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膠青(膠青)
(1).一種含有膠質成分的黑色顏料,可用以染鬢。《宣和遺事》前集:“皆外蓄妻子。置姬媵,以膠青刷鬢,美衣玉食?!?br />(2).見“ 膠清 ”。
《漢語大詞典》:膠清(膠清)
(1).一種流動性較大而沒有雜質渣滓的膠。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雜說:“﹝雌黃治書法﹞乃融好膠清,和於鐵杵臼中熟擣,丸如墨丸,陰乾。以水研而治書,永不剝落?!?br />(2).亦作“ 膠青 ”。指已制成顏料或染料、色澤比較純凈的膠質。朱子語類卷四:“ 伊川 言氣質之性,正猶佛書所謂水中鹽味,色里膠清。” 明 李贄 《觀音問·答自信》:“又謂之色里膠青。蓋謂之曰膠青,則又是色;謂之曰色,則又是膠青。膠青與色,合而為一,不可取也?!?/div>
《漢語大詞典》:質分(質分)
(1).資質天分。 清 汪弘滏 《寄謝同門曹翼宸》詩:“賤軀不自好,進干若素期。豈信質分薄,裁成寡良師。”
(2).物質成分。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問大地之動定,談月表之隆陷,究星辰之懸屬,考成天之質分?!?/div>
《國語辭典》:物質文明(物質文明)  拼音:wù zhí wén míng
人類進化過程中,在物質的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應用等方面的進展,稱為「物質文明」。
《國語辭典》:分析化學(分析化學)  拼音:fēn xī huà xué
研究分析物質成分的學問。包括對有機或無機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分析化學不僅對化學研究有重要的作用,與物理、生物、地質等也有密切關系,應用極其廣泛。
《國語辭典》:石油蕉  拼音:shí yóu jiāo
原油中輕質成分,經蒸餾、高溫加熱發(fā)生裂解及聚合作用,所形成的固體焦炭狀物質。除可當作燃料之用外,又可供制造電石、煉鋁、石墨和其他含碳化學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