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81
典故
10
詞典
147
佛典
24
共147,分10頁顯示
上一頁
1
1
2
3
4
5
6
7
8
9
10
3
4
5
6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謗木
負(fù)謗
疑謗
毀謗
訕謗
興謗
遭謗
分謗
造謗
騰謗
謗讒
速謗
謗語
謗譽(yù)
監(jiān)謗
《國語辭典》:
謗木(謗木)
拼音:
bàng mù
古代立木于城門,任人書寫政治的缺失,稱為「謗木」?!逗鬂h書。卷五四。楊震列傳》:「臣聞堯舜之世,諫鼓謗木,立之于朝。」南朝梁。任昉〈
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
〉:「朕立諫鼓,設(shè)謗木,于茲三年矣?!?/div>
分類:
交通
通要
要道
豎立
立木
木柱
諫言
《國語辭典》:
負(fù)謗(負(fù)謗)
拼音:
fù bàng
受毀謗?!稘h書。卷四四?;茨蠀柾鮿㈤L傳》:「今乃輕言恣行,以負(fù)謗于天下,甚非計(jì)也。」
分類:
蒙受
受責(zé)
責(zé)難
《漢語大詞典》:
疑謗(疑謗)
猜疑誹謗。
《
南史·謝瞻傳
》
:“汝為國大臣,又總?cè)种?,萬里遠(yuǎn)出,必生疑謗?!?宋
葉適
《蔡知閤墓志銘》
:“今 嘉王 長,若豫建參決,則疑謗釋矣。” 周善培
《陳子立傳》
:“吾之身時(shí)為上下疑謗所集, 子立 獨(dú)謹(jǐn)厚,協(xié)於遠(yuǎn)近?!?/div>
分類:
猜疑
誹謗
《國語辭典》:
毀謗(毀謗)
拼音:
huǐ bàng
以誇大不實(shí)的言論對人進(jìn)行詆毀、中傷。漢。王充《論衡。累害》:「身完全者謂之潔;被毀謗者謂之辱。」《后漢書。卷六一。左周黃列傳。黃瓊》:「而毀謗布流、應(yīng)時(shí)折減者,豈非觀聽望深、聲名太盛乎?」也作「毀謗」、「謗毀」。
分類:
毀謗
言語
攻擊
嘲諷
丑化
《國語辭典》:
訕謗(訕謗)
拼音:
shàn bàng
誹謗?!侗笔?。卷二七。列傳。賈彝》:「父為苻堅(jiān)鉅鹿太守,坐訕謗系獄?!?/div>
分類:
訕謗
毀謗
《駢字類編》:
興謗(興謗)
左傳:楚郤宛之難,國言未已,進(jìn)胙者莫不謗令尹。沈尹戌言于子常曰:仁者殺人以掩謗,猶弗為也。今吾子殺人以興謗而弗圖,不亦異乎。后漢書吳祐傅:昔馬援以薏苡興謗,王陽以衣囊徼名嫌疑之間,誠先賢所慎也。
《漢語大詞典》:
遭謗(遭謗)
受到誹謗。 南朝 梁
荀濟(jì)
《論佛教表》
:“法席聚會,邪謀變通,稱意贈金,毀破遭謗,此 呂尚 之
《
六韜
》
祕策也。”
《禪真逸史》
第十一回:“讜言遭謗即宵征,苦歷高崗復(fù)陷坑?!?清
梁紹壬
《
兩般秋雨盦隨筆·侮圣非賢
》
:“ 周公 大圣猶遭謗, 伊 洛 名賢亦被譏。堪笑古今兩陳賈,如何專把圣賢非?”
分類:
誹謗
《漢語大詞典》:
分謗(分謗)
分擔(dān)別人受到的誹謗。
《
左傳·宣公十二年
》
:“ 楚 師方壯,若萃於我,吾師必盡,不如收而去之。分謗生民,不亦可乎?!?span id="c5jpnii" class="book">《
宋史·胡銓傳
》:“﹝ 秦檜 ﹞乃建白令臺諫、侍臣僉議可否,是蓋畏天下議已,而令臺諫、侍臣共分謗耳?!?金
王若虛
《臣事實(shí)辨》
:“自后世諛臣專以歸恩分謗為愛君,于是人主始諱其過而恥屈於下矣?!?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董如彪》
:“使大郎有罪,主人且當(dāng)分謗,矧其無罪,棄之何名?!?/div>
分類:
分擔(dān)
誹謗
《漢語大詞典》:
造謗(造謗)
誹謗;無中生有,說人壞話,毀人名譽(yù)。
《
史記·李斯列傳
》
:“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羣下以造謗?!?唐
李肇
《
唐國史補(bǔ)
》
卷下:“匿名造謗,謂之無名子。” 宋
李綱
《與政府書》
:“ 球 緣此種種造謗,又嘗為 韓世忠 下營婦毆擊?!?清
趙翼
《
甌北詩話·元遺山詩
》
:“予北渡后,獻(xiàn)書中令君,薦諸名士,而造謗者,即書中所薦之人也?!?/div>
分類:
誹謗
無中生有
壞話
名譽(yù)
《漢語大詞典》:
騰謗(騰謗)
謂肆意誹謗;大加指責(zé)。
《
舊唐書·韋陟傳
》
:“ 陟 常自謂負(fù)經(jīng)緯之器,遭后生騰謗,明主見疑,常鬱鬱不得志?!?span id="1us5mk3" class="book">《
明史·許彬傳
》:“晚參大政,方欲杜門謝客,而客惡其變態(tài),競相騰謗,竟不安其位?!?span id="lhfw833" class="book">《
清史稿·馬建忠傳
》:“ 建忠 以鴉片流毒,中外騰謗,當(dāng)寓禁于征,不可專重稅收?!?/div>
分類:
肆意
誹謗
指責(zé)
《漢語大詞典》:
謗讒(謗讒)
誹謗和讒言。 唐
韓愈
《酬司門盧四兄云夫院長望秋作》
詩:“
《望秋》
一章已驚絶,猶言低抑避謗讒?!?宋
王安石
《答王深甫書》
之三:“又不能遠(yuǎn)引以避小人之謗讒?!?/div>
分類:
誹謗
讒言
《漢語大詞典》:
速謗(速謗)
招致毀謗。 唐
張說
《進(jìn)白烏賦》
:“恐同類之見嫉,畏不才之速謗?!?宋
歐陽修
《再乞外任第三表》
:“違時(shí)背俗,速謗招尤?!?span id="iwrifjo" class="book">《
元史·虞集傳
》:“雖以此二者忤物速謗,終不為動。” 清
曾國藩
《復(fù)陳右銘太守書》
:“第恐精力日頽,無補(bǔ)艱危,止速謗耳?!?/div>
分類:
招致
毀謗
《漢語大詞典》:
謗語(謗語)
猶謗言。
《
后漢書·楊震傳
》
:“今 趙騰 所坐激訐謗語為罪,與手刃犯法者有差。” 唐
柳宗元
《與蕭翰林俛書》
:“謗語轉(zhuǎn)侈,囂囂嗷嗷。” 明
馮夢龍
《智囊補(bǔ)·語智·楊廷和顧鼎臣》
:“如
《
論語
》
‘無為而治’節(jié),
《
孟子
》
‘我非 堯 舜 之道’二句題,主司皆獲譴,疑‘無為’非有為,‘我非 堯 舜 ’四字,是謗語也?!眳⒁姟?謗言 ”。
分類:
謗言
《漢語大詞典》:
謗言(謗言)
(1).怨恨、指責(zé)的話。
《
左傳·成公十八年
》
:“舉不失職,官不易方,爵不踰德,師不陵正,旅不偪師,民無謗言,所以復(fù)霸也?!敝袊焚Y料叢刊
《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爭資料·山東萊陽縣官民交戰(zhàn)事續(xù)聞》
:“ 山東 萊陽縣 之役,謗言至今未已。”
(2).造謠中傷的話。
《
孔叢子·陳士義
》
:“王曰:‘假以自顯,無傷也。’對曰:‘虛造謗言,以誣圣人,非無傷也。’” 明
李贄
《德業(yè)儒臣前論》
:“今夫造為謗言,誣陷一家者,其罪誅?!?span id="ekpn2bx" class="book">《解放日報(bào)》1985.4.24:“還我清白之后,謗言不攻自破?!?/div>
分類:
謗言
怨恨
造謠
中傷
指責(zé)
《漢語大詞典》:
謗譽(yù)(謗譽(yù))
毀謗和稱譽(yù)。
《
國語·晉語六
》
:“考百事於朝,問謗譽(yù)於路。” 唐
柳宗元
《謗譽(yù)》
:“凡人之獲謗譽(yù)于人者,亦各有道?!?清
龔自珍
《尊史》
:“史之尊,非其職語言、司謗譽(yù)之謂,尊其心也?!?/div>
分類:
毀謗
稱譽(yù)
《漢語大詞典》:
監(jiān)謗(監(jiān)謗)
《
國語·周語上
》
:“ 厲王 虐,國人謗王。 邵公 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 衞 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韋昭 注:“監(jiān),察也?!焙笠浴氨O(jiān)謗”謂壓制輿論。 宋
王安石
《楊劉》
詩:“ 厲王 昔監(jiān)謗,‘變雅’今尚載?!?宋
王十朋
《輪對札子》
之一:“皇城置邏卒旁午察事,甚於 周 之監(jiān)謗;內(nèi)外將帥剝下賂上,結(jié)怨於三軍。” 章炳麟
《訄書·哀清史》
:“自 清 室滑 夏 ,君臣以監(jiān)謗為務(wù)。”
分類:
壓制
輿論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