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67—1841 【介紹】: 清浙江仁和人,字闇齋。段玉裁之婿。嘉慶元年進士。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道光七年,引疾歸。主講杭州紫陽書院。能傳玉裁之學。有《國語韋昭注疏》。
維基
龔麗正(1767年—1841年),字至極,一字旸谷,又字賜泉,號學路,又號闇齋,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進士出身。清朝文學家龔自珍之父,乾隆六十年(1795年)中乙卯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次年聯(lián)捷丙辰科進士。任禮部主事,升員外郎、郎中,充軍機章京。嘉慶十七年(1812年)出知徽州府。嘉慶二十(1815年)改知安慶府。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升蘇松太道,署江蘇按察使。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病辭。
倪賜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常熟人,字三錫,號閑谷。工詩,善畫蘭,名其室曰“香祖”。卒年八十余。有《香祖居詩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安徽歙縣人,移籍江都,字孔章,號詠亭。聰穎嗜學。家貧,為人經(jīng)商,晚年販鹽揚州。工詩,擅書法。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八三
李氏,孝感人。同縣熊祚廷室,大學士、謚文端賜履母。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四
翟賜履,字非熊,涇縣人。諸生。有《清閣詩集》。

人物簡介

維基
高賜禮(?年—?年),字聞岑,河南開封府人,嘉慶十四年己巳恩科進士,任禮部清膳司郎中。
榮第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榮第(1786年—?),字賜元,號及亭,一號穎堂,伊拉里氏,滿洲正藍旗人。嘉慶十二年丁卯科舉人,十六年辛未科進士。官至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浙江候補知縣。 曾祖李昌,內閣中書,祖父英安,父文慶,吉林伯都訥里事同知,弟榮春,候補筆帖式,女一嫁費莫氏克明,道光二十四年進士。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一作奇金賜,字大中、大仲,號蘆沙、鰲山,謚文簡。

人物簡介

簡介
阮福(1801~1875),字賜卿,一字小蕓,號喜齋,清儀征人,居揚州。阮元三子。官至甘肅平?jīng)鲋?,候選郎中。通經(jīng)學,尤好金石考據(jù)。著有《孝經(jīng)義疏補》10卷、《小嫏嬛叢記》4卷、《兩浙金石志補遺》一卷、輯有《研經(jīng)室訓子文筆》2卷、《呻吟語選》2卷??兜褫詷羌?4卷、《歷代帝王年表》、《古列女傳》等。 《普洱茶記》(全文) 普洱茶名遍天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儀徵人,字賜卿。蔭生。官至甘肅平?jīng)龈?。有?a target='_blank'>孝經(jīng)義疏補》。
高祚昌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高祚昌,字賜之,又字庭蕃,晚年號東山,山西省平陽府翼城縣人,原籍橋上山頭腰村,后隨祖上遷居中衛(wèi)鄉(xiāng)人望村,進士出身。光緒癸未(1883)聯(lián)捷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改官戶部主事,念雙親年邁,蟄伏不出。后任汾州書院山長,逾二載,又主講晉陽書院,后以士紳敦請,仍回汾州。迨其父捐棺,在籍奉侍七旬老母并主講本邑紹文書院,后改設紹文學堂,仍充教習。辛亥革命后,效法陶淵明,游歸鄉(xiāng)里,種竹藝菊??岷盟蚜_書籍,考究金石,為官教書所及積蓄,盡數(shù)供其所好,喜博覽群書,一過不忘,每談經(jīng)史,背誦不差一字;而于黃黎洲、毛西河、閻百詩各著作,皆能通其淵源。書法撫鐘王,尤善臨米帖,乞墨寶者即揮灑付之,毫不吝嗇,一時碑文壽序多出其手。他學識淵博,文章高古醇郁,冠絕一時。光緒辛巳(1881年)開局重修《翼城縣志》,延為分纂。時任事者數(shù)人,而筆墨事,實由其一人親之,其鴻才碩學,于此可見。壽64歲而終。光緒九年(1883年),參加癸未科殿試,登進士二甲95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二年四月,散館,俱著以部屬用。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陳錫如(1866~1928),本名天賜,字鐘靈,別號近市居士,晚號紫髯翁。清澎湖馬公人。曾從文石書院山長俞秉文學,繼入閩縣,以監(jiān)生赴闈試,不第。日人治臺后,欲授以澎湖廳參事之職,辭而不受。中華民國建立后,1913年發(fā)生「二次革命」,陳錫如慨然投筆從戎,遠赴長江南北,后被捕受困于上海制造局。脫困后致力于教育工作,以保存漢文。明治四十四年(1911)曾創(chuàng)「澎瀛吟社」于澎湖文石書院〖王玉輝《日據(jù)時期高雄市詩社和詩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為例》云:「西瀛吟社的前身乃陳錫如首創(chuàng)于文石書院的澎湖詩社?!谷?,據(jù)《臺灣日日新報》,「詞林」欄,有「遙祝澎瀛吟社成立」的報導,刊在1911年5月2日第一版,可見首創(chuàng)詩社應為「澎瀛吟社」。 〗 ,因日人干預而停辦。其后復與地方仕紳蔡汝璧、陳梅峰等廣招澎湖文士陳鑒堂、吳爾聰、蔡錫三、鮑迪三等重整,易名為「西瀛吟社」,以詩文獎勵后進。大正九年(1920)應高雄旗津青年團之聘,擔任漢文夜學講師,在旗津富商葉宗祺宅,成立「留鴻軒書房」,教授漢文,并集結門下弟子成立「旗津吟社」。大正十四年(1925)陳氏澎湖女弟子于留鴻軒成立「蓮社」,為全臺第一個閨秀詩社。次年(1926)又集澎湖后輩文人組「小瀛吟社」;昭和二年(1927)應陳皆興之邀,在高雄苓雅寮傳授漢文,并主持「苓洲吟社」。終其一生致力,陳錫如皆致力于漢學之推廣;創(chuàng)立多個詩社,并倡女學,及門弟子除陳皆興、王天賞等名士外,尚有蔡旨禪、蔡月華、蔡錦云等女詩人?!紖⒖肌杜旌h志?人物志》,馬公:澎湖縣文獻委員會,1972年,頁61;王玉輝《日據(jù)時期高雄市詩社和詩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為例》,高雄: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年;胡巨川〈陳錫如的從軍史〉,《? 石》,澎湖縣文化局季刊第34卷,2004年3月,頁50至59;胡巨川〈陳錫如的澎湖詩〉,《? 石》,澎湖縣文化局季刊第25卷,2004年12月,頁70至82;胡巨川〈陳錫如與其「留鴻軒詩文集」〉,《南臺文化》第4卷,高雄:南臺灣文史工作室,2001年12月,頁31至41。 〗 陳錫如作品有《留鴻軒詩文集》,昭和二年(1927)由高雄苓洲吟社出版,集分上中下卷,上中卷為文,下卷收詩作,并附女弟子詩鈔。陳氏個人詩作共二五七題,四一六首,按照古風、排律、律詩、絕句等體裁排列編輯。今即據(jù)此為底本,并參考《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東寧擊缽吟前后集》、《臺灣詩?!返容嬩浘幮?。(余美玲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