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11,分48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君長
寡人
外臣
群望
象魏
作牧
東人
內(nèi)臣
繼室
同軌
內(nèi)朝
王會(huì)
宗周
建德
林氏
《國語辭典》:君長(君長)  拼音:jūn zhǎng
1.君王與長官。《周禮。秋官司寇。朝大夫》:「日朝以聽國事故,以告其君長?!?jié)h。鄭玄。注:「君謂其國君,長,其卿大夫也?!埂俄n非子。忠孝》:「湯武自以為義而弒其君長?!?br />2.部落的酋長。《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而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東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jié)h。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當(dāng)虜救死扶傷不給,旃裘之君長,咸震怖。乃悉徵左右賢王,舉引弓之民,一國共攻而圍之?!?/div>
《國語辭典》:寡人  拼音:guǎ rén
1.寡德的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蹲髠?。魯成公十三年》:「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埂睹献?。梁惠王下》:「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2.古代諸侯夫人的自稱?!对娊?jīng)。邶風(fēng)。燕燕》:「先君之思,以勖寡人?!?jié)h。鄭玄。箋:「寡人,莊姜自謂。」
3.孤單無伴的人。如:「他至今仍是孤家寡人一個(gè)?!?/div>
《漢語大詞典》:外臣
(1).古諸侯國的士大夫?qū)e國君主的自稱。禮記·雜記上:“﹝士﹞訃於他國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span id="s2ews4s" class="book">《儀禮·士相見禮》:“凡自稱於君……他國之人,則曰外臣?!?span id="2q2owqk" class="book">《左傳·成公三年》:“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 首 ( 荀首 ), 首 其請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br />(2).猶藩臣。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 新破,困,宜可使為外臣,朝請於邊。”《史記·西南夷列傳》:“ 南越王 黃屋左纛,地東西萬餘里,名為外臣,實(shí)一州主也。” 宋 陸游 《南唐書·元宗紀(jì)》:“三月,遣司空 孫晟 及禮部尚書 王崇質(zhì) 使 周 ,削去帝號(hào),奉表請為外臣,猶不許。” 清 唐甄 潛書·用賢:“ 犬戎 雖強(qiáng)虣,亦終為 周 之外臣?!?br />(3).方外之臣。指隱居不仕者。南齊書·明僧紹傳:“ 太祖 謂 慶符 曰:‘卿兄高尚其事,亦 堯 之外臣。朕雖不相接,有時(shí)通夢。’” 唐 任華 《寄李白》詩:“高歌大笑出關(guān)去,且向東山為外臣?!?金 元好問 《長壽新居》詩:“詩酒娛中歲,山林有外臣?!?明 李贄 藏書·世紀(jì)列傳總目后論:“外臣者隱處之臣也。天下亂則賢人隱,故以外臣終焉?!?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 蘇州 徐文靖 公, 明 季殉難。二子 昭文 、 貫時(shí) ,俱守父志,不仕。 尤西堂 為 貫時(shí) 作傳,其言‘少時(shí)美好,自稱三十六帝外臣’?!?br />(4).指朝臣。與大內(nèi)的宦官稱內(nèi)臣相對。 清 侯方域 《宦官論》:“今也,外臣不敢與聞內(nèi)事,而中貴苛刻暴橫民間?!?span id="ggocq0a" class="book">《紅樓夢》第十八回:“此係正殿,外臣未敢擅擬。”參見“ 內(nèi)臣 ”。
《國語辭典》:內(nèi)臣(內(nèi)臣)  拼音:nèi chén
1.國內(nèi)之臣,亦指屬下諸侯?!蹲髠?。莊公二十三年》晉。杜預(yù)。注:「天子內(nèi)臣,不得外交諸侯,故不言使?!埂妒酚?。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請為內(nèi)臣受吏?!?br />2.宮禁親近之臣。唐。韓愈順宗實(shí)錄一〉:「二十馀日,中外不通,兩宮安否?朝臣咸憂懼,莫知所為,雖翰林內(nèi)臣,亦無知者?!?br />3.宦官、太監(jiān)?!队魇烂餮?。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詩》:「復(fù)至南垣一小門,題曰:『不忠內(nèi)臣之獄?!弧?/div>
《漢語大詞典》:群望
受祭于天子、諸侯的山川星辰。望,謂不能親到,望而遙祭。左傳·昭公十三年:“初, 共王 無冢適,有寵子五人,無適立焉,乃大有事于羣望?!?杜預(yù) 注:“羣望,星辰山川?!?span id="8qackoy" class="book">《文選·張衡〈東京賦〉》:“元祀惟稱,羣望咸秩?!?薛綜 注:“羣岳眾神,望以祭祀之,皆有秩次。”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jì)四:“帝深軫下民,遂命庶官徧祀於羣望?!?/div>
《漢語大詞典》:象魏
(1).古代天子、諸侯宮門外的一對高建筑,亦叫“闕”或“觀”,為懸示教令的地方。周禮·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乃縣治象之灋于象魏,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象魏,闕也?!?賈公彥 疏:“ 鄭司農(nóng) 云:‘象魏,闕也’者, 周公 謂之象魏,雉門之外,兩觀闕高魏魏然, 孔子 謂之觀?!?唐 楊炯 《少室少姨廟碑》:“太微營室,明堂布政之宮;白獸蒼龍,象魏懸書之法?!?清 錢謙益 《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陸化熙授承德郎》:“參報(bào)待以削草,象魏用為縣書。”
(2).借指宮室,朝廷。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云觀變?yōu)楹弥?,象魏化為虎豹之蹊。?span id="o4y8mes" class="book">《南齊書·高帝紀(jì)上》:“入兵萬乘之國,頓戟象魏之下?!?宋 蘇軾 《上太皇太后賀正表》:“臣職守江湖,心馳象魏。天威咫尺,想聞清蹕之音?!?清 顧炎武 《雒陽》詩:“象魏云常紫, 龍池 水自清?!?/div>
《漢語大詞典》:作牧
(1).畜牧,放牧。《書·禹貢》:“ 萊 夷作牧?!?蔡沉 集傳:“作牧者,言可放牧,夷人以畜牧為生也?!?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34' target='_blank'>《楚辭·天問》:“ 伯昌 號(hào)衰,秉鞭作牧?!?br />(2). 周 代,侯伯有功德者,加命為州長,得專征伐于諸侯,謂“作牧”。周禮·春官·大宗伯:“七命賜國,八命作牧。”
(3).泛指擔(dān)任州郡地方長官。 南朝 梁 沈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建麾作牧,明德攸在。” 唐 李頻 《送侯郎中任新定》詩之一:“為郎非白頭,作牧授 滄州 。” 宋 李綱 《召赴文字庫祗候引對札子》:“命皇太子作牧 開封 ,以係天下之望?!?/div>
《國語辭典》:東人(東人)  拼音:dōng rén
主人?!毒┍就ㄋ仔≌f。碾玉觀音》:「今日崔寧的東人郡王,聽得說劉兩府恁地孤寒,也差人送一項(xiàng)錢與他?!埂端卧獞蛭妮嬝M跸榕P冰》:「不想遇著強(qiáng)賊至,把大官人背剪入山去,……我的東人在那里?」也稱為「東家」、「東翁」。
《漢語大詞典》:東邦(東邦)
(1).古代泛指 齊 魯 (相當(dāng)今 山東省 )地區(qū)。 唐 許棠 《送劉校書游東魯》詩:“內(nèi)閣勞讎校,東邦忽縱游?!眳⒁姟?東魯 ”。
(2).指 日本 。在我國之東,故稱。 郭沫若 《瓶》詩之二二:“郵差過了兩遍了,送來了些東邦的時(shí)報(bào)。”
《國語辭典》:內(nèi)臣(內(nèi)臣)  拼音:nèi chén
1.國內(nèi)之臣,亦指屬下諸侯?!蹲髠?。莊公二十三年》晉。杜預(yù)。注:「天子內(nèi)臣,不得外交諸侯,故不言使?!埂妒酚?。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請為內(nèi)臣受吏?!?br />2.宮禁親近之臣。唐。韓愈順宗實(shí)錄一〉:「二十馀日,中外不通,兩宮安否?朝臣咸憂懼,莫知所為,雖翰林內(nèi)臣,亦無知者?!?br />3.宦官、太監(jiān)?!队魇烂餮?。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詩》:「復(fù)至南垣一小門,題曰:『不忠內(nèi)臣之獄。』」
《國語辭典》:繼室(繼室)  拼音:jì shì
原配死后續(xù)娶的妻子。《左傳。昭公三年》:「齊侯使晏嬰請繼室于晉?!埂端疂G傳》第九八回:「那仇申頗有家貲,年已四旬,尚無子嗣,又值喪偶,續(xù)娶平遙縣宋有烈女兒為繼室?!挂卜Q為「繼配」、「繼妻」。
《國語辭典》:同軌(同軌)  拼音:tóng guǐ
1.車軌廣狹相同?!豆茏?。君臣上》:「戈兵一度,書同名,車同軌,此至正也?!?br />2.比喻統(tǒng)一。《漢書。卷七三。韋賢傳》:「今賴天地之靈,宗廟之福,四方同軌,蠻貊貢職?!?br />3.比喻方法、法則等相同?!俄n非子。八奸》:「此皆俱進(jìn)俱退,皆應(yīng)皆對,一辭同軌以移主心者也?!埂段倪x。班固。幽通賦》:「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軌?!?br />4.同路而行。唐。杜甫湖城東遇孟云卿復(fù)歸劉顥宅宿宴飲散因?yàn)樽砀?/a>〉:「豈知驅(qū)車復(fù)同軌,可惜刻漏隨更箭?!?/div>
《國語辭典》:內(nèi)朝(內(nèi)朝)  拼音:nèi cháo
1.周代天子、諸侯朝見臣子分內(nèi)外朝,內(nèi)朝有二:一在路寢之庭?!抖Y記。文王世子》:「公族朝于內(nèi)朝,內(nèi)親也?!挂卜Q為「燕朝」。一在路門外?!抖Y記。玉藻》:「朝服以日視朝于內(nèi)朝?!?br />2.中宮,皇后的住處。《后漢書。卷一○。皇后紀(jì)上。和熹鄧皇后紀(jì)》:「正位內(nèi)朝,流化四海。」
《漢語大詞典》:王會(huì)(王會(huì))
舊時(shí)諸侯、四夷或藩屬朝貢天子的聚會(huì)。語本逸周書·王會(huì):“ 成周 之會(huì),墠上張赤帟陰羽?!?孔晁 注:“王城既成,大會(huì)諸侯四夷也?!?唐 魏徵 《奉和正日臨朝應(yīng)詔》:“庭實(shí)超王會(huì),廣樂盛鈞天?!?宋 黃庭堅(jiān) 《和答錢穆父詠猩猩毛筆》:“物色看王會(huì),勛勞在 石渠 ?!?明 徐孚遠(yuǎn) 《在交日久傳語日變》詩:“雖然 周 室非全盛,王會(huì)開時(shí) 南海 清。” 清 王韜 《變法中》:“雖疆域漸廣,而登王會(huì)、列屏藩者,不過東南洋諸島國而已?!?/div>
《國語辭典》:宗周  拼音:zōng zhōu
1.周代王都。因周為天下所宗,所以王都所在之處,如豐、鎬、雒邑皆稱為「宗周」。
2.周王朝?!对娊?jīng)。小雅。正月》:「赫赫宗周,褒姒滅之?!埂段倪x。韋孟。諷諫》:「五服崩離,宗周以墜?!?/div>
《國語辭典》:建德  拼音:jiàn dé
1.建立德行或功業(yè)?!妒酚?。卷七三。白起王剪傳。太史公曰》:「當(dāng)是時(shí),剪為宿將,始皇師之,然不能輔秦建德,固其根本?!埂段倪x。班固。兩都賦序》:「道有夷隆,學(xué)有粗密,因時(shí)而建德者,不以遠(yuǎn)近易則?!?br />2.確立的德行?!独献印返谒囊徽拢骸附ǖ氯敉?,質(zhì)真若渝?!?br />3.北周武帝的年號(hào)(西元572~577)。
《漢語大詞典》:建德國(建德國)
亦稱“ 建德 ”。 莊子中虛構(gòu)的無為而治的理想國。莊子·山木:“ 南越 有邑焉,名為 建德之國 。其民愚而樸,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與而不求其報(bào),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將;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宋 蘇軾 《和陶詩·和〈讀山海經(jīng)〉》之一:“ 建德 有遺民,道遠(yuǎn)我無車?!?清 黃景仁 《雜詠》詩:“浮海去 南越 ,望古 建德國 ?!?康有為 《〈禮運(yùn)注〉敘》:“ 莊子 建德之國 , 列子 甔甗之山 ,凡至人之所思,固不可測矣,而況 孔子 乎?”
《漢語大詞典》:林氏
古諸侯名,亦指其國名。逸周書·史記:“昔有 林氏 召 離戎 之君而朝之,至而不禮,留而弗親?!?孔晁 注:“ 林氏 ,諸侯?!?span id="qisomug" class="book">《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 林氏國 有珍獸,大若虎,五采畢具,尾長于身,名曰騶吾,乘之日行千里?!?漢 張衡 《東京賦》:“圉 林氏 之騶虞,擾澤馬與騰黃?!?/div>
分類: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