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七○一蕭汝賢,神宗時內(nèi)侍,熙寧四年為麟府路走馬承受。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九、二二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單州成武人,字懋賢。龐籍子。仁宗至和二年賜同進士出身。神宗元豐五年任朝請大夫、主客郎中,在省四年。后歷鴻臚少卿,知晉州。所著《文昌雜錄》,記任主客郎中時聞見及朝章典故,多可證《宋史》之舛漏。
全宋詩龐元英,字懋賢(《宋元學案補遺》卷八),成武(今屬山東)人。籍子。仁宗至和二年(一○五五)賜同進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二),為光祿寺丞。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官群牧判官(同上書職官六六之一一)。五年,為主客郎中(《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三九)。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出知晉州(同上書卷四一二)。有《文昌雜錄》七卷(《宋史·藝文志》)。事見《宋史》卷三一一《龐籍傳》。
全宋文·卷一四二四龐元英,字懋賢,單州成武(今山東成武)人,龐籍次子。至和二年賜同進士出身,元豐初為群牧判官、都官郎中;五年任朝請大夫、主客郎中。后為中散大夫、鴻臚少卿。元祐三年知晉州。著《文昌雜錄》六卷(存),有文集三十卷。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八、三○二、三三九、四一二,《宋史·藝文志》七。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二七車好賢,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元豐中守奉天縣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大名清平人,字仲賢。王巖叟父。歷知恩、澶、棣州。嘗入洛見邵雍,議論勁正,有過人之處,雍喜之。后為韓琦客。
人物簡介
全宋詩張汝賢,字祖禹,世為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徙居儀真(今江蘇儀徵)。汝明兄(《宋史》卷三四八《張汝明傳》)。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清乾隆《江西通志》卷四九)。元豐七年(一○八四)由監(jiān)察御史進侍御史知雜事,由言事失當,出知信陽軍(《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二、三四七)。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由右司郎中加龍圖閣直學士為江淮等路發(fā)運副使(同上書卷三七五)。清順治《吉安府志》卷二七有傳。
全宋文·卷二○一七張汝賢,字祖禹,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徙居儀真(今江蘇鎮(zhèn)江)。熙寧六年進士。元豐七年由監(jiān)察御史為侍御史知雜事,尋坐言事失當,落侍御史,知信陽軍;次年擢吏部郎中、察舉福建路鹽法、右司郎中。元祐初為直龍圖閣、江淮等路發(fā)運使、左司郎中。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二、三四七、三五四、三五八、三五九、三七五、四○六,《宋史》卷三四八《張汝明傳》,順治《吉安府志》卷二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臨江新淦人,字義甫,一作毅父??孜渲俚堋S⒆谥纹蕉赀M士,又應制科。以呂公著薦為秘書丞、集賢校理。哲宗紹圣中,言者謂其元祐時附會當路,譏毀先烈,貶知衡州。元符二年,提舉劾其違常平法,責惠州別駕,安置英州?;兆诹ⅲ贋閼舨拷鸩坷芍?,出提舉永興路刑獄,帥鄜延、環(huán)慶。黨論再起,罷,主管兗州景靈宮卒。長于史學,工文詞,與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聲起江西,時號三孔。有《孔氏談苑》、《續(xù)世說》、《良世事證》、《釋稗》、《詩戲》、《朝散集》(編入《清江三孔集》)。
全宋詩孔平仲,字義甫,一作毅父,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神宗熙寧中為密州教授(本集《常山四詩》序)。元豐二年(一○七九)為都水監(jiān)勾當公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八)。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試學士院。二年擢秘書丞、集賢校理。三年為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后遷提點江浙鑄錢、京西南路刑獄(同上書卷三八○、四○七、四○九、四八三)。紹圣中坐元祐時附會當路,削校理,知衡州。又以不推行常平法,失陷官米錢,責惠州別駕,英州安置?;兆诹ⅲ瑥统⒋蠓?,召為戶部、金部郎中,出提舉永興路刑獄。崇寧元年(一一○二),以元祐黨籍落職,管勾兗州景靈宮(《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四○作太極觀),卒。平仲與兄文仲、武仲并稱“三孔”,黃庭堅有“二蘇聯(lián)璧,三孔分鼎”之譽。著有《續(xù)世說》、《孔氏談苑》、《珩璜新論》、《釋稗》等。詩文集已散佚,南宋王??收輯為二十一卷,其中詩九卷,刊入《清江三孔集》;民國初年胡思敬校編為《朝散集》,刊入《豫章叢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四有傳。孔平仲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清江三孔集》為底本,校以《豫章叢書·朝散集》(簡稱豫章本)、明鈔殘本《三孔先生清江文集》(簡稱明抄本,藏北京圖書館)及《宋詩鈔》(簡稱詩鈔)。另輯得集外詩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二七二孔平仲,字義甫(一作毅父),臨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文仲、武仲弟。治平二年舉進士,又應制科,為秘書丞、集賢校理。文仲卒,歸葬南康,詔以為江東轉運判官護葬事。提點江浙鑄錢、京西刑獄。紹圣中,言者詆其元祐時附會當路,削校理,知衡州。提舉劾其不推行常平法,徙韶州,又責為惠州別駕、安置英州。徽宗立,復朝散大夫,召為戶部、金部郎中,出提舉永興路刑獄,帥鄜延、環(huán)慶。黨論再起,罷,主管兗州景靈宮,卒。長史學,工文詞,著《續(xù)世說》十二卷、《孔子雜說》一卷、《釋裨》一卷及《珩璜新論》、《良史事證》等。《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七七八秦魯國賢穆明懿大長公主(一○五七——一一四二),仁宗皇帝第十女,母周貴妃。嘉祐四年封慶壽,進惠國。治平四年五月進許國大長公主,下嫁錢景瑧。改韓、周、燕國?;兆诔M秦、魏國,政和三年封令德景行大長帝姬。靖康二年北徙,潛留于汴。建炎初復公主號,改封秦、魯國。徙居閩、會稽,請入見,因留居,后遷臺州。紹興十二年十一月卒,年八十六。見《宋史》卷二四八本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七。
人物簡介
全宋詩李存賢,哲宗元祐間知長汀縣(清光緒《長汀縣志》卷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毛伯英,字賢萬,三衢(今浙江衢縣)人。哲宗紹圣初徙居奉新。二年(一○九五),中解試。清同治《奉新縣志》卷九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崇寧名賢,名未詳。嘗因黨事于徽宗崇寧初貶昭州(《輿地紀勝》卷一○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74—?
【介紹】:
宋榮州人,字周彥。王夢易子。七歲能屬文。十三歲喪父,哀憤深切,閉戶窮經(jīng)史百家書傳注之學,尋師千里,究其旨歸。徽宗崇寧時,應能書,為首選。因上書論時政得失,下第徑歸,奉親養(yǎng)志。后復舉八行,大司成考定為天下第一,詔旌其門,賜號處士,尋改潼川府教授,賜出身及章服,一日四命俱至,竟力辭不受。雖處山林,唱酬賦詠,皆愛君憂國之言。卒謚賢節(jié)。
全宋詩王庠(一○七一~?)(清道光《榮縣志》卷一七引張商英所作其父王夢易墓表),字周彥,榮州(今四川榮縣)人。蘇軾侄婿(《東坡先生全集》卷四九《與王庠書》)?;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e八行,考定為天下第一,賜號廉遜處士(《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一五)。尋改潼川府教授,賜進士出身,辭不受。有集五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七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一二一王庠(一○七一——?),字周彥,榮州(治今四川榮縣)人,夢易子。年十三喪父,哀憤深切,閉戶讀書,其文為呂陶、蘇轍所器重。崇寧元年應能書科試,為首選,下第徑歸,不應舉者八年。后復舉八行,大司成考為天下第一,賜號處士,尋改潼川府教授,賜出身及章服,終不受,隱居山林而卒。孝宗淳熙元年謚曰賢節(jié)。有文集五十卷(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七有傳,又見《宋代蜀文輯存》卷一四張商英《大宋故贈通議大夫王公墓表》,《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一五,《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宋史新編》卷一七七,《宋元學案補遺》卷九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達野。神宗熙寧九年進士。哲宗元祐間知建陽縣,累遷宗正丞。歷知漳、建、福州,皆有治狀。以忤安惇劾罷。起知泉州,反對榷六郡酒酤之議,擢本路提刑。官至中奉大夫,以右文殿修撰知廣州卒。
全宋詩陳覺民,字達野,仙游(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哲宗元祐間舉賢良方正。歷知漳、建、福、泉州,遷福建路提點刑獄,兼三路都轉運使,提舉河渠。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知廣州(《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八)。卒,官至中奉大夫?!?a target='_blank'>寶祐仙溪志》卷四有傳。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簡介崇寧三年(1104)任登州知州。大觀二年(1108)任鄧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思賢。登進士第。仁宗皇祐間除起居舍人,尋拜中書舍人、兵部侍郎。蔡京用事,以顯謨閣待制知通州。工畫山水,嘗作風煙欲雨之景,非陰非霽,殊有深思。
全宋文·卷二九八九黃齊,字思賢,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崇寧五年進士及第。政和中,為禮部員外郎。歷起居舍人、大司成。宣和中,遷兵部侍郎。四年,因事黜,以顯謨閣待制知通州。后以朝散大夫、兵部侍郎致仕。齊工畫,其《風煙欲雨圖》尤為著名。見《宣和畫譜》卷一二,《宋會要輯稿》職官二八之二二、職官六九之一○、選舉一之一五、選舉一九之二二,嘉靖《建寧府志》卷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