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30,分36頁顯示  上一頁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賢重
未賢
賢善
賢親
賢操
六賢
賢吏
賢胄
十八賢
厲賢
耆賢
讓賢
儒賢
賢僚
賢正
《漢語大詞典》:賢重(賢重)
敬重。 唐 韓愈 《論孔戣致仕狀》:“然人皆求進(jìn), 戣 獨(dú)求退,尤可賢重。” 唐 趙璘 因話錄·宮:“上亦憫惻,遂罷戲,而免 阿布思 之妻。由是賢重公主?!?/div>
分類:敬重
《韻府拾遺 先韻》:未賢(未賢)
沈佺期詩:釣玉君徒尚。徵金我未賢。
《漢語大詞典》:賢善(賢善)
(1).賢明善良。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一·卿云歌三:“遷于賢善,莫不咸聽?!?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信度國:“其有精勤賢善之徒,獨(dú)處閑寂,遠(yuǎn)跡山林,夙夜匪懈,多證圣果?!?唐 元稹 《唐故建州浦城縣尉元君墓志銘》:“夫人 濮陽 吳氏 ,賢善恭干。”
(2).指賢明善良的人。 唐 元稹 《授孟子周太子賓客制》:“聞匹夫之愛其子者,猶求明哲為之師,賢善為之友,而況乎羽翼元子,賓游東朝,非舊德耆年,孰副茲選?”
《漢語大詞典》:賢親(賢親)
對(duì)親戚的尊稱。《新編五代史平話·漢史上》:“咱哥哥夫妻兩個(gè),自有眼孔識(shí)得好人,招賢親入贅?!?span id="60yfdvm" class="book">《水滸傳》第四九回:“ 樂和 聽罷,吩咐説:‘賢親,你兩個(gè)且寬心著?!?/div>
分類:親戚尊稱
《漢語大詞典》:賢操(賢操)
美好的德行。史記·酷吏列傳:“ 湯 之客 田甲 ,雖賈人,有賢操?!?宋 晁補(bǔ)之 《壽安縣太君公孫氏行狀》:“其母 長安 縣君 常氏 有賢操,日夜誨三人以女德,起居惟謹(jǐn)?!?明 馮夢龍 《情史·情穢·河間婦》:“始,婦人居戚里,有賢操?!?/div>
分類:美好德行
《駢字類編》:六賢(六賢)
宋史藝文志:李淑六賢傳一卷。父呂覽,神農(nóng)師悉諸,黃帝師大撓,帝顓頊師伯夷。帝嚳師伯招,帝堯師子州父,帝舜師許由,禹師大成贄,湯師小臣,文王、武王師呂望、周公旦,齊桓公師管夷吾,晉文公師咎犯、隨會(huì),秦穆公師百里奚、公孫枝,楚莊王師孫叔敖、沈申巫,吳王闔閭師伍子胥、文之儀,越王句踐師范蠡、大夫種,此十圣人,六賢者,未有不尊師者也。祀明一統(tǒng)志:六賢祠在衡州府治,宋郡守劉清之建,以 張九齡、韓愈、寇準(zhǔn)、周敦頤、胡安國名曰五賢。后郡守孫德興又繪清之于內(nèi),改曰六賢。
又六賢堂在衢州府城東。宋時(shí)郡人祀趙鼎、范沖、馬伸、汪應(yīng)辰、劉穎、汪達(dá)六賢于此??な赝跻延姓辛t歌。
又六賢堂,在太原府平定州治東北。初,金趙秉文建涌云樓于此,元人即其舊基改建為堂,內(nèi)有趙秉文、楊云翼、元好問、李治、王構(gòu)、呂思誠六人遺像欽。又六賢堂,在梧州府城東北,宋元祐間建。六賢,漢陳欽子元,元子堅(jiān),卿士燮及其弟壹子廞,皆梧人。小學(xué)紺珠六賢:樊子昭、虞承賢、李叔才、郭子瑜、楊孝祖、和陽士。
又六賢:老萊子、黔婁先生、于陵子、王蠋、仲長統(tǒng)、梁鴻成、應(yīng)璩、薦和、模、箋八元,進(jìn)則太平之化。 六賢用則九合之功立。
《漢語大詞典》:賢吏(賢吏)
賢能的官吏。后漢書·孔融傳:“雖 懿伯 之忌,猶不得念,況恃舊交,而欲自外於賢吏哉!”
分類:賢能官吏
《漢語大詞典》:賢胄(賢胄)
賢良的后代。 唐 沈亞之 《河中府參軍廳記》:“觀其意,蓋欲以清人賢胄之子弟,將命試任,使以雅地出之耳?!?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趙忠定掄才:“ 崇實(shí) 為相家賢胄?!?/div>
分類:賢良后代
《漢語大詞典》:十八賢(十八賢)
指 晉 廬山 白蓮社中十八賢人: 慧遠(yuǎn) 法師、 劉遺民 、 雷次宗 、 周續(xù)之 、 宗炳 、 張野 、 張銓 、 西林 覺寂 大師、 東林 普濟(jì) 大師、 慧持 法師、 罽賓佛馱耶舍 尊者、 罽賓佛馱跋陀羅 尊者、 慧睿 法師、 曇順 法師、 曇恒 法師、 道炳 法師、 道敬 法師、 曇詵 法師。 唐 李群玉 《湘中別成威阇黎》詩:“愿與十八賢,同棲翠蓮國?!?宋 陳舜俞 廬山記·十八賢傳:“ 東林寺 舊有十八賢傳,不知何人所作。” 清 潘耒 《游廬山記》:“ 佛馱耶舍 舉鐵如意示 慧遠(yuǎn) , 遠(yuǎn) 不悟,拂衣去,似是宗門一流人,然亦在十八賢之?dāng)?shù),則固同修凈業(yè)者也。”參閱 晉 佚名《十八高賢傳》。
《韻府拾遺 先韻》:厲賢(厲賢)
史記平津侯傳:弘上書曰:陛下躬行大孝。鑒三王。建周道。兼文武。厲賢予祿。量能授官。今臣罷駑之質(zhì)。致位三公??譄o以報(bào)德塞責(zé)。愿乞骸骨。避賢者路。
《漢語大詞典》:耆賢(耆賢)
年高賢德之人。 王闿運(yùn) 《巡撫吳尚書六十壽頌》:“歷選耆賢,名者 趙 陳 駱 而已?!?/div>
分類:年高賢德
《國語辭典》:讓賢(讓賢)  拼音:ràng xián
把職位讓給賢者?!盾髯印M醢浴罚骸溉顺驾p職業(yè)讓賢,而安隨其后?!埂稘h書。卷五二。田鼢傳》:「今將軍初興,未如,即上以將軍為相,必讓魏其。魏其為相,將軍必為太尉。太尉、相尊等耳,有讓賢名。」
分類:讓位賢者
《漢語大詞典》:儒賢(儒賢)
賢能的儒士。黃石公三略·上略:“故主察異言,乃覩其萌;主聘儒賢,姦雄乃遯?!?/div>
分類:賢能儒士
《漢語大詞典》:賢僚(賢僚)
賢明的同僚。 宋 郭應(yīng)祥 《玉樓春·丁卯四月二十三日書考會(huì)作》詞:“賢僚益友俱親密,真箇三年如一日?!?/div>
分類:賢明同僚
《漢語大詞典》:賢正(賢正)
賢良方正的人。 漢 賈誼 新書·連語:“若材性下主也,邪人必合,賢正必遠(yuǎn),坐而須亡耳,又不可勝憂矣。” 清 唐甄 潛書·賤奴:“明示以便進(jìn)之門,邪曲進(jìn),賢正沮矣?!?/div>
分類:賢良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