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27,分29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欲諫
諫士
復(fù)諫
諫說
比諫
風(fēng)諫
多諫
顯諫
驟諫
諫憲
兵諫
味諫
即諫
數(shù)諫
諫切
《韻府拾遺 諫韻》:欲諫(欲諫)
禮記:事君欲諫不欲陳。注:陳謂言其過于外也。
《漢語大詞典》:諫士(諫士)
諫諍之士。韓非子·十過:“離內(nèi)遠(yuǎn)游而忽於諫士,則危身之道也?!?章炳麟 《訄書·商鞅》:“若夫 張湯 ,則專以見知、腹誹之法震怖臣下,誅鋤諫士,艾殺豪杰,以稱天子專制之意?!?/div>
分類:諫諍
《韻府拾遺 諫韻》:復(fù)諫(復(fù)諫)
吳越春秋:越王復(fù)拘于石室,吳子胥復(fù)諫曰:今越王已入石室,宜早圖之。
《漢語大詞典》:諫說(諫説)
進(jìn)諫游說。韓非子·說難:“故諫説談?wù)撝?,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后説焉?!?span id="urews5s" class="book">《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淳于髡 , 齊 人也。博聞彊記,學(xué)無所主。其諫説,慕 晏嬰 之為人也,然而承意觀色為務(wù)?!?
《漢語大詞典》:比諫(比諫)
以事類為比,進(jìn)行規(guī)勸。漢書·賈山傳:“瞽誦詩諫,公卿比諫?!?顏師古 注:“ 李奇 曰:‘相親比而諫也,或曰比方事類以諫也?!确绞且??!?/div>
《漢語大詞典》:風(fēng)諫(風(fēng)諫)
用委婉曲折的語言規(guī)勸君主或長輩、上司。《孔子家語·辯政》:“ 孔子 曰:‘忠臣之諫君有五義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風(fēng)諫?!?王肅 注:“風(fēng)諫,依違遠(yuǎn)罪避害者也?!?span id="ayqsprn" class="book">《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其卒章歸之於節(jié)儉,因以風(fēng)諫。奏之天子,天子大説?!?
《韻府拾遺 諫韻》:多諫(多諫)
魏志杜襲傳:時將軍許攸擁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太祖大怒,先欲伐之,群臣多諫,可招懷攸,共討彊敵。
《漢語大詞典》:顯諫(顯諫)
謂公開諫諍。禮記·曲禮下:“為人臣之禮,不顯諫。”晉書·唐彬傳:“ 彬 忠肅公亮,盡規(guī)匡救,不顯諫以自彰?!?宋 蘇舜欽 《上孔待制書》:“闊步臺閣,端持紀(jì)綱,弗顯諫以僥譽(yù),弗枉節(jié)以求黨?!?/div>
分類:公開諫諍
《漢語大詞典》:驟諫(驟諫)
屢次進(jìn)諫。左傳·宣公元年:“ 晉侯 侈, 趙宣子 為政,驟諫而不入,故不競于 楚 ?!?span id="9hpv0vx" class="book">《史記·趙世家》:“ 靈公 立十四年,益驕。 趙盾 驟諫, 靈公 弗聽。”晉書·宣帝紀(jì):“帝( 司馬懿 )以 達(dá) ( 孟達(dá) )言行傾巧不可任,驟諫不見聽,乃以 達(dá) 領(lǐng) 新城 太守,封侯,假節(jié)?!?/div>
《漢語大詞典》:諫憲(諫憲)
指御史。 唐 劉得仁 《和鄭先輩謝秩閑居寓書所懷》:“名占文章重,官歸諫憲遲?!眳⒁姟?憲臺 ”。
分類:御史
《國語辭典》:憲臺(憲臺)  拼音:xiàn tái
1.御史治事的地方。參見「御史臺」條。
2.屬吏對長官的尊稱。《?;萑珪?。卷五。蒞任部。稟帖贅說》:「回天挽日之功,皆出憲臺起死噓枯之賜矣。」
《國語辭典》:兵諫(兵諫)  拼音:bīng jiàn
以武力進(jìn)諫君主。晉。范寧春秋谷梁傳序〉:「左氏以鬻拳兵諫為愛君,文公納幣為用禮?!?/div>
《漢語大詞典》:味諫(味諫)
橄欖的別名。又稱馀甘果,以其初苦而終有甘味得名。 宋 黃庭堅(jiān) 《謝王子予送橄欖》詩:“方懷味諫軒中果,忽見金盤橄欖來。想共餘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自注:“ 戎州 蔡次律 家,軒外有餘甘,余名之曰味諫。” 任淵 注:“味諫,言餘甘初苦而終有味?!?宋 周必大 《次韻王少府送蕉坑茶》:“初似參禪逢硬語,久如味諫得端人?!?/div>
分類:橄欖
《韻府拾遺 諫韻》:即諫(即諫)
韓詩外傳:見過即諫。
《韻府拾遺 諫韻》:數(shù)諫(數(shù)諫)
書太甲:嗣王不惠于阿衡。疏:伊尹數(shù)諫,終不從之,故言不惠于阿衡。
《漢語大詞典》:諫切(諫切)
懇切進(jìn)諫。 宋 曾鞏 《書魏鄭公傳》:“夫 伊尹 、 周公 何如人也? 伊尹 、 周公 之諫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