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8詞典 3分類詞匯 115
《國語辭典》:折腰步  拼音:zhé yāo bù
弱不禁風(fēng),婀娜多姿的步伐?!逗鬂h書。卷三四。梁統(tǒng)傳》:「壽色美而善為妖態(tài),作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
《國語辭典》:哈巴  拼音:hǎ bā
行走時兩膝向外彎曲。如:「哈巴腿走路不便,必要時可提供協(xié)助。」
《漢語大詞典》:步態(tài)(步態(tài))
走路的姿態(tài)。 沙汀 《淘金記》一:“他們穩(wěn)重沉著的步態(tài),使人感到尊嚴(yán)。”
《漢語大詞典》:斂屨(斂屨)
猶攝足。踮起足走路,表示敬肅。 唐 郎士元 《冬夕寄青龍寺源公》詩:“斂屨入寒竹,安禪過漏聲。”
分類:走路
《漢語大詞典》:跮踱
走路時忽進(jìn)忽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醫(yī)術(shù):“ 韓 思不治則去此莫適,而治之誠無術(shù)。往復(fù)跮踱,以手搓體?!?清 朱方藹 《集璜川書屋觀伏波銅鼓同企晉述庵張策時凌祖錫聯(lián)句一百二十韻》:“解帶步跮踱,捃摭窮冥搜?!?/div>
分類:走路
《國語辭典》:跳竄(跳竄)  拼音:tiào cuàn
走路跳躍的樣子?!独蠚堄斡洝返诎嘶兀骸杆焯Z跳竄的走過去了,嘴里還喊著:『好走!好走!』」
分類:走路跳躍
《國語辭典》:跟腳(跟腳)  拼音:gēn jiǎo
1.北方方言。指鞋的松緊合適,行走時不會脫落。如:「這鞋蠻跟腳的,穿起來很舒服?!?br />2.來歷、底細(xì)?!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又不曾查得奸人跟腳出,報得冤仇?!挂沧鳌父_」。
3.隨從、貼身仆從。如:「這跟腳對主人蠻忠心的?!?br />4.即刻、馬上。如:「你剛走,他跟腳就來了?!?br />5.腳下。《老殘游記二編》第一回:「此地已是泰山跟腳,從此便一步一步的向上行了。」
《漢語大詞典》:般跚
蹣跚。走路緩慢,搖搖擺擺的樣子;盤旋曲折的樣子。
《國語辭典》:轉(zhuǎn)圈(轉(zhuǎn)圈)  拼音:zhuàn quān
繞著中心點(diǎn)旋轉(zhuǎn)。如:「這段舞蹈有許多轉(zhuǎn)圈的動作,難度較高。」
《國語辭典》:點(diǎn)腳(點(diǎn)腳)  拼音:diǎn jiǎo
瘸子走路時,一腳作點(diǎn)地的樣子。也作「痶腳」。
《漢語大詞典》:僂步(僂步)
彎下身子走路。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上:“ 崤函 天險……傍壁陡上,神悸魂栗。因舍騎僂步,則膝每著胸?!?/div>
《漢語大詞典》:浪蹌(浪蹌)
踉蹌。走路不穩(wěn),跌跌撞撞。《水滸傳》第三七回:“只見那個使槍棒的教頭從人背后趕將來,一隻手揪住那大漢頭巾,一隻手提住腰胯,望那大漢肋骨上只一兜,浪蹌一交,顛翻在地?!?span id="kjm3dj5" class="book">《水滸傳》第三九回:“﹝ 宋江 ﹞再飲過數(shù)杯,不覺沉醉……浪浪蹌蹌,取路回營里來?!?/div>
《漢語大詞典》:閬伉(閬伉)
走路不穩(wěn)的樣子。 宋 蘇舜欽 《及第后與同年宴李丞相宅》詩:“狂歌互喧傳,醉舞迭閬伉?!?/div>
《漢語大詞典》:踵踵跌跌
走路不穩(wěn)的樣子。《蕩寇志》第七四回:“少頃,衙內(nèi)帶著 撥火棒 、 愁太平 ,又一個親隨,已有三四分醉了,踵踵跌跌的進(jìn)來?!?/div>
《國語辭典》:痿不忘起  拼音:wěi bù wàng qǐ
下肢萎縮麻木的人仍想站起來走路。比喻意志堅強(qiáng),卻無從實(shí)現(xiàn)愿望。語本《史記。卷九三。韓信傳》:「仆之思?xì)w,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視也,勢不可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