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規(guī)責(規(guī)責)
規(guī)勸督策。舊五代史·唐書·毛璋傳:“朝廷移授 昭義 節(jié)度使, 璋 謀欲不奉詔,判官 邊蔚 密言規(guī)責,乃僶俛承命。”
分類:規(guī)勸
《韻府拾遺 陌韻》:官逃其責(官逃其責)
陳亮義烏縣減酒額記:義烏尉趙君師日曰:邑之課額,惟酒為重。今資政殿大學(xué)士李公之鎮(zhèn)是邦也,究心民隱。師日具本末以告。公惻然曰:民何以堪乎?立命減煮酒額一百石,每石減舊額一緡,又蠲其舊逋幾萬緡。一邑自是獲蘇,官逃其責,而民安焉。
《漢語大詞典》:駁責(駁責)
亦作“駮責”。 批駁責備。 南唐 尉遲偓 中朝故事:“舍人 李庾 行誥詞,駮責深焉?!?/div>
分類:批駁責備
《分類字錦》:不責稽違(不責稽違)
元史謝讓傳改刑部尚書:仁宗二年。朝廷以吏多滯事。責曹按不如程者。令下。讓曰:刑獄非錢谷銓選之比。寬以歲月。尚應(yīng)失實。豈可律以常法乎。乃入白于宰相曰:尚書言是也。由是刑曹獨得不責稽違。
分類:刑部
《漢語大詞典》:避責臺(避責臺)
見“ 避債臺 ”。
《漢語大詞典》:避債臺(避債臺)
本名 謻臺 , 周景王 所筑。后因 周赧王 避債于此,故稱。 明 湯顯祖 《與男開遠》:“我歌《鹿鳴》五十年,求一 避債臺 不得,念之?!?清 錢謙益 《朱府君墓志銘》:“人或謂君:若他日寧有 避債臺 乎?”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摘史記注:“ 赧王 為諸侯所逼,負責於民,乃上臺避之,號 避責臺 ?!眳⒁姟?逃債臺 ”。
《高級漢語詞典》: 拘責
拘留責罰
《國語辭典》:按名責實(按名責實)  拼音:àn míng zé shí
依照名稱以要求其與實際一致。唐。陸贄 請許臺省長官舉薦屬吏狀:「夫求才貴廣,考課貴精。求廣在于各舉所知,長吏之薦擇是也;考精在于按名責實,宰臣之序進是也。」
分類:循名責實
《漢語大詞典》:逼責(逼責)
逼迫責備。 明 羅曰褧 咸賓錄·北虜·韃靼:“中郎將 陳龜 以單于 休利 不能制下,逼責之?!?span id="foommum" class="book">《紅樓夢》第七九回:“ 王夫人 心中自悔,不合因 晴雯 過于逼責了他?!?/div>
分類:逼迫責備
《漢語大詞典》:閉合自責(閉閤自責)
同“ 閉閤思過 ”。 漢書·何并傳:“ 詡 ( 嚴詡 )本以孝行為官,謂掾史為師友,有過輒閉閤自責,終不大言?!?span id="agqrj0a" class="book">《后漢書·吳祐傳》:“民有爭訴者,輒閉閤自責,然后斷其訟,以道譬之?!?/div>
《漢語大詞典》:榜責(榜責)
拷打責罰。新唐書·吳湊傳:“僚史非大過不榜責?!?/div>
《漢語大詞典》:道德責任
人們對自己行為的過失及其不良后果在道義上應(yīng)承擔的責任。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對自己的行為具有一定的選擇自由,因此必須承擔相應(yīng)的道德責任??隙ㄈ说男袨榈牡赖仑熑问沁M行道德評價的前提。有時與“道德義務(wù)”含義相同。
《漢語大詞典》:調(diào)責(調(diào)責)
譏諷責備。魏書·彭城王勰傳:“時 勰 去帝十餘步,遂且行且作,未至帝所而就。詩曰:‘問松林,松林經(jīng)幾冬?山川何如昔,風(fēng)云與古同?’ 高祖 大笑曰:‘汝此詩亦調(diào)責吾耳!’”
分類:譏諷責備
《漢語大詞典》:飭責(飭責)
斥責。 清 姚鼐 《〈南園詩存〉序》:“君奏 和珅 及軍機大臣常不在直之咎,有詔飭責,謂君言當?!?/div>
分類:斥責
《國語辭典》:譴責小說(譴責小說)  拼音:qiǎn zé xiǎo shuō
清末小說如《官場現(xiàn)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等,皆含針砭社會惡習(xí)之意,特稱為「譴責小說」。
《國語辭典》:求全責備(求全責備)  拼音:qiú quán zé bèi
責,苛求。備,完備。求全責備指對人或事要求完美無缺。明。邵璨《香囊記》第一○出:「老拙信口嘲來,不可求全責備,拚得罰酒了?!埂段拿餍∈贰返谝黄呋兀骸肝覀?nèi)缃?,也只好略跡原心,倘若求全責備起來,天底下那里還有甚么好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