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81
典故
10
詞典
147
佛典
24
共147,分10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肆譏騰謗
閑謗
心謗腹非
名高引謗
腹誹心謗
口頭誹謗
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
止謗莫如自脩
造謗生事
腹謗
誹謗罪
誹謗之木
飛謀釣謗
飛謀薦謗
阿謗
《高級漢語詞典》:
肆譏騰謗
大肆譏誚,謗言沸騰
《漢語大詞典》:
閑謗(閒謗)
毀謗。
《
南齊書·謝朓傳
》
:“閒謗親賢,輕議朝宰?!?/div>
分類:
毀謗
《國語辭典》:
心謗腹非(心謗腹非)
拼音:
xīn bàng fù fēi
嘴里不說,卻在心里反對、責罵。《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慮群下疑惑,心謗腹非?!?/div>
分類:
口里
心里
譴責
暗地里
反對
《國語辭典》:
名高引謗(名高引謗)
拼音:
míng gāo yǐn bàng
名聲太大,容易招來別人的妒嫉和毀謗。
分類:
名聲
容易
招來
妒嫉
毀謗
《國語辭典》:
腹誹心謗(腹誹心謗)
拼音:
fù fěi xīn bàng
口里不說,內(nèi)心深懷不滿?!妒酚?。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壯士與議論,腹誹而心謗?!埂度龂?。卷一二。魏書。崔琰傳》「遂賜琰死」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太祖以為琰腹誹心謗,乃收付獄,髡刑輸徒?!?/div>
分類:
口里
內(nèi)心
不滿
《國語辭典》:
口頭誹謗(口頭誹謗)
拼音:
kǒu tóu fěi bàng
用不實的言語說某人的壞話,期使大家都誤信此人為壞人。
分類:
不實
言語
語說
某人
壞話
大家
壞人
《國語辭典》:
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
拼音:
shì xiū ér bàng xīng,dé gāo ér huǐ lái
(諺語)比喻行事有成、德高望重的人,易招來毀謗。唐。韓愈〈原毀〉:「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嗚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
分類:
諺語
有成
德高望重
《國語辭典》:
止謗莫如自脩(止謗莫如自脩)
拼音:
zhǐ bàng mò rú zì xiū
阻止別人的毀謗,最好的方法是修養(yǎng)自身?!度龂尽>矶?。魏書。王昶傳》:「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脩?!凰寡孕乓??!挂沧鳌钢怪r莫若自修」。
分類:
阻止
毀謗
最好
修養(yǎng)
自身
《國語辭典》:
造謗生事(造謗生事)
拼音:
zào bàng shēng shì
捏造毀謗,制造事端?!肚迨犯?。卷三○八。王恕傳》:「若告貸銀米以給口食,則必計其能還而后與之,狡黠之流遂謂官有偏私,不免造謗生事?!?/div>
分類:
捏造
毀謗
制造
造事
事端
《漢語大詞典》:
腹謗(腹謗)
猶腹誹。 梁啟超
《論正統(tǒng)》
:“而有腹謗者,則曰大不敬;有指斥者,則曰逆不道也?!?/div>
《國語辭典》:
誹謗罪(誹謗罪)
拼音:
fěi bàng zuì
法律上指使他人名譽受損害為目的,而指摘或傳述其丑行以達于公眾者,稱為「誹謗罪」。
分類:
法律
指使
他人
名譽
受損
損害
《國語辭典》:
誹謗之木(誹謗之木)
拼音:
fěi bàng zhī mù
相傳堯時立木牌于橋邊,供人書寫諫言。后世因于宮外立木,任人書寫政治得失,稱為「誹謗之木」。《淮南子。主術(shù)》:「堯置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div>
分類:
百姓
書寫
政治
缺失
《漢語大詞典》:
飛謀釣謗(飛謀釣謗)
亦作“ 飛謀薦謗 ”。 以流言蜚語陰相攻訐。 唐
韓愈
《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
:“二寇患公居間,為己不利……則飛謀釣謗,以間染我?!?清
曾國藩
《畢君殉難碑記》
:“忌君者日以次骨飛謀薦謗,迭相污染?!?/div>
分類:
流言蜚語
攻訐
《漢語大詞典》:
飛謀薦謗(飛謀薦謗)
見“ 飛謀釣謗 ”。
《漢語大詞典》:
飛謀釣謗(飛謀釣謗)
亦作“ 飛謀薦謗 ”。 以流言蜚語陰相攻訐。 唐
韓愈
《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
:“二寇患公居間,為己不利……則飛謀釣謗,以間染我?!?清
曾國藩
《畢君殉難碑記》
:“忌君者日以次骨飛謀薦謗,迭相污染?!?/div>
分類:
流言蜚語
攻訐
《漢語大詞典》:
阿謗(阿謗)
大聲喝叱和毀謗。阿,通“ 訶 ”。
《
韓非子·南面
》
:“是以愚贛窳墯之民,苦小費而忘大利也,故夤虎受阿謗?!?高亨 新箋:“阿,借為訶。
《
説文
》
:‘訶,大言而怒也?!?/div>
分類:
大聲
毀謗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