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群謗(羣謗)
猶言眾口交攻。 北齊 魏收《枕中篇》:“道遵則羣謗集,任重而眾怨會。” 唐 李華 《潤州丹陽縣復練塘頌》:“羣謗雷動,山鎮(zhèn)恬然?!?
《漢語大詞典》:謗史(謗史)
舊時指直書統(tǒng)治者過、罪的史書。《宣和遺事》后集:“詔改 宣仁皇后 謗史,播告中外。” 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武帝十七:“ 司馬遷 之史,謗史也,無所不謗也?!?/div>
《漢語大詞典》:辨謗(辨謗)
對別人的毀謗加以申辯和駁正。辨,通“ 辯 ”。舊唐書·元稹傳:“至于陳暢辨謗之章,去之則無以自明於朋友矣?!?宋 孔平仲 續(xù)世說·讒險:“ 唐次 無故貶斥,久滯蠻荒,孤心抑鬱,乃采自古忠賢遭罹放逐,雖至殺身,而君猶不悟,著書三篇,謂之《辨謗略》,上之?!?/div>
《漢語大詞典》:嘲謗(嘲謗)
嘲笑毀謗。宋史·文苑傳一·宋白:“ 陳彭年 舉進士,輕俊喜嘲謗, 白 惡其為人,黜落之。” 宋 蘇軾 《送碧香酒與趙明叔教授》詩:“嗟君老狂不知愧,更吟丑婦惡嘲謗?!?span id="bp6vxac" class="book">《通俗編》卷一引 隋 侯白 《啟顏錄》:“又一人患眼側及翳,一人患鼻齆,以《千字文》互相嘲謗?!?/div>
分類:嘲笑毀謗
《漢語大詞典》:謗口(謗口)
毀謗人的嘴。 宋 王令 《寄王正叔》詩:“忠言不售耳,直面屢得唾,怒目瞋以環(huán),謗口焰而火?!?清 袁于令 《西樓記·會玉》:“ 伯將 謗口,父親前事漏?!?/div>
分類:毀謗
《漢語大詞典》:謗焰(謗燄)
指紛亂的議論、誹謗。 清 唐孫華 《再哭姜西溟》詩:“謗燄今已熄,刮磨自生光?!?/div>
《漢語大詞典》:謗罵(謗駡)
誹謗咒罵。魏書·儒林傳·李業(yè)興:“若有相乖忤,便即疵毀,乃至聲色,加以謗駡。” 宋 張耒 《明道雜志》:“一生常遭人謗駡?!?明 劉基 《皇帝手書》:“然歹人惡嚴法,喜寬容,謗駡國家,扇惑非非莫能治。”
分類:誹謗咒罵
《漢語大詞典》:謗譏(謗譏)
非議、譏刺。漢書·師丹傳:“謗譏匈匈,流於四方?!?元 孛術魯翀 《范墳詩》:“舊德陳苦辭,往往阨謗譏?!?清 朱之瑜 《與本多重昭書》:“是故羹藜衣敝,不敢以古制自豐,而下愚無知,謂為吝嗇,騰之謗譏?!?/div>
《漢語大詞典》:謗怒(謗怒)
指責。 宋 曾鞏 《與王介甫第二書》:“則謗怒之來,誠有以召之?!?/div>
分類:
《漢語大詞典》:謗誣(謗誣)
誹謗誣蔑。魏書·高閭傳:“ 蠕蠕 使 牟提 小心恭慎,甚有使人之禮,同行疾其敦厚,每至陵辱,恐其還北,必被謗誣?!?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 范忠宣公 自 隨 守責 永州 安置誥詞,有‘謗誣先烈’之語?!?/div>
《漢語大詞典》:飛謗(飛謗)
誹謗;誣蔑。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始以飛謗生釁,終成公議抵刑?!?span id="psocy6z" class="book">《新唐書·魏徵傳》:“ 徵 為人臣,不能著形跡,遠嫌疑,而被飛謗,是宜責也?!?宋 戴埴 鼠璞·唐進士貶官:“《緗素雜記》《禹錫嘉話》載 賈島 事,一謂累舉不第, 文宗 時,坐飛謗貶 長江 簿,一謂 島 為僧居 法乾寺 ?!?/div>
分類:誹謗誣蔑
《漢語大詞典》:非謗(非謗)
(1).議論是非,指責過失。非,通“ 誹 ”。《漢書·王莽傳中》:“令王路設進善之旌,非謗之木,敢諫之鼓?!?顏師古 注:“非音曰誹。”
(2).造謠中傷。非,通“ 誹 ”。《漢書·晁錯傳》:“肉刑不用,辠人亡帑;非謗不治,鑄錢者除?!?顏師古 注:“非讀曰誹?!?span id="vtlo6fx" class="book">《漢書·京房傳》:“ 顯 告 房 與 張博 通謀,非謗政治,歸惡天子?!?/div>
《漢語大詞典》:流謗(流謗)
造謠中傷。 唐 楊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防薏苡之譏嫌,絶簡書之流謗?!?唐 羅隱 《讒書·三叔碑》:“當 周公 攝政時,三叔流謗,故辟之、囚之、黜之,然后以相孺子?!?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兵部·日本和親:“造為此説者,皆出東征失志游棍,流謗都中?!?/div>
分類:造謠中傷
《韻府拾遺 漾韻》:成謗(成謗)
趙汸詩:夾谷真成謗。中牟不易知。
《漢語大詞典》:謗國(謗國)
誹謗國政。新唐書·李實傳:“優(yōu)人 成輔端 為俳語諷帝, 實 怒,奏賤工謗國,帝為殺之?!?/div>
分類:誹謗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