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67
詞典
2
分類詞匯
65
共65,分5頁顯示
上一頁
1
1
2
3
4
5
3
4
5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自責(zé)
譴訶
譴告
嚴(yán)譴
百謫
謫見
尤惡
適過
口伐
訶譴
譴罰
深譴
取戾
譴戒
申討
《國語辭典》:
自責(zé)(自責(zé))
拼音:
zì zé
自我譴責(zé)或責(zé)備。如:「他有這種下場,都是咎由自取,你不必自責(zé)。」
分類:
自責(zé)
自己
譴責(zé)
《漢語大詞典》:
譴訶(譴訶)
亦作“ 譴呵 ”。 譴責(zé)呵叱。
《漢書·薛宣傳》
:“至開私門,聽讒佞,以求吏民過失,譴呵及細(xì)微,責(zé)義不量力?!?晉
袁宏
《后漢紀(jì)·安帝紀(jì)上》
:“愚見赦 萇 ,不殺無辜,以譴訶為非,無赫赫大惡可裁削奪,損其租賦,令得改過自新,革心向道?!?宋
歐陽修
《謝擅止散青苗錢放罪表》
:“雖具奏陳,乃先擅止,據(jù)茲專輒,合被譴呵。” 章炳麟
《訄書·刑官》
:“自
《周官》
之法廢,而譴訶不行於上?!?/div>
分類:
譴責(zé)
呵叱
《漢語大詞典》:
譴告(譴告)
譴責(zé)警告。 漢
董仲舒
《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
:“國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災(zāi)異以譴告之。譴告之而不知變,乃見怪異以驚駭之?!?晉
袁宏
《
后漢紀(jì)·桓帝紀(jì)上
》
:“乃者暴風(fēng)迅疾,殆必有異,上天不言,以災(zāi)異譴告。” 明
楊漣
《劾魏忠賢疏》
:“天祚圣明,屢行譴告,去年以熒惑守斗告,今年以長日風(fēng)霾告?!?/div>
分類:
譴責(zé)
警告
《漢語大詞典》:
嚴(yán)譴(嚴(yán)譴)
嚴(yán)厲譴責(zé)。 唐
宋之問
《至端州驛見杜五審言沈三佺期閻五朝隱王二無競題壁慨然成詠》
:“逐臣北地承嚴(yán)譴,謂到南中每相見?!?明
沈壽民
《訪姜如農(nóng)城北》
詩:“ 石公 嚴(yán)譴后,又見荷戈新。” 彭芳
《辛亥遜清政變發(fā)源記》
:“資政院及各省咨議局認(rèn)為不合法律手續(xù),且受嚴(yán)譴,大理院票擬罪名,竟有正法之意。”
分類:
嚴(yán)厲
譴責(zé)
《漢語大詞典》:
百謫(百謫)
亦作“ 百適 ”。 百次譴責(zé)。古時官吏受百次譴責(zé)即被免職。
《
漢書·游俠傳·陳遵
》
:“﹝ 遵 ﹞又日出醉歸,曹事數(shù)廢。西曹以故事適之,侍曹輒詣寺舍白 遵 曰:‘ 陳 卿今日以某事適?!?遵 曰:‘滿百乃相聞。’故事,有百適者斥,滿百,西曹白請斥?!?顏師古 注:“適,讀曰‘讁’。” 宋
陸游
《病后作》
詩:“骨相坐一寒,仕宦經(jīng)百謫?!?/div>
分類:
譴責(zé)
官吏
免職
《漢語大詞典》:
謫見(謫見)
古代迷信認(rèn)為異常的天象是上天對人的譴責(zé),出現(xiàn)災(zāi)變的征候謂之“謫見”。
《
后漢書·光武帝紀(jì)下
》
:“吾德薄致災(zāi),謫見日月,戰(zhàn)慄恐懼,夫何言哉!” 李賢 注:“謫,責(zé)也。直革反?!?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
:“玄象謫見,國有大恐?!?明
歸有光
《洪范傳》
:“一念之惡,謫見於天,而沴氣應(yīng)之?!?/div>
分類:
迷信
異常
天象
上天
天對
譴責(zé)
《漢語大詞典》:
尤惡(尤惡)
譴責(zé)和憎惡。 明
唐順之
《秋野殷公墓志銘》
:“然余以為長者正不必然。如 秋野翁 在族戚能無尤惡於族戚已矣,在鄉(xiāng)曲能無尤惡於鄉(xiāng)曲已矣?!?/div>
分類:
譴責(zé)
憎惡
《漢語大詞典》:
適過(適過)
責(zé)備,譴責(zé)。
《
史記·吳王濞列傳
》
:“ 盎 對曰:‘ 吳 楚 相遺書,曰“ 高帝 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賊臣 鼂錯 擅適過諸侯,削奪之地?!惫室苑礊槊?,西共誅 鼂錯 ,復(fù)故地而罷?!?司馬貞 索隱:“適音直革反,又音宅?!?/div>
分類:
責(zé)備
譴責(zé)
晁錯
故地
《國語辭典》:
口伐
拼音:
kǒu fā
用言語譴責(zé)他人?!缎绿茣?。卷一○○。鄭善果傳》:「知公口伐,可汗如約,遂使邊火息燧,朕何惜金石賜于公哉!」
分類:
譴責(zé)
聲討
《國語辭典》:
訶譴(訶譴)
拼音:
hē qiǎn
斥責(zé)。如:「身為長官的,應(yīng)該愛護(hù)部屬,不要常常加以訶譴。」也作「訶叱」、「訶責(zé)」。
分類:
呵斥
譴責(zé)
《漢語大詞典》:
譴罰(譴罰)
譴責(zé)懲罰。 晉
傅玄
《鼙舞歌·明君》
:“明君御四海,聽鑒盡物情。顧望有譴罰,竭忠身必榮?!?span id="q1evn5a" class="book">《
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一年
》:“ 魏徵 上疏,以為:‘陛下欲善之志不及於昔時,聞過必改少虧於曩日。譴罰積多,威怒微厲。’” 清
劉大櫆
《程氏宗祠碑記》
:“其不遵約束者,眾共譴罰之?!?/div>
分類:
譴責(zé)
懲罰
《漢語大詞典》:
深譴(深譴)
重加譴責(zé)。 宋
蘇轍
《龍川別志》
卷上:“ 殊 ( 晏殊 )免深譴, 祁 ( 宋祁 )之力也。”
《
宋史·寇瑊傳
》
:“帝謂輔臣曰:‘ 瑊 有吏干,毋深譴也?!?/div>
分類:
譴責(zé)
《漢語大詞典》:
取戾
獲罪;受譴責(zé)。
《
左傳·文公四年
》
:“今陪臣來繼舊好,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清
俞樾
《
春在堂隨筆
》
卷八:“‘福壽’二字,猶可竊以自娛;‘斯文在茲’四字,萬難干以取戾?!?/div>
分類:
獲罪
譴責(zé)
《漢語大詞典》:
譴戒(譴戒)
亦作“ 譴誡 ”。 譴責(zé)告戒。
《
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
》
:“而地震之后,霧氣白濁,日月不光,旱魃為虐,大賊從橫,流血丹野,庶品不安,譴誡累至,殆以姦臣權(quán)重之所致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元帝紀(jì)》:“雷震暴雨,蓋天災(zāi)譴戒,所以彰朕之不德也?!?宋
歐陽修
《論罷修奉先寺等狀》
:“ 開寶 、 興國 兩寺塔殿,并皆焚燒蕩盡,足以見天意厭土木之華侈,為陛下惜國力民財,譴戒丁寧,前后非一。”
分類:
譴責(zé)
告戒
《國語辭典》:
申討(申討)
拼音:
shēn tǎo
聲討、公開譴責(zé)。如:「申討貪官污吏,才能端正社會風(fēng)氣?!?/div>
分類:
聲討
公開
譴責(zé)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