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12
詞典
2
分類詞匯
110
共110,分8頁顯示
1
2
3
4
5
6
7
8
2
3
4
5
下一頁
分類詞匯
人影
行跡
芳塵
形跡
音塵
芳躅
頭項
蹤由
影子
塵躅
形蹤
行趾
從跡
蹤轍
龍足
《國語辭典》:
人影
拼音:
rén yǐng
1.人的身影。如:「窗外忽然有個人影一閃而過,讓我嚇了一跳?!埂多徟Z》第五回:「店內(nèi)燈光射出,看見人影憧憧,彷佛是生意鬧忙之時?!?br />2.代指人。如:「幾個月不見你的人影,你到哪兒去了?」《兒女英雄傳》第五回:「說著,叫了店家拉過那驢兒騎上,說了聲,公子保重,請了,一陣電卷星飛,霎時不見人影?!?/div>
分類:
人影
身影
蹤跡
《漢語大詞典》:
行跡(行蹟)
亦作“ 行跡 ”。亦作“ 行蹟 ”。 事跡;行為。
《
東觀漢記·平原懷王勝傳
》
:“ 平原王 葬, 鄧太后 悲傷,命史官述其行跡,為傳誄,藏于王府?!?span id="ym2wy2c" class="book">《
后漢書·皇后紀序
》:“故考列行跡,以為
《皇后本紀》
。” 清
姚鼐
《河南孟縣知縣新城魯君墓表》
:“君少讀書,慕古人行蹟?!?沙汀
《丁跛公》
:“他把她們看成空氣一樣,一點也不因此檢點一下自己的行跡。”
分類:
行跡
事跡
《國語辭典》:
芳塵(芳塵)
拼音:
fāng chén
香塵?!段倪x。謝靈運。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脩竹茂林詩》:「芳塵凝瑤席,清醑滿金樽?!埂段倪x。謝莊。月賦》:「綠苔生閣,芳塵凝榭?!?/div>
分類:
美好
落花
風氣
蹤跡
聲譽
《國語辭典》:
形跡(形跡)
拼音:
xíng jī
1.表露于外的動作舉止。晉。陶淵明〈答龐參軍〉詩:「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既有了這些形跡,事不難查,且自寬心。」也作「形蹤」。
2.儀容禮貌。如:「不拘形跡」?!读凝S志異。卷八。局詐》:「我輩通家,原不以形跡相限?!?/div>
分類:
形跡
痕跡
禮法
蹤跡
嫌疑
拘禮
形式
遺跡
見外
身世
顯示
規(guī)矩
跡象
客套
見疑
《國語辭典》:
音塵(音塵)
拼音:
yīn chén
1.稱人的聲音和蹤影?!段倪x。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br />2.音訊、消息。《文選。謝靈運。鄰里相送方山詩》:「各勉日新志,音塵慰寂蔑?!?/div>
分類:
音信
蹤跡
消息
《國語辭典》:
芳躅
拼音:
fāng zhú
前賢名流的遺跡?!妒酚?。卷一○三。萬石張叔傳。索隱述贊》:「敏行訥言,俱嗣芳躅。」
分類:
前賢
蹤跡
述贊
《國語辭典》:
頭項(頭項)
拼音:
tóu xiàng
1.頭緒?!吨熳诱Z類。卷一二。持守》:「不要因一事而惹出三件兩件。如此則雜然無頭項,何以得他專一!」也作「頭當」。
2.項目、類別?!吨熳诱Z類。卷二○。論語。學而篇上》:「蓋為學之事雖多有頭項,而為學之道,則只在求放心而已?!埂端疂G傳》第六回:「僧門中職事人員,各有頭項,且如小僧,做個知客,只理會管待往來客官僧眾?!?br />3.領(lǐng)導(dǎo)人。宋。彭大雅《黑韃事略》:「其軍馬將帥,舊謂之十七頭項。」也稱為「頭領(lǐng)」。
分類:
位置
職務(wù)
綱領(lǐng)
頭領(lǐng)
蹤跡
次序
首領(lǐng)
級別
門類
在前
《國語辭典》:
蹤由(蹤由)
拼音:
zōng yóu
原由經(jīng)過。《董西廂》卷四:「莫心憂,解元聽妾說蹤由?!挂沧鳌港櫨w」。
分類:
蹤跡
原由
情由
行跡
《國語辭典》:
影子
拼音:
yǐng zi
1.光線無法穿透物體形成的陰影。
2.在鏡子、水面等物中映出的影像。也稱為「影兒」。
3.模糊的印象?!段拿餍∈贰返谝话嘶兀骸杆莻€讀書人,并不在這上頭考究,所以有些規(guī)矩,大半忘記,只恍惚記得一點影子?!挂卜Q為「影兒」。
4.身影、人影。如:「我才一轉(zhuǎn)身,他就跑得連影子也不見了?!挂卜Q為「影兒」。
5.端倪。《儒林外史》第五○回:「貴相知此事,老先生自然曉得個影子?」
分類:
影子
模糊
端倪
鏡面
痕跡
表象
根據(jù)
精神
象
隱情
輪廓
蹤跡
世界
形象
水面
遮住
映照
體現(xiàn)
光線
投下
物形
《漢語大詞典》:
塵躅(塵躅)
蹤跡。 唐
張彥遠
《
歷代名畫記·張僧繇
》
:“獨有 僧繇 ,今之學者,望其塵躅,如 周 孔 焉。” 唐
陸龜蒙
《奉和太湖詩·曉次神景宮》
:“人間附塵躅,固陋真鉗頸?!?/div>
分類:
蹤跡
《國語辭典》:
形蹤(形蹤)
拼音:
xíng zōng
蹤跡、行蹤。如:「那人形蹤詭異,果然是小偷?!埂竿ň兎感污檾÷叮淮妒沁t早的事。」也作「形跡」。
分類:
蹤跡
《漢語大詞典》:
行趾
(1).猶行跡。足跡。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舊聞·吳留村》
:“ 留村 在 無錫 既膺殊遇,夙駕將行, 錫 之父老士庶被澤蒙庥者……號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數(shù)萬人?!?br />(2).指行動的蹤跡。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辛亥革命·唐才常漢口起義清方檔案》
:“謹探訪富有票首逆 沈克誠 ,去歲潛隱京師南城外,行趾無定?!?/div>
分類:
行動
行跡
足跡
蹤跡
《漢語大詞典》:
從跡(從跡)
亦作“ 從跡 ”。
(1).即蹤跡。追隨仿效;追查。
《
詩·召南·羔羊
》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毛 傳:“委蛇,行可從跡也?!?孔穎達 疏:“動而有法,可使人蹤跡而效之。”
《
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
》
:“王使人上書告相,事下廷尉治。從跡連王,王使人候司?!?顏師古 注:“從,讀曰蹤?!?章炳麟
《辨詩》
:“
《七畧》
次賦為四家:一曰 屈原 賦,二曰 陸賈 賦,三曰 孫卿 賦,四曰雜賦…… 陸賈 不可得從跡?!?br />(2).即蹤跡。跡象。
《
漢書·張湯傳
》
:“事變從跡安起?”
分類:
蹤跡
追隨
跡象
仿效
追查
《漢語大詞典》:
蹤轍(蹤轍)
猶蹤跡。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詩:“巒隴有合沓,往來無蹤轍?!?清
龔自珍
《〈國清百錄〉序》
:“與同函者,
《
國清百録
》
也, 灌頂 撰,大師訓言,暨大師所歷 梁 、 陳 、 隋 三朝帝王,至於緇白問答,文筆、表啟、牋謝,往返蹤轍,一字一句,靡不搜載。”
分類:
蹤跡
《漢語大詞典》:
龍足(龍足)
(1).指皇帝的蹤跡。 明
夏完淳
《六哀詩·先考功》
:“九京有同心,天門策龍足?!?br />(2).喻必不可少的。與“蛇足”相對。 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脫套》
:“然須萬不得已,少此數(shù)句,必添以后一齣戲文,或少此數(shù)句,即埋沒從前説話之意者,方可如此,是龍足,非蛇足也。”
分類:
蹤跡
帝王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