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528,分102頁顯示  上一頁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求賢若渴
求賢下士
清圣濁賢
十室容賢
十八高賢
使賢任能
識才尊賢
社會賢達(dá)
圣賢爺
圣經(jīng)賢傳
圣君賢相
噬賢
事賢稟度
授職惟賢
任人唯賢
《國語辭典》:求賢若渴(求賢若渴)  拼音:qiú xián ruò kě
慕求賢才,有如口渴急于飲水。形容求才的心情非常迫切?!端鍟?。四七。韋世康傳》:「朕夙夜庶幾,求賢若渴,冀與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埂度龂萘x》第四七回:「人言曹丞相求賢若渴,今觀此問,甚不相合。」也作「求賢如渴」、「思賢如渴」。
《國語辭典》:求賢如渴(求賢如渴)  拼音:qiú xián rú kě
訪求賢才,有如口渴急于飲水一般。形容尋才的心情非常迫切?!逗鬂h書。卷六一。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挂沧鳌盖筚t若渴」、「思賢如渴」。
《國語辭典》:求賢下士(求賢下士)  拼音:qiú xián xià shì
招求賢能,禮遇才士。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七出:「每勸圣上誠意正心,求賢下士,圣上為之改容?!埂端逄蒲萘x》第八二回:「乞陛下特恩,賜以冠帶,更使一朝臣往宣,乃見圣主求賢下士之至意。」也作「求賢用士」。
《國語辭典》:清圣濁賢(清聖濁賢)  拼音:qīng shèng zhuó xián
漢代末年因饑荒而禁止釀酒,飲酒的人諱稱酒,指清酒為圣人、濁酒為賢人。見《三國志。卷二十七。魏書。徐邈傳》。后以清圣濁賢為酒的別稱。宋。陸游〈沂溪〉詩:「閒攜清圣濁賢酒,重試朝南莫北風(fēng)。」
《漢語大詞典》:十室容賢(十室容賢)
謂只有十戶人家的小地方也有賢人。《弘明集·正誣論》:“且十室容賢,而況萬里之廣! 重華 生於東夷, 文命 出乎西羌,圣哲所興,豈有常地?”
《漢語大詞典》:十八高賢(十八高賢)
十八賢的敬稱。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十六章:“且 法汰 與 安公 同學(xué),故 道生 ( 竺道生 )與 遠(yuǎn)公 為平輩。至若世傳 道生 入白蓮社為十八高賢之一,亦不可信?!?/div>
分類:敬稱
《漢語大詞典》:使賢任能(使賢任能)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越王 曰:‘吾使賢任能,各殊其事,孤虛心高望,冀聞報(bào)復(fù)之謀,今咸匿聲隱形,不聞其語,厥咎安在?’”
《國語辭典》:識才尊賢(識才尊賢)  拼音:shì cái zūn xián
能辨識賢才,尊重賢能。明。李贄《焚書。卷二。復(fù)麻城人書》:「以此見真正高陽酒徒之能知人下士,識才尊賢又如此,故吾以為真正高陽酒徒可敬也?!?/div>
《國語辭典》:社會賢達(dá)(社會賢達(dá))  拼音:shè huì xián dá
具有社會聲望的人。如:「藉著社會賢達(dá)的穿梭協(xié)調(diào),這事終于有了圓滿結(jié)局?!?/div>
《國語辭典》:圣賢爺(圣賢爺)  拼音:shèng xián yé
北方人對神明菩薩的敬稱?!毒劳ㄑ?。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玉姐說:『你指著圣賢爺說了誓愿?!粌扇穗p膝跪下?!?/div>
《國語辭典》:圣經(jīng)賢傳(聖經(jīng)賢傳)  拼音:shèng jīng xián zhuàn
圣人所著的經(jīng)典以及賢人為經(jīng)典所發(fā)揮闡揚(yáng)的注解。泛指儒家的代表性著作?!秲号⑿蹅鳌返谌兀骸腹右蚋赣H在那邊,只笑著不敢多說,心里卻想著一句圣經(jīng)賢傳,暗說怪道:『說是不知子都之美者,無目者也?!弧?/div>
《漢語大詞典》:圣君賢相(聖君賢相)
圣明的君主與賢良的輔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輔弼之臣,后專指宰相。荀子·富國:“若夫兼而覆之,兼而愛之,兼而制之,歲雖兇敗水旱,使百姓無凍餒之患,則是圣君賢相之事也。”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 唐 有天下二百年矣,圣君賢相相踵。”
《漢語大詞典》:噬賢(噬賢)
嫉害賢能。 漢 王符 潛夫論·潛嘆:“夫詆訾之法者,伐賢之斧也;而驕妬者,噬賢之狗也?!?/div>
分類:賢能
《分類字錦》:事賢稟度(事賢稟度)
家語》:孔子謂宓子賤曰:“子治單父,眾悅,子何施而得之也?”對曰:“不齊之治也,父其父,子其子,恤諸孤而哀喪紀(jì)?!弊釉唬骸吧菩。?jié)也。小民附矣,猶未足也?!痹唬骸安积R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事者十一人。”子曰:“中節(jié)也。中人附矣,猶未足也?!痹唬骸按说孛裼匈t于不齊者五人,不齊事之而稟度焉,皆教不齊之道?!笨鬃釉唬骸捌??大者!乃于?此!乎?有矣。昔堯舜聽天下,務(wù)求賢以自輔。夫賢者,百福之宗也,神明之主也。惜乎不齊之所治者小也?!?/div>
《國語辭典》:授職惟賢(授職惟賢)  拼音:shòu zhí wéi xián
以賢能為授予職位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唐。薛登〈論選舉疏〉:「晉、宋之后,祇重門資,獎為人求官之風(fēng),乖授職惟賢之義?!?/div>
《國語辭典》:任人唯賢(任人唯賢)  拼音:rèn rén wéi xián
任用人時(shí)只選擇具有才識品德的賢人,而不管他與自己的關(guān)系是否密切。語本《書經(jīng)。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