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災謗(災謗)
亦作“災謗”。 毀謗造成的禍害。《后漢書·楊秉傳》:“可遵用舊章,退貪殘,塞災謗?!?/div>
《漢語大詞典》:貶謗(貶謗)
貶低,毀謗。《宋書·南郡王義宣傳》:“ 柳撫軍 忠壯慷慨,亮誠有素, 新亭 之勛,莫與為等,而妄信姦虛,坐相貶謗,不亦惑哉?!?/div>
分類:貶低毀謗
《漢語大詞典》:塵謗(塵謗)
誣蔑誹謗。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彼裘紱於何有,貽塵謗於后王?!?李善 注:“言裘紱輕微何所有,而空貽塵謗而及后王。”《魏書·田益宗傳》:“但任重據(jù)邊,易招塵謗,致使 桃符 橫加讒毀,説臣恒欲投南,暴亂非一。”
《漢語大詞典》:謗說(謗説)
誹謗。《東周列國志》第十二回:“公子 朔 又與 齊姜 謗説 急子 ,因生母死於非命,口出怨言,日后要將母子償命。”
分類:誹謗
《漢語大詞典》:謗沮(謗沮)
謗毀。 唐 陸贄 《請許臺省長官舉薦屬吏狀》:“施一令則謗沮互起,用一人則瘡痏立成。”新唐書·竇參傳:“時宦侍謗沮不已, 參 竟賜死于 邕州 ,年六十?!?/div>
《漢語大詞典》:謗訐(謗訐)
揭發(fā)別人的過失或陰私并加以攻擊。 元 楊弘道 《幽懷久不寫一首效韓子此日足可惜贈彥深》詩:“辭直非謗訐,辭夸非顛狂?!?/div>
《韻府拾遺 漾韻》:納謗(納謗)
崔湜詩:嗷嗷路傍子。納謗紛無已。
《韻府拾遺 漾韻》:可謗(可謗)
劉詵詩:福善理則那。造物疑可謗。
《高級漢語詞典》:間謗
毀謗
《漢語大詞典》:假謗(假謗)
誹謗。宋書·謝靈運傳:“今影跡無端,假謗空設,終古之酷,未知或有。”
分類:誹謗
《漢語大詞典》:離謗(離謗)
遭受誹謗。《楚辭·九章·惜誦》:“紛逢尤以離謗兮,謇不可釋。”《楚辭·東方朔〈七諫·沉江〉》:“正臣端其操行兮,反離謗而見攘?!?王逸 注:“言正直之臣,端其心志,欲以輔君,反為讒人所謗訕,身見排逐而遠放也。”
分類:遭受誹謗
《駢字類編》:四謗(四謗)
莊子:孔子愀然而嘆,再拜而起曰:丘再逐于魯,削跡于衛(wèi),伐樹于宋,圍于陳蔡,丘不知所失,而離此四謗者,何也?
《漢語大詞典》:冤謗(冤謗)
無故遭受誹謗。《后漢書·霍谞傳》:“夫以罪刑明白,尚蒙天恩,豈有冤謗無徵,反不得理?”
《韻府拾遺 漾韻》:蔽謗(蔽謗)
陸龜蒙記事詩:嗟今多赤舌,見善惟蔽謗。
《漢語大詞典》:謗褻(謗褻)
誹謗丑詆。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愿王更隱撫忠節(jié),勿為讒口能謗褻?!?/div>
分類:誹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