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3詞典 1分類詞匯 22
《國語辭典》:詿誤(詿誤)  拼音:guà wù
因受蒙蔽而犯了過失。漢。桓譚 上疏論讖記:「今諸巧慧、小才、伎數(shù)之人,增益圖書,矯稱讖記,以欺惑貪邪,詿誤人主,焉可不抑遠(yuǎn)之哉?」也作「掛誤」、「絓誤」。
分類:貽誤連累
《漢語大詞典》:迷誤(迷誤)
亦作“ 迷悮 ”。
(1).迷惑謬誤。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 淵 遣使南通 孫權(quán) ,往來賂遺”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既不欲勞動(dòng)干戈,遠(yuǎn)涉大川,費(fèi)役如彼,又悼邊陲遺餘黎民,迷誤如此?!?唐 駱賓王 《和道士閨情詩啟》:“類西 秦 之鏡,照徹心靈;同南指之車,導(dǎo)引迷悮?!?宋 王禹偁 《謝賜御制逍遙詠秘藏詮表》:“足可以指迷悮於羣生,扇穆清於四海?!?孫中山 《行易知難·知行總論》:“欲使后知后覺者,了然於向來之迷誤,而翻然改圖。”
(2).使迷惑;貽誤。 漢 焦贛 《易林·損之謙》:“闇昧冥語,轉(zhuǎn)相迷誤?!?span id="gzgiqnz"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惠帝永寧元年》:“逆臣 孫秀 ,迷誤 趙王 ,當(dāng)共誅討?!?明 袁宗道 《論文下》:“其持論大謬,迷誤后學(xué),有不容不辨者?!?/div>
《漢語大詞典》:遺誤(遺誤)
亦作“ 遺悮 ”。
(1).遺漏和錯(cuò)誤;過失。后漢書·列女傳·蔡琰:“於是繕書送之,文無遺誤?!?span id="7vx6yby" class="book">《北史·楊汪傳》:“時(shí)繫囚二百餘人, 汪 通宵究審,詰朝而奏,曲盡事情,一無遺誤,帝甚嘉之?!?宋 梅堯臣 《王侍講原叔挽詞》之一:“博古無遺悮,遭時(shí)有重名?!?明 余繼登 《典故紀(jì)聞》卷十六:“近日講官小有遺誤,遽遭糾劾,荷蒙圣恩,時(shí)置不問。”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二六:“只要調(diào)查周到,沒有遺誤就行?!?br />(2).貽誤;耽誤。 清 吳儀 《〈長生殿〉序》:“然 則成 ( 高明 )以‘不尋宮數(shù)調(diào)’自解,韻每混通,遺悮來學(xué)?!?span id="beb1iuc"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他老羞變怒,便借樁公事,參了這位爺一本,道他‘剛愎任性,遺誤軍情’?!?span id="fxfhert" class="book">《清史稿·食貨志三》:“且慮運(yùn)軍裁革,遺誤漕運(yùn)?!?郭沫若 《黑貓》七:“我只以為這是我們大哥耽溺于腐化的生活而遺誤了國家的大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稽失
延誤;貽誤。北史·循吏傳·蘇瓊:“至於調(diào)役,事必先辦,郡縣吏長,恒無十杖稽失?!?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五:“設(shè)有稽失,眾共讁之?!?span id="jhoht7q" class="book">《新五代史·雜傳十七·劉昫》:“ 愚 素惡 道 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誚 昫 曰:‘此公親家翁所為也!’” 宋 曾鞏 《殿中丞制》:“丞於殿內(nèi)參總六尚之官,而察其稽失?!?/div>
分類:延誤貽誤
《國語辭典》:掛誤(罣誤)  拼音:guà wù
因事受蒙蔽而犯了過失?!都t樓夢(mèng)》第六一回:「朝廷家原有掛誤的,倒也不算委屈了他?!挂沧鳌附\誤」、「詿誤」。
《漢語大詞典》:詒誤(詒誤)
貽誤。錯(cuò)誤遺留下去,使受到壞的影響。 清 毛甡 《〈賴古堂文集〉序》:“且余遘閔有年矣,其更相詒誤,族黨之餘,漸暨友朋,心非不念之而難言也?!?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一:“沿習(xí)不察,積非成是,始于士大夫不討掌故,道聽涂説,其究至詒誤于家國?!?/div>
《漢語大詞典》:誤詒(誤詒)
貽誤。詒,通“ 貽 ”。 清 毛祥麟 《對(duì)山馀墨·五通神》:“妾尚處子,一有玷,誤詒終身?!?/div>
分類:貽誤
《國語辭典》:誤國(誤國)  拼音:wù guó
敗壞國政?!缎绿茣>硪话巳?。韓偓傳》:「渙作宰相或誤國,朕當(dāng)先用卿?!姑?。胡廣《文天祥從容就義》:「權(quán)臣誤國,用舍失宜。」
《漢語大詞典》:違時(shí)(違時(shí))
(1).謂違背當(dāng)時(shí)的形勢(shì)或時(shí)代的趨勢(shì)。國語·魯語上:“動(dòng)不違時(shí),財(cái)不過用?!?span id="1tvhvhe" class="book">《管子·霸言》:“圣人能輔時(shí),不能違時(shí)?!?漢 蔡邕 《陳太丘碑》:“儉約違時(shí),懸車致仕,徵辟交至,遂不屑就?!?宋 胡锜 《代良耜謝表》:“臣敢不戒其趨末,毋或違時(shí)。”
(2).不合時(shí)令。 宋 曾鞏 《亳州謝到任表》:“使天地人神,莫不順序;雨暘寒燠,罔或違時(shí)。” 明 劉基 《御柳》詩之一:“御柳青青陰緑池,迎春擢秀不違時(shí)。”
(3).貽誤時(shí)機(jī)。 唐 李復(fù)言 《續(xù)玄怪錄·李衛(wèi)公靖》:“兒子二人未歸。行雨符到,固辭不可,違時(shí)見責(zé)??v使報(bào)之,亦已晚矣。”
《漢語大詞典》:誤身(誤身)
貽誤自身。 唐 杜甫 《奉贈(zèng)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唐 劉長卿 《西庭夜燕喜評(píng)事兄拜會(huì)》詩:“棘寺初銜命,梅仙已誤身?!?/div>
分類:貽誤自身
《漢語大詞典》:疑誤(疑誤)
亦作“ 疑悮 ”。
(1).迷惑貽誤。東觀漢記·尹敏傳:“讖書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別字,頗類世俗之辭,恐疑誤后生?!?唐 陸龜蒙 《甫里先生傳》:“先生恐疑悮后學(xué),乃書摭而辨之。” 宋 洪邁 容齋隨筆·淺妄書:“俗間所傳淺妄之書,如所謂《云仙散録》、《老杜事實(shí)》、開元天寶遺事之屬,皆絶可笑……此皆顯顯可言者,固鄙淺不足攻,然頗能疑誤后生也?!?br />(2).誤解。 唐 李商隱 《涼思》詩:“北斗兼春遠(yuǎn), 南陵 寓使遲。天涯占?jí)魯?shù),疑誤有新知?!?br />(3).不清楚或失誤之處。 宋 洪邁 容齋隨筆·京師老吏:“翰苑有 孔目吏 ,每學(xué)士制草出,必?fù)?jù)案細(xì)讀,疑誤輒告?!?/div>
《國語辭典》:失機(jī)(失機(jī))  拼音:shī jī
1.錯(cuò)過良機(jī)?!段倪x。陸機(jī)。文賦》:「如失機(jī)而后會(huì),恒操末以續(xù)顛?!贡饼R。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jī)也?!?br />2.延誤軍機(jī),用兵失敗?!毒劳ㄑ?。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誰知正值北虜也先為寇,大掠人畜,陸總兵失機(jī),扭解來京問罪,連尤侍郎都罷官去了?!?/div>
《國語辭典》:耽誤(耽誤)  拼音:dān wù
延遲致誤。《金史。卷二三。五行志》:「有童謠云:『青山轉(zhuǎn),轉(zhuǎn)山青。耽誤盡,少年人?!弧埂段拿餍∈贰返诙兀骸复蠹叶际强蹨?zhǔn)了日子來考,那里能夠耽誤這許多天?」
《漢語大詞典》:傷錦(傷錦)
語出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子皮 欲使 尹何 為邑。 子產(chǎn) 曰:‘少,未知可否?!?子皮 曰:‘愿,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xué)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產(chǎn) 曰:‘不可……子有美錦,不使人學(xué)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xué)者製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 僑 聞學(xué)而后入政,未聞以政學(xué)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焙笠蛞浴皞\”謂不熟習(xí)政事而出任職官必將貽誤公務(wù)。 宋 王安石 《游棲霞庵約平甫至因寄》詩:“官事真?zhèn)\,君恩更飲冰?!?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李王二公書畫:“自此絶意榮望,敢意字民,復(fù)在畿邑,斐然學(xué)製,寧逃傷錦之譏,曠敗必矣?!?/div>
《國語辭典》:擔(dān)誤(擔(dān)誤)  拼音:dān wù
延誤、耽擱?!度辶滞馐贰返谒乃幕兀骸溉思乙?qū)さ仄D難,每每擔(dān)誤著先人,不能就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