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501—1568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祿之,號酉室。家世名醫(yī),性穎敏,善書畫古文詞。嘉靖八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歷吏部員外郎,持法不阿,忤尚書汪鋐,貶真定通判。持身峻潔,不妄交一人,有清望。維基
王谷祥(1501年—1568年),字祿之,號酉室,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明朝畫家、政治人物。王谷祥出身官籍,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中式第四十八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二甲第四十五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工部屯田司主事。調(diào)吏部考功司,官至吏部員外郎。后棄官歸里,隨文徵明學畫。
人物簡介
法會。云谷其號也。嘉善懷氏子。二十受具。修天臺小止觀。往郡之天寧。問所修何如于法舟濟公。公曰。夫?qū)W以悟心為主。止觀之要。不離身心氣息。何能脫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矣。因示以旨要。師力究之。一日受食。食盡而不知。碗忽墮地。猛然有省。恍如夢覺。公與印可。自是韜晦叢林。陸沉賤役。閱鐔津集。見明教翁護法深心制行立愿。欲少似之。頂戴禮誦。至終夕不寐。入京。寓天界毗盧閣下。精進行道。嘗入定數(shù)日不起。三年人無知者。復(fù)愛棲霞幽深。結(jié)庵于千佛嶺下。始為陸五臺公見知。時棲霞久廢。陸公矢興復(fù)之愿。請師住持。師舉嵩山善公應(yīng)命。移居山最深處。曰。天開巖吊影如初。一時宰官居士。因陸公開導。多造巖參。請師一見。即問。日用事無論貴賤僧俗。入室略無寒溫。必展蒲團于地。令其端坐。返觀甚至。終日竟夜無一語。臨別必叮嚀曰。人命無嘗無空過日。再見。必問別后用心何如。故荒唐者。茫無以應(yīng)。即欲見亦不敢近。以慈愈切而規(guī)益重。雖無門庭施設(shè)。使見者望崖。不寒而慄然。師一以等心相攝。從來接人。軟語低聲。一味平懷。未嘗有辭色。時士大夫歸依者。日益眾。又不能入山。愿請見者。師以化導為心亦就見。歲一往來城中。至必主回光寺。每至則在家二眾。歸之如繞華座。師一視如幻化人。曾無一念分別心。故親近者。如嬰兒之傍慈母也。出城多至普德。臞鶴悅公。實出其教。師憫禪道絕響。于嘉靖丙寅冬。乃集五十三人。結(jié)坐禪期于天界。學人請問直捷用心處。師曰。舉不顧即差互。擬思量何劫悟。又曰。古人道。終日吃飯。不嚼粒米。終日行路。不踏穿地。終日穿衣。不掛寸絲。如是用心。方有少分相應(yīng)。有宰官問。如何是祖師意。師曰。有水皆含月。無山不帶云。曰莫更有奇特否。師曰。不得將龜作鱉。師護法心深。不輕初學。不慢毀戒。僧有不律。亦不棄之。委曲引誘進于善?;蛴懈煞o者。師聞不待求而往救。必懇懇當事。乃曰。佛法付囑王臣為外護。唯在仰體佛心。辱僧即辱佛也。聞?wù)吣桓娜?。釋然必至解脫而后已。然竟罔聞于其人。聽者亦未嘗以多事為煩。久久皆知出于無緣慈也。了凡袁公未第時。參師于山中。對坐三晝夜不瞑目。師問曰。公何無妄念。公曰。我推我命。無科第子嗣分。故安心委命。無他妄想耳。師曰。我將以公為豪杰。乃一凡夫耳。圣人云。命繇自作。福繇已求。造化豈能拘人耶。于是委示。以改過積德。唯心立命之旨。公依教奉行。竟登進士。有子嗣憨師。為小師時。侍師彌謹。一日請曰。說者謂。某甲壽不長奈何。師曰。壽夭乃生死法。參禪乃了生死法。若一念不生。則鬼神覷不破。造化何能拘之耶。第患不明道眼耳。憨師將北行。師誡之曰。古人行腳。單為提明。己躬下事爾。當思。他日何以見父母師友。慎毋虛費草鞋錢也。其善誘掖人類如此。歲壬申。嘉禾吏部尚書默泉吳公。刑部尚書澹泉鄭公。太仆五臺陸公。與弟云臺。同迎師歸故山。諸公。時時入室問道。每見必炷香請益。執(zhí)弟子禮。紫柏師。同平泉陸公。思庵徐公。謁師叩華嚴宗旨。師發(fā)揮法界圓融之妙。皆嘆未曾有。當江南禪道草昧之時。出入多口之地。始終無一議之者。則師操行可知已。師居鄉(xiāng)三年。所蒙化者千萬計。一夕四鄉(xiāng)之人。見師庵中發(fā)火。及明視之。師已寂然而逝矣。時萬歷乙亥正月也。世壽七十五。僧臘五十馀。葬于大云寺右。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
釋法會,字云谷,姓懷氏,嘉善胥山人也。幼有逸志,頗厭塵囂,投邑大云寺出家。初習瑜珈,會每嘆曰:欲了生死,乃碌碌衣食邪?年十九,決志操方,乃登壇受具,聞天臺小止觀法門,專精修習。時法舟濟禪師續(xù)徑山之道,掩觀于郡之天寧,會往參扣,呈其所修,舟曰:“止觀之要,不依身心氣息,內(nèi)外脫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豈西來意耶?學道必以悟心為主。”會悲仰請益,舟授以念佛審實話頭,直令重下疑情。會依所教,日夜參究,寢食俱廢。一日就食,食盡亦不自知,碗忽墮地,猛然有省,恍如夢覺。復(fù)請益舟,乃印可。閱《宗鏡錄》,大悟唯心之旨,從此一切經(jīng)教及諸祖公案,了然如睹故物。于是,韜晦叢林,陸沈賤役。偶讀《鐔津集》,見明教大師護法深心,初禮觀世音尊,日夜稱名十萬聲。會愿效其行,遂載觀世音像,徹宵不寐,禮拜經(jīng)行,終身不懈。時江南佛法禪道絕然無聞,會初至金陵,寓天界毗盧閣下行道,見者稱異。魏王聞之,乃請于西園叢桂庵供養(yǎng),會住此入定三日夜。居無何,西林永寧請住報恩寺之三藏殿,會危坐一龕,絕無將迎,足不越閫者三年,人無知者。偶有權(quán)貴人游至寺,見會端坐以為無禮,謾辱之,會拽杖之攝山棲霞。棲霞者,本梁時開山,武帝鑿千佛嶺,累朝賜供贍田地。但道場荒廢,殿堂為虎狼所穴,會愛其幽深,遂誅茅于千佛嶺下,塊然獨處,影不出山。時有盜侵之,竊去所有,夜行至天明未能離庵,左右人獲之,送至,會食以飲食,盡其所有持去,由是聞?wù)吒谢L孜迮_陸公初仕祠部主政,訪古道場,偶游棲霞,見會氣宇不凡,雅重之。信宿山中,欲重興其寺,以會為主持,會堅辭,舉嵩山善以應(yīng)命。善盡復(fù)寺故業(yè),建禪堂,開講席,江南叢林實肇于此,會之力也。道場既開,往來者眾,會乃移居于山之最深處,曰天開巖,吊影如初。一時士大夫開風造謁,會目無貴賤,不問道俗,入室必擲蒲圃于地,令其端坐反觀本來,甚至終日竟夜無一語,臨別必叮嚀曰“無空過日”,再見必問“別后用心難易若何”。非深造有得,則茫無以應(yīng)。蓋慈念愈切,繩糾益嚴,雖無門庭設(shè)施,見者望崖不寒而慄。了凡袁公未第時參謁山中,相對默默坐三日夜,但示以唯心立命之旨,奉教唯謹,事詳《省身錄》。丙寅冬,憫禪道絕響,乃集五十三人結(jié)坐禪期于天界,力拔憨山入眾同參,指示向上一路。會垂老悲心益切,雖最小沙彌一以慈眼視之,遇之以禮,凡動靜威儀無不耳提面命,循循善誘,見者人人以為親已。尋常示人,特揭唯心凈土法門,居恒安重寡言,定力攝持,孤山清修四十馀年,終身禮誦,未嘗一夕輟。居鄉(xiāng)三載,所蒙化者以千萬計。一夜,四鄉(xiāng)之人見庵中火發(fā),及明趨視,會已寂然矣,時萬歷三年乙亥正月五日也。壽七十有五,臘五十,茶毗葬于寺右。憨山感其發(fā)跡入道因緣,親蒙開示,禮塔于棲真,因募建塔亭,述其見聞而為之傳,推為中興禪道之祖。惜機語失錄,無以發(fā)揚秘妙云。
人物簡介
黃華(1502年—?),字秀卿,號梓谷,四川潼川州遂寧縣人。乙酉四川鄉(xiāng)試第六十七名舉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第二甲第四名進士。觀戶部政,授戶部主事,升員外郎,郎中。嘉靖十九年(1540年)知直隸松江府。改蘇州府知府,致仕。隆慶改元,起為光祿寺少卿。
人物簡介
呂颙(1503年—1566年),字幼誠,號芹谷,陜西慶陽府寧州人。陜西鄉(xiāng)試第七名舉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會試第八十九名,登第二甲第六十八名進士。歷官刑部主事,二十一年往南直隸江北錄囚,以所領(lǐng)舛錯,不行奏請舉正而隱蔽,被降調(diào)河南府通判,累遷南京刑部郎中、襄陽府知府。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卒,年六十四。
人物簡介
【生卒】:1503—1582 【介紹】: 明陜西涇陽人,字介夫,號石谷。官工部司務(wù)。先為湛若水弟子,繼受學于呂楠。楠稱其守道不回,有學行。
人物簡介
【生卒】:1503—1570 【介紹】: 明湖廣崇陽人,號春谷。嘉靖八年進士。授行人,歷南京太仆寺卿、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不為嚴嵩所喜,謫為福建參政。有《南京太常寺志》、《春谷集》。維基
汪宗元(1503年—1570年),字子允,號春谷,湖廣武昌府崇陽縣人,軍籍。湖廣鄉(xiāng)試第二十三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會試第一百六名,登第三甲第二百零九名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十一月遷南京工科給事中,十六年二月因父親汪文盛為都御史,例當回避,改任兵部武選主事。嘉靖十八年(1539年)改尚寶司丞,二十年八月升本司少卿,二十一年閏五月升司卿,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三月,遷南京太仆寺少卿,修《馬政條例》。二十四年六月升南京鴻臚寺卿,二十七年正月升南京太仆寺卿。修《太常志》,輯《國朝名臣所建白經(jīng)濟考》。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漕運,因不附嚴嵩,三十年二月考察,降職為福建布政司參政,尋轉(zhuǎn)右布政使,外御倭寇,內(nèi)察民苦。轉(zhuǎn)江西左布政使,治政如閩。三十三年十二月升應(yīng)天府府尹,三十五年二月改順天府,九月晉通政使,三十六年二月考察致仕。
人物簡介
邊侁(1503年—?),字行甫,號貞谷,直隸河間府任丘縣人,官籍。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科順天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十一年(1532年)中式壬辰科會試第一百三十七名,二甲第五十六名進士。戶部觀政,選翰林院庶吉士,授工科給事中,調(diào)禮部主事,歷光祿寺寺丞、尚寶司司丞、尚寶司少卿,謫澤州知州,調(diào)道州知州。
人物簡介
洪庭桂(1504年10月28日—1574年10月5日),字德馨,號芹谷,福建南安人,徙居晉江,同進士出身。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七十一名舉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會試第六十一名。嘉靖十七年(1538年)登進士第三甲第一百二十八名。授行人司行人,擢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后降江西按察司知事,擢德興縣知縣。因罷歸鄉(xiāng),杜門不出。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應(yīng)天府上元人,字仲貽,號石城。嘉靖十四年進士。官至南京尚寶司卿,以人言罷歸。為顧華玉高第弟子。歸田三十年,日以賦詠自娛,以耆宿嗣華玉主盟詞壇。卒年八十三。有《二臺集》、《歸田集》等。維基
許榖(1504年—?),字仲貽,號石城,應(yīng)天府上元縣匠籍福建福州府侯官縣人。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十七名舉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會試第一名,登第二甲第十一名進士。丁憂歸,服闋授戶部主事,調(diào)禮部、吏部主事,升員外、郎中,出為江西提學僉事,官至南京尚寶司卿。嘉靖三十年三月以考察致仕,去官歸,家居三十年。
人物簡介
谷宇齡(1504年—?),字道延,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今屬開封市)人,軍籍。同進士出身。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科河南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登乙未科會試二百六十名,廷試三甲五十九名進士,曾接替倪光薦任華亭縣知縣一職,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陳邦顏接任。
人物簡介
【介紹】: 允原作胤。避清諱。明汾州府人,字汝錫,號文谷,又號管涔山人。嘉靖十一年進士,以藩戚外補陜西提學僉事。官至浙江布政司參政。有《文谷集》、《霞海編》。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汝錫,汾州人。嘉靖壬辰賜進士第二,以王府親外補陜西提學僉事。歷浙江右布政使。有《文谷集》。維基
孔天胤(1505年—1581年),字汝錫,號文谷,又號管涔山人,山西汾陽文同里百金堡(今文水西槽頭鄉(xiāng)百金堡村)人,詩人,榜眼。父孔麟為儀賓。嘉靖十年(1531年)中山西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次年聯(lián)捷壬辰科(1532年)會試第272名,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以藩戚不能任官于朝,遂授正五品,外補陜西按察使司僉事,十一年七月改任提學僉事,后被貶為祁州知州,復(fù)升河南按察使司僉事、陜西右參議,復(fù)補河南左參議,歷升浙江提學副使、參政、按察使、陜西右布政使。官至河南左布政使。致仕歸里后,建造文苑清居、寄拙園,與友人吟詠,優(yōu)悠林下終老。門人私謚文靖先生。
人物簡介
谷鐘秀(1505年—?),字毓卿,號蘿壁,浙江紹興府馀姚縣人,民籍。嘉靖十年(1531年)辛卯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五名舉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會試第三十五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九十四名進士。歷官蘄州知州、南京兵部署郎中,二十九年(1550年)二月升廣東按察司僉事,歷官河南左參議,改山西左參議、分守河東,四十一年五月以被論調(diào)用,降黃州府同知。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僧。浙江嘉善人,字聞谷。十三歲出家。晚居徑山。得紫柏、海印、云棲三老之真?zhèn)鳌?/blockquote>槜李詩系·卷三十二廣印,字聞谷,嘉善練塘人,出家杭州開元寺。藏修徑山,結(jié)茅白云峰頂,不出山者十載。后主瓶窯真寂觀以老。器宇沖和,神觀閒止,窮老參究,終不以悟自居。堅辭僧眾,不許開堂。數(shù)年退院,七載南游,腰包杖錫,飄然于荒山野水之間。孤行獨往,支拄大法。于衰殘充塞之馀,紫柏、云棲、海印入滅。真修退藏,密傳三老之一燈者,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