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謗誦(謗誦)
怨謗諷誦。孔叢子·陳士義:“先君初相 魯 , 魯 人謗誦曰:‘麛裘而芾,投之無戾;芾之麛裘,投之無郵。’”
分類:諷誦
《漢語大詞典》:謗嗤(謗嗤)
誹謗嗤笑。 唐 馬總 意林·唐子十卷:“有絶羣之節(jié),必嬰謗嗤之患。”
分類:誹謗嗤笑
《漢語大詞典》:歡謗
1.喧嘩謗詆。
分類:喧嘩謗詆
《漢語大詞典》:歡謗(讙謗)
喧嘩謗詆。新唐書·李國貞傳:“既至,糧乏,而所儲陳腐,民貧不忍遽斂,上書以聞。而軍中讙謗。”
分類:喧嘩謗詆
《漢語大詞典》:風(fēng)謗(風(fēng)謗)
謂紛紛詆毀。《魏書·李彪傳》:“然時有私於臣,云其威暴者,臣以直繩之官,人所忌疾,風(fēng)謗之際,易生音謡,心不承信?!?/div>
分類:紛紛詆毀
《漢語大詞典》:雷謗(雷謗)
謂眾口交毀。 唐 柳宗元 《祭姊夫崔使君簡文》:“雷謗爰興,按驗增誣?!?/div>
分類:眾口
《漢語大詞典》:羅謗(羅謗)
謂羅織罪名進行詆毀。南齊書·循吏傳·劉祥:“豈有事無髣髴,空見羅謗?”
《高級漢語詞典》:誚謗
譏誚毀謗
《漢語大詞典》:輿謗(輿謗)
指民間毀謗之話。《六部成語注解·吏部》:“但衙役不嚴(yán)以至輿謗騰矣:此員雖有以上許多好處,但只不能從嚴(yán)約束官役,往往有擾民之事,以致民間毀謗之話傳揚紛起矣?!?/div>
分類:民間毀謗
《漢語大詞典》:諛謗(諛謗)
奉承和毀謗。 清 魏源 《再書〈宋名臣言行錄〉后》:“而謂黨奸諛,抑忠藎,恐起 岳 檜 二人質(zhì)之,亦未必受此等諛謗也?!?/div>
分類:奉承毀謗
《韻府拾遺 漾韻》:益謗(益謗)
韓非子:郤子之言,非分謗也,益謗也。
《國語辭典》:薏苡之謗(薏苡之謗)  拼音:yì yǐ zhī bàng
比喻未收賄賂卻遭誣謗。參見「薏苡明珠」條。唐。柳宗元 為南承上中書門下嗣乞兩河效用狀:「首級之差,今復(fù)誰辯,薏苡之謗,不能自明?!刮宕鷿h。王定?!短妻?。卷九。好及第惡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謗,斯不可忘?!?/div>
分類:蒙冤
《漢語大詞典》:薏苡蒙謗(薏苡蒙謗)
同“ 薏苡之謗 ”。 明史·項忠傳:“昔 馬援 薏苡蒙謗, 鄧艾 檻車被徵?!?/div>
《漢語大詞典》:尤謗(尤謗)
怨咎詆毀。 唐 范攄 云溪友議卷三:“ 劉君 脩史時,宰輔得人,藩鎮(zhèn)有事,朝廷凡有瑕勣,悉欲書之,冀人惕勵。擬縱 董狐 之筆,尤謗必生,匿其功過,又非史職?!?/div>
分類:詆毀
《漢語大詞典》:枉謗(枉謗)
誣陷誹謗。《醒世姻緣傳》第七五回:“吃飯中間, 狄希陳 言來語去…… 李奶奶 只説是 狄希陳 造言枉謗?!?/div>
分類:誣陷誹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