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九宮(九宮)  拼音:jiǔ gōng
1.元曲常用的九種宮調,有仙呂宮、南呂宮、中呂宮、黃鐘宮、正宮、大石調、雙調、商調、越調等。也稱為「南北九宮」。
2.九宮格的簡稱。參見「九宮格」條。
3.術數(shù)用語。指九個方位。東漢以前的易緯家以八卦之宮,加上中央,合稱為「九宮」?!逗鬂h書。卷五九。張衡傳》:「臣聞圣人明審律歷以定吉兇,重之以卜筮,雜之以九宮?!?br />4.象棋術語。指棋盤上由斜交叉線構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將」、「帥」及「士」活動的區(qū)域。
《漢語大詞典》:九宮十三調(九宮十三調)
南曲宮調諸調式的總稱。正宮、中呂、南呂、黃鐘、仙呂、越調、商調、雙調、仙呂入雙調為九宮,加上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羽調、合為九宮十三調。《曲譜凡例》:“南曲九宮十三調,蓋以仙呂為一宮,而羽調附之;正宮為一宮,而大石調附之;中呂為一宮,而般涉調附之;南呂為一宮,黃鐘為一宮,越調為一宮,商調為一宮,而小石調附之;雙調為一宮,仙呂入雙調為一宮,共為九宮十三調。”
《國語辭典》:九宮格(九宮格)  拼音:jiǔ gōng gé
臨帖所用的界格紙。每一大格用「井」字形劃分為九小格,以便于臨摹時對照范本字形、掌握點劃部位。另有田字格、米字格等,功用相當。簡稱為「九宮」。
《國語辭典》:浪淘沙  拼音:làng táo shā
1.海浪一波波拍打沙灘,將泥沙滾上岸又捲走的現(xiàn)象。如:「我坐在海邊默默地看著浪淘沙,得到不少啟示?!?br />2.詞牌名。唐教坊曲。本七言斷句,至李煜制兩段令詞,名〈浪淘沙令〉。而柳永、周邦彥別作慢詞,名〈浪淘沙慢〉。
3.曲牌名。南曲入越調引子,管色配六字調或凡字調;北曲入雙角只曲,又入羽調正曲。
《漢語大詞典》:清商怨
(1).詞牌名。又名《關河令》等。《詞譜》卷四:“古樂府有《清商曲》辭,其音多哀怨,故取以為名。 周邦彥 以 晏 詞有‘關河愁思’句,更名《關河令》?!彪p調,有四十二字、四十三字兩體。上下闋各四句,三仄韻。又《擷芳詞》亦別名《清商怨》,與此不同。
(2).曲牌名。南曲入越調正曲。
《漢語大詞典》:水底魚(水底魚)
曲牌名。屬南曲越調。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四、五、四、五、四、五、四、五(八句),末句可迭唱。一般僅用后四句,只念不唱,節(jié)拍急促。
《漢語大詞典》:漁歌子(漁歌子)
(1).詞牌名。本為 唐 教坊曲。單調,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見《敦煌曲子詞》。雙調,五十字,仄韻。始自花間集, 五代 顧夐 作。
(2).曲牌名。又名《漁父樂》。屬南曲越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半闋略異。用作引子。
《漢語大詞典》:南鄉(xiāng)子(南鄉(xiāng)子)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以詠南中風物為題,故名。有單調雙調兩體。單調始自 后蜀 歐陽炯 詞,雙調始自 南唐 馮延己 詞。單調二十七字或二十八字、三十字,先用兩平韻,后轉為三仄韻;雙調五十六字或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平韻。
(2).曲牌名。屬北曲越調。字數(shù)格律與詞的雙調五十六字體半闋相同。用在套曲中。
《漢語大詞典》:祝英臺近(祝英臺近)
(1).詞牌名。又名《寶釵分》《月底修簫譜》、《燕鶯語》、《寒食詞》。雙調七十七字,有平韻、仄韻兩體。
(2).曲牌名。屬南曲越調。字數(shù)與同名詞調前半闕同。用作引子。
《漢語大詞典》:調笑令(調笑令)
(1).詞牌名。又名《宮中調笑》、《轉應曲》等。單調。分兩體:一體為三十二字,平仄韻換葉。起句二字重迭。又一體仄韻三十八字,詞之前用七言古詩八句,并以詩的末句二字,為詞的首句二字。
(2).曲牌名。屬北曲越調。字數(shù)與詞牌三十八字體相同,用在套曲中。
《漢語大詞典》:十三調(十三調)
南曲十三種樂調的合稱。南曲曲牌分屬仙呂宮、羽調、黃鐘宮、商調、正宮、大石調、中呂宮、般涉調、道宮、南呂宮、越調、小石調、雙調十三個宮調。其中有九個宮調為戲曲常用。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九宮十三調,南曲之門戶也?!?/div>
《漢語大詞典》:九宮十三調(九宮十三調)
南曲宮調諸調式的總稱。正宮、中呂、南呂、黃鐘、仙呂、越調、商調、雙調、仙呂入雙調為九宮,加上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羽調、合為九宮十三調。《曲譜凡例》:“南曲九宮十三調,蓋以仙呂為一宮,而羽調附之;正宮為一宮,而大石調附之;中呂為一宮,而般涉調附之;南呂為一宮,黃鐘為一宮,越調為一宮,商調為一宮,而小石調附之;雙調為一宮,仙呂入雙調為一宮,共為九宮十三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