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時乖命蹇(時乖命蹇)  拼音:shí guāi mìng jiǎn
時運不濟,處境困難、不順利。明。謝讜《四喜記》第一七出:「自家早為內(nèi)官,不想時乖命蹇,忤犯章獻太娘娘,逐出在外多年,衣食不敷,只得各處設(shè)騙。」也作「時乖運蹇」。
《國語辭典》:時乖運蹇(時乖運蹇)  拼音:shí guāi yùn jiǎn
時運不濟,處境困難不順利。《水滸傳》第一二回:「不想灑家時乖運蹇,押著那花石綱來到黃河里,遭風(fēng)打翻了船?!乖?。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偏則是我五星,直恁般時乖運蹇不通亨,覷功名如畫餅?!挂沧鳌该繒r乖」、「時乖命蹇」、「時乖運乖」、「時乖運拙」。
《漢語大詞典》:蹇散
駑鈍懶慢。 明 湯顯祖 《寄袁石浦太史書》:“蹇散之姿,天幸以金玉之游,牽拘黽勉,忽自忘其非神僊侶也?!?/div>
分類:駑鈍
《漢語大詞典》:蹇視高步(蹇視高步)
猶言昂首闊步。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夫 中國 之立于 亞洲 也,文明先進,四鄰莫之與倫,蹇視高步,因益為特別之發(fā)達;及今日雖彫苓,而猶與 西歐 對立,此其幸也?!?/div>
《國語辭典》:蹇味兒(蹇味兒)  拼音:jiǎn wèi ér
愚笨憨蠢,不知變通的人。《金瓶梅》第六三回:「這個姓包的就和應(yīng)花子一般,就是個不知趣的蹇味兒!」
《國語辭典》:蹇傴(蹇傴)  拼音:jiǎn yǔ
蹇,跛腳。傴,駝背。蹇傴形容身形丑陋?!缎绿茣>矶鹆?。外戚傳。楊國忠傳》:「士之丑野蹇傴者,呼其名,輒笑于堂,聲徹諸外,士大夫詬恥之?!?/div>
分類:跛足曲背
《漢語大詞典》:蹇之匪躬
見“ 蹇蹇匪躬 ”。
《漢語大詞典》:蹇蹇匪躬
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高亨 注:“言王臣謇謇忠告直諫者,非其身之事,乃君國之事也?!焙笠蛞浴板垮糠斯敝^為君國而忠直諫諍。蹇,通“ 謇 ”。 晉 葛洪 抱樸子·臣節(jié):“違令犯顏,蹇蹇匪躬者,安上之民翰也?!?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四:“必也立朝,增蹇蹇匪躬之節(jié)。”亦作“ 蹇諤匪躬 ”、“ 蹇之匪躬 ”。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 張九齡 在相位,有蹇諤匪躬之誠, 元宗 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見帝無不極言得失?!币槐咀鳌板乐@匪躬”。 清 錢謙益 《匪齋記》:“客有唁予者曰:‘《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安知上不以蹇之匪躬勗子乎?’”
《漢語大詞典》:蹇人升天
見“ 蹇人上天 ”。
《漢語大詞典》:蹇人上天
典出后漢書·五行志一:“ 王莽 末, 天水 童謡曰:‘出 吳門 ,望 緹羣 。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時 隗囂 初起兵於 天水 ,后意稍廣,欲為天子,遂破滅。 囂 少病蹇。 吳門 , 冀 郭門名也。 緹羣 ,山名也?!焙笠蛞浴板咳松咸臁薄ⅰ板咳松臁北扔鞑豢赡苤?。梁書·武帝紀(jì)上:“ 始安 欲為 趙倫 ,形跡已見,蹇人上天,信無此理?!?清 蔣士銓 臨川夢·遣跛:“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xué)蹇人升天而貪榮利者乎。”
分類:不可能
《漢語大詞典》:蹇人上天
典出后漢書·五行志一:“ 王莽 末, 天水 童謡曰:‘出 吳門 ,望 緹羣 。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時 隗囂 初起兵於 天水 ,后意稍廣,欲為天子,遂破滅。 囂 少病蹇。 吳門 , 冀 郭門名也。 緹羣 ,山名也。”后因以“蹇人上天”、“蹇人升天”比喻不可能之事。梁書·武帝紀(jì)上:“ 始安 欲為 趙倫 ,形跡已見,蹇人上天,信無此理?!?清 蔣士銓 臨川夢·遣跛:“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xué)蹇人升天而貪榮利者乎?!?/div>
分類:不可能
《高級漢語詞典》:蹇驢一鳴,荒雞三號
天亮?xí)r。比喻事情見了分曉
《漢語大詞典》:蹇蹙
凝集急聚貌。
分類:凝集
《漢語大詞典》:蹇羝
駑劣的公羊。比喻卑劣之徒。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四:“世溷濁而不照兮,蹇羝騁夫先路?!?/div>
分類:公羊卑劣
《漢語大詞典》:蹇咢
見“ 蹇諤 ”。
《漢語大詞典》:蹇諤(蹇諤)
亦作“ 蹇咢 ”。亦作“ 蹇愕 ”。亦作“ 蹇鄂 ”。 忠直敢言貌;正直貌。蹇,通“ 謇 ”。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神情所涉,豈徒蹇愕而已哉?!?明 湯顯祖 《宣城令姜公去思記》:“夫 姜君 者,亦蹇咢重進止,質(zhì)行人耳?!?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古人忌日亦受吊:“翌日上封,大陳説忠貞蹇諤,不宜淪滯遐方?!?/div>
《漢語大詞典》:蹇諤匪躬(蹇諤匪躬)
見“ 蹇蹇匪躬 ”。
《漢語大詞典》:蹇蹇匪躬
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高亨 注:“言王臣謇謇忠告直諫者,非其身之事,乃君國之事也。”后因以“蹇蹇匪躬”謂為君國而忠直諫諍。蹇,通“ 謇 ”。 晉 葛洪 抱樸子·臣節(jié):“違令犯顏,蹇蹇匪躬者,安上之民翰也?!?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四:“必也立朝,增蹇蹇匪躬之節(jié)?!币嘧鳌?蹇諤匪躬 ”、“ 蹇之匪躬 ”。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 張九齡 在相位,有蹇諤匪躬之誠, 元宗 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見帝無不極言得失?!币槐咀鳌板乐@匪躬”。 清 錢謙益 《匪齋記》:“客有唁予者曰:‘《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安知上不以蹇之匪躬勗子乎?’”
《漢語大詞典》:蹇鄂
見“ 蹇諤 ”。
《漢語大詞典》:蹇諤(蹇諤)
亦作“ 蹇咢 ”。亦作“ 蹇愕 ”。亦作“ 蹇鄂 ”。 忠直敢言貌;正直貌。蹇,通“ 謇 ”。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神情所涉,豈徒蹇愕而已哉?!?明 湯顯祖 《宣城令姜公去思記》:“夫 姜君 者,亦蹇咢重進止,質(zhì)行人耳?!?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古人忌日亦受吊:“翌日上封,大陳説忠貞蹇諤,不宜淪滯遐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