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詞典 1分類詞匯 5
《國語辭典》:赫茲(赫茲)  拼音:hè zī
1.人名:(1)(Heinrich Rudolph Hertz,西元1857~1894)德國物理學家。證實光波與電磁波相同,證明了馬克士威的電磁理論,建立后來無線電發(fā)明的基礎,故學者稱電磁波為赫茲波。(2)(Gustav Hertz,西元1887~?)德國物理學家。與夫然克氏用電子撞擊原子,證實波耳原子理論,獲西元一九二五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量詞。計算頻率的單位。為英語hertz的音譯。指每秒振動一次為一赫茲,簡稱為「赫」。
《國語辭典》:音頻(音頻)  拼音:yīn pín
聲音頻率的表現(xiàn)情形,為發(fā)音體在一定時間內(nèi)音波振動的次數(shù)。也稱為「聲頻」。
《國語辭典》:極低頻輻射(極低頻輻射)  拼音:jí dī pín fú shè
高壓電線通電時,頻率在六十赫茲左右所產(chǎn)生的輻射。此輻射進入人體,產(chǎn)生熱的效應,能影響人體細胞膜里外鈣、鉀、鈉離子的移動等。如高壓電線、電視機、終端機等均會產(chǎn)生輻射,故要保持距離。
《國語辭典》:兆赫  拼音:zhào hè
量詞。計算波動頻率的單位。赫(Hz)為赫茲的簡稱。1兆赫(MHz)=1000千赫。見「千赫」條。
《國語辭典》:高頻(高頻)  拼音:gāo pín
無線電頻段表中,從三至三十百萬赫(MHz)范圍內(nèi)的頻率。
《國語辭典》:頻率(頻率)  拼音:pín lǜ
1.具有周期性的變化或運動,如鐘擺、聲波或電磁波等,于某一定點,每單位時間的周期數(shù)稱為頻率。以赫茲(Hz)為單位。
2.某件事情在單位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次數(shù)。如:「這半年內(nèi),火災發(fā)生的頻率很高,公共安全要特別加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