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wàn)典故,50萬(wàn)詞匯、2萬(wàn)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guó)語(yǔ)辭典》:芳草  拼音:fāng cǎo
1.香草?!逗鬂h書。卷四○上。班彪列傳》:「茂樹蔭蔚,芳草被堤,蘭茝發(fā)色,曄曄猗猗,若摛錦布繡,燭耀乎其陂?!箷x。陶淵明〈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葉分芳草綠,花借美人紅?!购笥髦妇拥拿赖隆!冻o。屈原。離騷》:「何所獨(dú)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br />2.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多喻指女子。如:「曾幾何時(shí),人們用『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來?yè)嵛渴僦恕!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三四回:「我不禁暗暗稱奇,不料這蓽門圭竇中,有這等明理女子,真是十步之內(nèi),必有芳草。」
《國(guó)語(yǔ)辭典》:碩人(碩人)  拼音:shuò rén
1.美人?!对?shī)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br />2.隱士。《詩(shī)經(jīng)。衛(wèi)風(fēng)??紭劇罚骸缚紭勗跐?,碩人之寬?!?br />3.大德、賢德的人。《詩(shī)經(jīng)。邶風(fēng)。簡(jiǎn)兮》:「碩人俁俁,公庭萬(wàn)舞。」《魏書。卷七。高祖紀(jì)上》:「頃者州郡選貢,多不以實(shí),碩人所以窮處幽仄,鄙夫所以超分妄進(jìn)。豈所謂旌賢樹德者也?」
4.宋代婦人的封號(hào)。侍郎以上職官的妻封為「碩人」。元以后廢。
《國(guó)語(yǔ)辭典》:黃陵(黃陵)  拼音:huáng líng
1.黃帝陵寢所在。位于陜西省黃陵縣的橋山,為陜北著名的古跡和風(fēng)景區(qū)。
2.山名。位湖南省湘陰縣北,濱洞庭湖。湘水由此入湖,山上有黃陵廟,相傳舜二妃之墓在其上。
《漢語(yǔ)大詞典》:黃陵廟(黃陵廟)
(1).廟名。傳說為 舜 二妃 娥皇 、 女英 之廟,亦稱 二妃廟 ,在 湖南省 湘陰縣 之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湘水:“湖水西流,逕 二妃廟 南,世謂之 黃陵廟 也。” 唐 鄭谷 《鷓鴣》詩(shī):“雨昏 青草湖 邊過,花落 黃陵廟 里啼。” 清 吳偉業(yè) 《南風(fēng)》詩(shī):“ 九疑 望斷 黃陵廟 ,曾共 湘靈 拂五絃?!?br />(2).廟名。即 黃牛廟 。《瞭望》1991年第52期:“ 唐宣宗 大中 九年(八五五年), 黃牛廟 重修擴(kuò)建。大約是考慮到 大禹 致力于疏導(dǎo)江河,終于使天下黎民得享景福,重修者將原廟的主祭神改為 禹王 ,并將廟名改為 黃陵廟 ?!眳⒁姟?黃牛廟 ”。
《國(guó)語(yǔ)辭典》:象賢(象賢)  拼音:xiàng xián
1.子孫效法有德行的先人?!稌?jīng)。微子之命》:「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賢。」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shī):「得相能開國(guó),生兒不象賢?!?br />2.人子之稱。
《國(guó)語(yǔ)辭典》:無鹽(無鹽)  拼音:wú yán
戰(zhàn)國(guó)時(shí)齊無鹽人鐘離春。參見「鐘離春」條。
《國(guó)語(yǔ)辭典》:椒蘭(椒蘭)  拼音:jiāo lán
1.椒與蘭,皆為香草?!盾髯印6Y論》:「芻豢、稻粱五味調(diào)香,所以養(yǎng)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養(yǎng)鼻也?!固?。杜牧阿房宮賦〉:「煙斜霧橫,焚椒蘭也?!?br />2.比喻美好的品德。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等州節(jié)度使制〉:「聞爾鼙鼓之音,懷爾椒蘭之德?!埂杜f唐書。卷一九三。列女傳。序》:「末代風(fēng)靡,貞行寂寥,聊播椒蘭,以貽閨壺?!?br />3.楚大夫子椒及懷王的弟弟子蘭。兩人皆是佞人。語(yǔ)出《楚辭。屈原。離騷》:「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離?!购笥靡员扔骷樨男∪恕L?。韓愈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獨(dú)宿有題一首因獻(xiàn)楊常侍〉詩(shī):「椒蘭爭(zhēng)妒忌,絳灌共讒諂?!?/div>
《國(guó)語(yǔ)辭典》:遺珠(遺珠)  拼音:yí zhū
遺失珍珠。語(yǔ)本《莊子。天地》:「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购蟊扔魅瞬疟宦駴]或珍貴事物湮滅消失?!缎绿茣?。卷一一五。狄仁杰傳》:「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div>
《國(guó)語(yǔ)辭典》:元君  拼音:yuán jūn
1.道家稱男子登仙者為「真人」,女子登仙者為「元君」。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九七。南極王夫人授楊羲詩(shī)。序》:「南極王夫人,王母第四女也。名林,字容真,一號(hào)南極紫元夫人,或號(hào)南極元君?!?br />2.善良的君主?!秶?guó)語(yǔ)。晉語(yǔ)七》:「抑人之有元君,將稟命焉?!?br />3.父祖。漢。劉向《古列女傳。卷七。孽嬖傳。齊東郭姜》:「請(qǐng)就元君之廟而死焉?!?/div>
《漢語(yǔ)大詞典》:興賢(興賢)
(1).推舉有賢德的人。參見“ 興能 ”。
(2).發(fā)揚(yáng)賢德。晉書·戴逵傳:“且儒家尚譽(yù)者,本以興賢也?!?/div>
《漢語(yǔ)大詞典》:興能(興能)
推舉有才能的人。《周禮·地官·鄉(xiāng)大夫》:“此謂使民興賢,出使長(zhǎng)之。使民興能,入使治之。”
《漢語(yǔ)大詞典》:遺德(遺德)
(1).指前人留下的德澤。莊子·盜跖:“今長(zhǎng)大美好,人見而悅之者,此吾父母之遺德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史記·孝文本紀(jì)》:“朕既不敏,常畏過行,以羞先帝之遺德?!?三國(guó)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誠(chéng)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宋 曾鞏 《思軒詩(shī)序》:“今六十餘年,而君來世其官,眾於是考於州人,以求 水部 之餘恩遺德。”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八:“老年人念 托氏 的遺德,不忍動(dòng)手?!?br />(2).謂留下德澤。史記·秦本紀(jì):“且先王崩,尚猶遺德垂法?!?br />(3).指棄置未用的賢德之人。 晉 羊祜 《讓開府表》:“假令有遺德於板筑之下,有隱才於屠釣之間,而令朝議用臣不以為非,臣處之不以為愧,所失豈不大哉!”
《漢語(yǔ)大詞典》:賢智(賢智)
(1).有賢德有才智。韓非子·難勢(shì):“由此觀之,賢智未足以服眾,而勢(shì)位足以詘賢者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文苑傳下·邊讓》:“竊見令史 陳留 邊讓 ,天授逸才,聰明賢智?!?清 先著 《述懷》詩(shī):“雖有賢智人,惟與憂患并。”
(2).賢人智士。慎子·威德:“官不足,則道理匱;道理匱,則慕賢智。”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養(yǎng)生:“何賢智操行,若此之難;婢妾引決,若此之易,悲夫!”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此朝廷所以多不肖之人,而雖有賢智,往往困於無助,不得行其意也?!?清 魏源 《默觚上·學(xué)篇十二》:“賢智之過,有時(shí)與愚不肖相去唯阿,況以利欲濟(jì)其氣質(zhì),但有不及無太過乎?”
《漢語(yǔ)大詞典》:靈修(靈修)
亦作“ 靈脩 ”。
(1).指 楚懷王 。楚辭·離騷:“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 王逸 注:“靈,神也。脩,遠(yuǎn)也。能神明遠(yuǎn)見者,君德也,故以諭君?!?span id="qdm8s3m" class="book">《漢書·揚(yáng)雄傳上》:“靈修既信 椒蘭 之唼佞兮,吾纍忽焉而不蚤睹?”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靈修, 楚王 也?!?鄭澤 《壬寅春日謁屈子祠》詩(shī):“犀甲 吳 戈悲 戰(zhàn)國(guó) ,女蘿山鬼怨靈修?!?br />(2).泛指君主。 清 錢謙益 《資德大夫忠憲高公神道碑銘》:“公之忠君愛國(guó),死而彌篤。靈修美人之思,有餘恫焉!”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自序》:“美人香草,貌託靈脩?!?br />(3).指賢德明哲的人。 明 黃哲 《過梁昭明太子墓》詩(shī):“靈修忽爾逝,歲晏勞予心。”
(4).指美好的聲名。 清 魏源《雜詩(shī)》之三:“感此大化奔,懼為造物腐。靈修不早立,百歲如過雨。”
(5).指思慕的戀人。 清 方朝 《大江吟》:“青鳥欲語(yǔ)意夷猶,天路險(xiǎn)阻懷靈修。白日西馳不我留,長(zhǎng)歌徙倚增離憂?!?清 龔自珍 《鶯啼序》詞:“予懷渺渺,靈修尚隔中央,只恐棄我如土?!眳㈤?span id="6vtzeca" class="book">《詩(shī)·秦風(fēng)·蒹葭》。
(6).指神靈。《宋史·樂志十二》:“靈修戾止,詔以毛血?!?明 沈貞 《樂神曲·城隍》:“民不驚兮志定,眷靈修兮作民命?!?
《漢語(yǔ)大詞典》:令主
賢德的君主。左傳·昭公十三年:“若見 費(fèi) 人,寒者衣之,飢者食之,為之令主,而共其乏困, 費(fèi) 來如歸, 南氏 亡矣?!?span id="femlj8p" class="book">《新唐書·吐蕃傳上》:“帝召見問曰:‘ 贊普 孰與其祖賢?’對(duì)曰:‘勇果善斷不逮也,然勤以治國(guó)下無敢欺,令主也?!?嚴(yán)復(fù) 夏曾佑 《國(guó)聞報(bào)館附印說部緣起》:“事莫難於取人之天下,而 黃帝 、 顓頊 、 帝嚳 、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 高 、 光 以至列朝之令主,莫不以得內(nèi)助而興?!?/div>
《漢語(yǔ)大詞典》:殆庶
(1).易·繫辭下:“子曰:‘ 顏 氏之子,其殆庶幾乎!’”后以“殆庶”指賢德者。后漢書·黃憲傳論:“ 憲 隤然處順,淵乎其似道,淺深莫臻其分,清濁未議其方,若及門於 孔 氏,其殆庶乎!”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辯命論》:“ 游 夏 之英才, 伊 顏 之殆庶。”《隋書·李德林傳》:“書契已還,立言立事,質(zhì)非殆庶,何世無之。”
(2).猶言近似,差不多。 唐 陳子昂 《臨卭縣令封君遺愛碑》:“夫其忠信之教,寬猛之機(jī),古之官人,君其殆庶乎?”
《國(guó)語(yǔ)辭典》:賢妃(賢妃)  拼音:xián fēi
1.賢德的后妃?!对?shī)經(jīng)。齊風(fēng)。雞鳴。序》:「雞鳴,思賢妃也。」《后漢書。卷八四。列女傳。序》:「若夫賢妃助國(guó)君之政,哲婦隆家人之道?!?br />2.唐代一種女官的名稱?!缎绿茣?。卷四七。百官志二。自注》:「唐因隋志,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為夫人,正一品?!顾?。高承《事物紀(jì)原。卷一。帝王后妃部。賢妃》:「唐百官志,內(nèi)官有賢妃正一品,……續(xù)事始曰:『隋煬帝置德妃、賢妃?!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