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8詞典 1分類詞匯 27
《漢語大詞典》:三始
(1).三朝。指正月一日。漢書·鮑宣傳:“今日蝕於三始,誠可畏懼?!?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 唐 李義府 《在巂州遙敘封禪》詩:“三始貽遐貺,萬歲受重釐?!?清 顧炎武 《元日》詩:“留此三始朝,歸我 中華 君。”參見“ 三朝 ”。
(2).謂儀容端正,態(tài)度莊重,辭令遜順。此三者為禮義之始,故稱。《禮記·冠義》“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漢 鄭玄 注:“言人為禮,以此三者為始。三始既備,乃可求以三行也。”
(3).指第三個被貶官為 始安 太守的人。梁書·裴邃傳:“由是左遷為 始安 太守。 邃 志欲立功邊陲,不愿閑遠(yuǎn),乃致書於 呂僧珍 曰:‘昔 阮咸 、 顏延 有二始之嘆,吾才不逮古人,今為三始,非其愿也,將如之何!’”參見“ 二始 ”。
(4). 漢 有“七始”之樂,取十二律之七律擬天地人及四時之始。以黃鐘為天始,林鐘為地始,太簇為人始,因稱“三始”。隋書·音樂志中:“《難書·律歷志》,天地人及四時,謂之七始。黃鐘為天始,林鐘為地始,太簇為人始,是為三始?!?/div>
《國語辭典》:三朝  拼音:sān cháo
1.古代天子、諸侯處理政事的場所,分為外朝、內(nèi)朝、燕朝?!吨芏Y。秋官。朝士》漢。鄭玄。注:「周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nèi)朝二。內(nèi)朝之在路門內(nèi)者,或謂之燕朝?!?br />2.三個朝代或三個帝王。宋。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div>
《國語辭典》:三朝  拼音:sān zhāo
1.正月初一為一歲年、月、日之始,故稱正月初一為「三朝」。《漢書。卷八一??坠鈧鳌罚骸笟q之朝,曰三朝?!固?。顏師古。注:「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埂段倪x。班固。東都賦》:「春王三朝,會同漢京?!?br />2.三日、三天。唐。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br />3.俗稱新婚、產(chǎn)后第三天。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育子》:「三朝與兒落臍炙囟?!乖?。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一折:「雖沒甚房奩送,倒也落的三朝吃喜筵?!?/div>
《漢語大詞典》:二始
(1).稱 晉 始平 太守 阮咸 與 南朝 宋 始安 太守 顏延之 。二人皆負(fù)時望而遭忌。宋書·顏延之傳:“ 謝晦 謂 延之 曰:‘昔 荀勗 忌 阮咸 ,斥為 始平郡 ,今卿又為 始安 ,可謂二 始 ?!?span id="1wjbd1v" class="book">《梁書·裴邃傳》:“﹝ 裴邃 ﹞由是左遷 始安 太守……乃致書於 呂僧珍 曰:‘昔 阮咸 、 顏延 有二 始 之嘆,吾才不逮古人,今為三 始 ,非其愿也?!?br />(2).猶言二祖。 清 方苞 謚法:“祖者,始也。故宗無定數(shù),祖一而已。以 光武 之復(fù)有天下而稱祖,是二始也。”
(3).指天與地的始數(shù)。新唐書·歷志三上:“天數(shù)始於一,地數(shù)始於二,合二始以位剛?cè)帷!?/div>
《漢語大詞典》:被出
(1).妻子遭到丈夫援引封建禮法公開休棄。 清 杭世駿 《質(zhì)疑·禮記》:“夫婦人至於被出,則必有淫、妬、多言、竊盜、惡疾、無子等過?!眳⒁姟?七出 ”。
(2).謂貶官外調(diào)。 唐 王維 有《被出濟(jì)州》詩。
《國語辭典》:七出  拼音:qī chū
舊時七種休妻的條件。一為無子,二為淫佚,三為不事舅姑,四為口舌,五為盜竊,六為妒忌,七為惡疾?!队魇烂餮?。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豈期過門之后,本婦多有過失,正合七出之條?!?/div>
《漢語大詞典》:貶放(貶放)
貶官流放。 宋 范仲淹 《讓觀察使第一表》:“屢經(jīng)貶放,亦已塞朝廷之薄責(zé)矣?!?宋 范仲淹 《與謝安定屯田書》之二:“某念入朝已來,思報人主,言事太急,貶放非一?!?/div>
分類:貶官流放
《漢語大詞典》:貶廢(貶廢)
貶官免職。晉書·陳壽傳:“司空 張華 愛其才,以 壽 雖不遠(yuǎn)嫌,原情不至貶廢,舉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補(bǔ) 陽平 令。” 唐 柳宗元 《吏商》:“身敗祿敚,大者死,次貶廢,小者惡,終不遂。” 宋 范仲淹 《述夢》詩序:“ 劉 與 柳宗元 、 呂溫 數(shù)人,坐 王叔文 黨,貶廢不用。”
分類:貶官免職
《漢語大詞典》:貶處(貶處)
指貶官后任職或安置的地方。《初刻拍案驚奇》卷五:“﹝ 張鎬 ﹞自帶了家眷,星夜到貶處去了?!?/div>
《漢語大詞典》:貶流(貶流)
貶官流放。 宋 許洞 虎鈐經(jīng)·相人:“少信行,不忠孝,貶流在外而死?!?/div>
分類:貶官流放
《漢語大詞典》:蘇公笠(蘇公笠)
竹笠名。相傳為 宋 蘇軾 貶官 惠州 時所倡制。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韓公帕蘇公笠:“ 惠州 嘉應(yīng) 婦女多戴笠。笠周圍綴以綢帛,以遮風(fēng)日。名曰蘇公笠, 眉山 遺製也?!?/div>
《國語辭典》:頻頻貶降(頻頻貶降)  拼音:pín pín biǎn jiàng
連續(xù)被貶官降職。如:「真是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前些年看他步步高升,現(xiàn)在卻看他頻頻貶降。」「近年來他頻頻貶降,但痛改前非,加倍努力,可能會有東山再起的機(jī)會。」
《國語辭典》:后赤壁賦(后赤壁賦)  拼音:hòu chì bì fù
文章名。為宋朝蘇軾貶官黃州時,與賓客游赤壁之后所寫的作品。為使與前赤壁賦有所區(qū)別,此篇遂題為后赤壁賦。明朝張瑞圖曾將其寫成書法作品,現(xiàn)藏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語辭典》:董氏封發(fā)(董氏封發(fā))  拼音:dǒng shì fēng fǎ
唐代賈直言貶官嶺南,訣別前,請妻改嫁。然董氏未答,而以繩束發(fā),且用布帛密封,使直言于帛上署,并云:「非君手不解。」二十年后,直言還,布帛才得解開。然當(dāng)沐浴時,頭上發(fā)絲已全然脫落。典出《新唐書。卷二○五。列女傳。賈直言妻董傳》。后世遂以董氏封發(fā)象徵婦人守節(jié)的志氣。
《漢語大詞典》:遷臣逐客(遷臣逐客)
指遭貶官放逐之人。 宋 張端義 《〈貴耳集〉自序》:“余 端平 上書,得罪落職,無一書相隨,思得此録,增補(bǔ)近事。貽書索諸婦,報云:‘子録非《資治通鑑》,奚益于遷臣逐客?火之久矣?!?元 范梈 《休日出郊》詩:“遷臣逐客皆前輩,幕長郎官盡上才。”
分類:貶官放逐
《漢語大詞典》:青衫司馬(青衫司馬)
唐 白居易 貶官 江州 司馬時,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 司馬青衫濕”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馬”喻指失意之官吏。 宋 辛棄疾 《鷓鴣天·鄭厚卿席上謝余伯山》詞:“看逸韻,自名流,青衫司馬且 江州 ?!?清 陳維嵩 《百字令·客有善絲竹者以箋索詞漫為賦此》詞:“今日白髮何堪,青衫司馬,仍會 秋娘 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