在車上坐。然火自爆,作是念已,即便命終。揮攉之間,已坐金車,顧瞻玉女,皆捉鐵斧,斬截其身,身下火起。如火旋輪?!?/div>
火車地獄
【佛學大辭典】
(界名)地獄名。此地獄有銅鑊,縱廣四十由旬,中滿盛火。下有十二輪,上有九十四火輪。誑惑邪命,諂曲作惡者,于命終時,身冷如冰。欲熱時,獄卒羅剎,化作火車乘其上,現(xiàn)童男形,鼓舞至前。罪人見之,心生愛著,氣絕命終,在火車上。支節(jié)燃火,身體燋散。獄卒唱活,應聲還活?;疖囖]身十八返,身碎如塵。時天雨沸銅,遍灑身體,其人即還活。如是往返,上至湯際,下墮鑊中,為火車所轢,一日一夜有九十億生死。說見觀佛三昧經五。
牛車
【佛學大辭典】
(譬喻)法華經譬喻品說羊鹿牛三車。成佛之道。譬如牛車。(參見:火宅)附錄。
【三藏法數(shù)】
牛車者,以牛挽車,故名牛車。喻三藏教菩薩之人,修六度行,但欲度人出于三界,而不求自出,如牛之荷負,安耐一切普運,故以牛車喻之。經云: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于火宅。是也。(三藏者,經藏、律藏、論藏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也。)
【三藏法數(shù)】
謂三藏教菩薩,發(fā)四弘誓,修六度行,化導眾生,同出三界生死,究竟至于真空涅槃;如乘牛車,出于火宅,故法華經云:為求牛車,出于火宅。是也。(三藏者,經藏、律藏、論藏也。四弘誓者,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數(shù)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知、佛道無上誓愿成。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火宅
【佛學大辭典】
(譬喻)三界之生死,譬如火宅也。法華經譬喻品曰:「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br />【佛學常見辭匯】
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意謂三界好像是一所被火燒著的房子一樣,人們住在里面,苦不堪言。
【俗語佛源】
典出《法華經·譬喻品》:有一大富翁,家宅廣大,而唯有一門,忽然火起,諸子在宅中游戲,全然不覺。富翁心急,對諸子說:門外有羊車、鹿車和牛車,可以游戲,你們快出來吧!于是,諸子爭先恐后地奔出火宅,上車而去。經上用這個譬喻說明如來「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濟眾生?!狗鸾桃曰鹫扔鞅娍喑錆M的「三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即眾生生死輪回之處)。如《心地觀經·序品》謂:「了達三界如火宅,八苦充滿難可出?!拱丝?,指眾生八種基本的苦難: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和五陰盛苦。唐·白居易《贈曇禪師》詩:「欲知火宅焚燒苦,方寸如今化作灰?!辜从么朔鸾痰涔省;鹫嗵刂笩罓坷p的俗世家室。如明·妙葉《念佛直指》:「如俗在家,火宅方煎?!姑耖g亦貶稱私畜妻室的破戒僧人為火宅僧。詩中亦用火宅比喻荒年亂世。如清·魏源《北岳五臺看雪行》詩:「各號清涼奠震旦,欲易火宅為寧坤。」(李明權)
四車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法華經譬喻品所說羊鹿牛三車與一大白牛車也。(參見:四車家)
四車家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曰四乘家。大乘有三乘家與一乘家之異義,如三論法相為三乘家,其說謂佛之教法,終始不超三乘,但法華已前,主說三乘,于法華廢權之二乘,而歸實之一菩薩乘。然則權實雙存而有三乘,因而謂之為三乘家。又如華嚴天臺三乘中之菩薩乘與二乘皆為方便假說,至法華更說一佛乘,開會前之三乘而圓融之。因而謂之為一乘家。若權實雙存,則應謂為四乘家。以此而觀法華經譬喻品之文,長者于宅內與諸子者,為羊鹿牛之三車,諸子既出露地,長者與之者,為大白牛車之一。解釋此文,三乘家謂一乘與三乘中之菩薩乘同體,唯于三之中廢二立一耳,三之名非有別乘,則是宅內之三車與宅外之大白牛車非別物,三車中之牛車,即大白牛車,因而稱之為三車家也。一乘家謂三乘中之菩薩乘,非有實因實果,但是假說,開會三乘而說真實之一佛乘,教理行果,遙與彼異,則是羊鹿牛三車外,別有大白牛車之一車,權實合有四車,因而呼一乘家為四車家,浸假依之而立四乘教也。
世間如車輪
【佛學大辭典】
(雜語)世界常轉變,譬之車輪也。龍樹菩薩之釋曰:「世間如車輪,時變似輪轉。」世間為世界之誤。智度論一曰:「世界如車輪,時變如輪轉,人亦如車輪,或上而或下?!?/div>
羊車
【佛學大辭典】
(譬喻)三車之一,譬聲聞乘。(參見:三車)
【佛學常見辭匯】
三車之一。(參見:三車)
【三藏法數(shù)】
羊車者,以羊挽車,故名羊車。喻聲聞之人,修四諦行,求出三界,但欲自度,不顧他人。如羊之奔逸,竟不回顧后群,故以羊車喻之。經云: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于火宅。是也。(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
【三藏法數(shù)】
謂聲聞之人,以析空觀,觀于生滅四諦,破見、思煩惱,證真諦理,得離三界生死;如乘羊車,出于火宅。故法華經云:為求羊車,出于火宅。是也。(析空觀者,謂于五陰等法,觀察分析,離其著心也。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羊鹿牛車
【佛學大辭典】
(譬喻)法華經所說之三車也,以譬聲聞緣覺菩薩之三乘,(參見:三車)
【佛學常見辭匯】
羊車、鹿車、牛車。羊車是喻聲聞乘,鹿車是喻緣覺乘,牛車是喻菩薩乘。這種譬喻是以羊鹿牛車所能運載數(shù)量的多寡來比喻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的利世成果。
車也
【佛學大辭典】
(雜語)Cha%ya,譯曰陰。陰陽之陰也。見梵語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