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11,分48頁顯示  上一頁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眾眺
正聘
瑱圭
猥諸侯
土揖
拖青紆紫
五侯九伯
血國三千
形方氏
小會(huì)同
心在魏闕
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天下
列土分疆
列土封疆
《漢語大詞典》:眾眺(衆(zhòng)覜)
周 代諸侯朝見 周王 禮制的一種。 周 制, 周王 十二年一巡守,如因故不巡守,則六服諸侯往朝。朝畢, 周王 為壇合眾諸侯以命政,稱為“眾覜”。《論語·先進(jìn)》“如會(huì)同” 宋 朱熹 集注:“諸侯時(shí)見曰會(huì),眾覜曰同?!币槐咀鳌?眾頫 ”。
《漢語大詞典》:正聘
(1).謂諸侯間因公事派遣使者進(jìn)行的正式訪問。禮記·玉藻“大夫私事使,私人擯則稱名” 唐 孔穎達(dá) 疏:“‘大夫私事使’者,謂非正聘之禮,謂以君之使而出使。‘私人擯則稱名’者,謂以己之屬臣為擯相,雖是上大夫及下大夫者,則皆稱大夫之名,以其非公事正聘,故降而稱名也?!?br />(2).指婚事中正式行聘。 徐遲 《牡丹》三:“一個(gè)有身價(jià)的人物明媒正聘,獲得了 魏紫 。”
《國語辭典》:瑱圭  拼音:tiàn guī
六瑞之一,古代帝王所持的玉器,象徵安定天下四方。《周禮。秋官司寇。小行人》:「王用瑱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挂卜Q為「鎮(zhèn)圭」。
《國語辭典》:鎮(zhèn)圭(鎮(zhèn)圭)  拼音:zhèn guī
六瑞之一,古代帝王所持的玉器,象徵安定天下四方?!吨芏Y。春官宗伯。大宗伯》:「以玉做六瑞,以等邦國。王執(zhí)鎮(zhèn)圭,公執(zhí)桓圭?!?jié)h。鄭玄。注:「鎮(zhèn)圭者,蓋以四鎮(zhèn)之山為瑑飾,圭長(zhǎng)尺有二寸?!挂卜Q為「瑱圭」。
《漢語大詞典》:猥諸侯(猥諸侯)
漢 代,王子封為侯者稱諸侯;群臣異姓以功封者稱徹侯。在 長(zhǎng)安 者,皆奉朝請(qǐng)。其有賜特進(jìn)者,位在三公下,稱朝侯。位次九卿下者,但侍祠而無朝位,稱侍祠侯。其非朝侯侍祠,而以下土小國或以肺腑宿親,若公主子孫,或奉先侯墳?zāi)乖诰熣?,隨時(shí)見會(huì),稱猥諸侯。參閱通典·職官十三。
《漢語大詞典》:土揖
周 時(shí)天子會(huì)見庶姓諸侯的一種禮節(jié)。周禮·秋官·司儀:“詔王儀南鄉(xiāng)見諸侯,土揖庶姓,時(shí)揖異姓,天揖同姓?!?鄭玄 注:“土揖,推手小下之?!?清 朱大韶 實(shí)事求是齋經(jīng)義·肅與肅拜辨:“司儀:‘土揖庶姓,時(shí)揖異姓,天揖同姓?!ⅲ骸烈?,推手小下之;時(shí)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舉之?!w於推手中別此三等之法,實(shí)皆拱手也。”
《漢語大詞典》:拖青紆紫(拖青紆紫)
漢 制,諸侯佩帶的印綬為紫色,公卿為青色。因以“拖青紆紫”比喻官位顯貴。 梁?jiǎn)⒊?《中國專制政治進(jìn)化史論》第三章:“今歲華門一酸儒,來歲可以金馬玉堂矣;今日市門一駔儈,明日可以拖青紆紫矣?!币嗍∽鳌?拖紫 ”。舊唐書·哀帝紀(jì):“雖藍(lán)衫魚簡(jiǎn),當(dāng)一見而便許升堂;縱拖紫腰金,若非類而無令接席?!?宋 黃庭堅(jiān) 《晝夜樂》詞:“直待腰金拖紫后,有夫人縣君相與爭(zhēng)?!?/div>
《漢語大詞典》:五侯九伯
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和九州之長(zhǎng)。泛指天下諸侯。《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shí)征之,以夾輔 周 室?!?杜預(yù) 注:“五等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討其罪?!?span id="i62y4ca" class="book">《漢書·諸侯王表序》:“ 太公 於 齊 ,亦五侯九伯之地。”舊唐書·哀帝紀(jì)論:“五侯九伯,無非問鼎之徒;四岳十連,皆畜無君之跡?!?/div>
《漢語大詞典》:血國三千(血國三千)
喻指眾多的諸侯國。商賈及得國者可以從中取利,猶如蚊蟲有無窮的血源可以吸食自肥,故稱。 漢 揚(yáng)雄 《法言·淵騫》:“﹝或問﹞‘貨殖。’曰:‘蚊?!唬骸獓?,使捋疏,飲水,褐博,沒齒無愁也。’” 汪榮寶 義疏:“ 宋 ( 宋咸 )云:‘三千國者,昔 禹 會(huì) 涂山 ,執(zhí)玉帛者萬國,於 商 周 之世,已漸并之矣,故至 漢 但可三千而已?!?吳 ( 吳祕(mì) )云:‘ 周 一千八百國,而 漢 郡國一百三、縣邑千三百一十四,云三千者,蓋貨殖之人倍取於國,且言其多歟?’ 司馬 ( 司馬光 )云:‘三千,言其眾也?!?俞 ( 俞樾 )云:‘漢書·王莽傳:“ 始建國 四年,授諸侯茅土,諸侯之員千有八百,附城之?dāng)?shù)亦如之?!笔呛现T侯與附城凡三千六百國。血國三千,依 莽 制言之,舉成數(shù)耳。 楊子 此文,蓋亦有譏焉。是時(shí)以圖簿未定,未授國邑,且令受奉都內(nèi),月錢數(shù)千,諸侯皆困乏,至有庸作者。 楊子 因或問貨殖而應(yīng)之曰蚊,又復(fù)為此言,若謂彼貨殖者,亦猶蚊之為蟲,食人之血以生耳。今天下建國三千,彼得國者亦將血之以自肥也。乃使之捋疏,飲水,褐博,沒齒無愁邪?……’按 宋 吳 解此,固為曲説。 俞 據(jù) 莽 制為釋,亦紆回難通。 溫公 謂三千言其眾,是也?!?/div>
《漢語大詞典》:形方氏
亦省作“ 形方 ”。 周禮官名。掌諸侯國地理封疆。周禮·夏官·形方氏:“形方氏掌制邦國之地域,而正其封疆?!?賈公彥 疏:“形方氏主知四方土地形勢(shì),故使掌作邦國之地域大小形勢(shì),又當(dāng)正其封疆,勿使相侵?!?孫詒讓 正義:“此官主正邦國之封疆,故亦以形方為名。” 清 龔自珍 《說刻石》:“決大川,濬大澤,筑大防則紀(jì),主於形方,七也?!?/div>
《漢語大詞典》:小會(huì)同(小會(huì)同)
謂王使卿大夫與來朝的諸侯使臣行會(huì)同之禮。周禮·春官·小祝:“凡外內(nèi)小祭祀、小喪紀(jì)、小會(huì)同、小軍旅,掌事焉?!?賈公彥 疏:“小會(huì)同,謂諸侯遣臣來,王使卿大夫與之行會(huì)同之禮?!?/div>
《國語辭典》:心在魏闕(心在魏闕)  拼音:xīn zài wèi què
魏闕,古代宮門外的樓觀,其下兩旁懸布法令,因用以代稱朝廷。語本《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剐脑谖宏I指不論身在何處,仍關(guān)心國事。也作「心瞻魏闕」、「心馳魏闕」、「心存魏闕」。
《國語辭典》:挾天子以令諸侯(挾天子以令諸侯)  拼音: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挾制皇帝,以其名義號(hào)令諸侯。比喻借重權(quán)勢(shì)者的名義發(fā)號(hào)施令?!度龂萘x》第一一九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魏王,篡奪漢室?!?/div>
《漢語大詞典》:挾天子以令天下(挾天子以令天下)
猶言挾天子以令諸侯。戰(zhàn)國策·秦策一:“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div>
分類:諸侯帝王
《國語辭典》:列土分疆  拼音:liè tǔ fēn jiāng
古代天子將土地分封給諸侯或功臣。也作「列土封疆」。
《國語辭典》:列土封疆  拼音:liè tǔ fēng jiāng
古代天子將土地分封給諸侯大臣?!稘h書。卷八五。谷永傳》:「臣聞天生蒸民,不能相治,為立王者以統(tǒng)理之,方制海內(nèi)非為天子,列土封疆非為諸侯,皆以為民也?!挂沧鳌噶型练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