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11,分48頁顯示  上一頁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銜塊
象冕
山陵崩
征朝
致飧
搖翟
雜帶
飫禮
遍存
卑號
寀地
國宦
封建論
賜饔
賜鈇鉞
《漢語大詞典》:銜塊(銜塊)
(1).口含土塊。 南朝 宋 王韶之 《孝子傳》:“ 李陶 , 交阯 人。母終……羣鳥銜塊,助成墳。”參見“ 銜土 ”。
(2).舊俗人死,口必含物。天子含珠,諸侯含玉,大夫含璣,士含貝,庶人含谷實。事見 漢 劉向 說苑·修文。故臣下請罪口含土塊,以示己有死罪。新唐書·后妃傳上·楊貴妃:“帝欲以皇太子撫軍,因禪位,諸 楊 大懼,哭于廷。 國忠 入白妃,妃銜塊請死,帝意沮,乃止。”
《漢語大詞典》:銜土(銜土)
(1).口含泥土。 三國 魏 曹睿 《短歌行》:“翩翩春燕,端集余堂……銜土繕巢,有式宮房?!?晉 王嘉 拾遺記·虞舜:“ 舜 葬 蒼梧 之野,有鳥……名曰憑霄雀,能羣飛銜土成丘墳。”
(2).古代臣下請求死罪的一種表示。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下:“姊妹哭訴於貴妃,妃銜土請命,事乃寢?!卑?, 清 趙翼 《廿二史札記·太上皇帝》作“銜土祈哀”。參見“ 銜塊 ”。
《漢語大詞典》:象冕
皇帝納后,朝諸侯時所戴的一種禮帽。隋書·禮儀志六:“ 后周 設(shè)司服之官,掌皇帝十二服……享先皇、加元服,納后、朝諸侯,則象衣象冕?!?/div>
《國語辭典》:山陵崩  拼音:shān líng bēng
比喻帝王死亡?!稇?zhàn)國策。趙策四》:「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漢語大詞典》:征朝(徵朝)
謂征召諸侯朝聘。《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回:“ 昭公 新立,欲修復(fù)先人之業(yè),聞 齊侯 遣 晏嬰 如 楚 修聘,亦使人徵朝於 齊 。”
《漢語大詞典》:致飧(致飱)
見“ 致飧 ”。
《漢語大詞典》:搖翟
亦作“搖狄”。 古代王后之服。用于祭先公及饗諸侯。釋名·釋衣服:“搖翟,畫搖雉之文於衣也?!睋u,一本作“ 鷂 ”。舊唐書·儒學(xué)傳下·祝欽明:“《三禮義宗》明王后六服,謂褘衣、搖翟……‘褘衣從王祭先王則服之,搖翟祭先公及饗諸侯則服之?!?span id="gjgtmdv" class="book">《舊唐書·儒學(xué)傳下·祝欽明》:“闕狄之上,猶有兩服:第一褘衣,第二搖狄…… 鄭玄 因此以后助祭宗廟,亦分兩服,云:‘褘衣助祭先王,搖狄助祭先公。’”按,搖狄,周禮·天官·內(nèi)司服作“揄狄”。 孔穎達(dá) 疏:“揄狄者,揄當(dāng)為搖,狄當(dāng)為翟?!?/div>
《漢語大詞典》:雜帶(雜帶)
古代諸侯和大夫便服上的帶子。《禮記·玉藻》:“雜帶,君朱緑,大夫玄華?!?孫希旦 集解:“雜帶,雜服之帶,燕居之服之所用也。君、大夫大帶之外,別有雜帶,其飾則君以朱緑,大夫以玄華也。君、大夫大帶五采,而雜帶唯二采,雜帶降於大帶也?!眳⒁姟?大帶 ”。
《國語辭典》:大帶(大帶)  拼音:dà dài
1.古代以絲編成的腰帶。也稱為「絲絳」。
2.適用于錄放影機(jī)VHS系統(tǒng)的錄影帶,因形體較大,故稱為「大帶」。
《漢語大詞典》:飫禮(飫禮)
見“ 飫禮 ”。
亦作“ 飫禮 ”。 古代天子諸侯為講軍旅、議大事、昭明大節(jié)而立著舉行的宴禮。《詩·小雅·常棣》“飲酒之飫” 毛 傳“飫,私也” 漢 鄭玄 箋:“私者,圖非常之事,若議大疑於堂,則有飫禮焉。”國語·周語下“夫禮之立成者為飫” 三國 吳 韋昭 注:“飫禮所以教民敬式,昭明大體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遍存
周 天子遣使間歲存問諸侯之禮。天子巡守之明年所舉者,稱“徧存”。周禮·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撫邦國諸侯者,歲徧存,三歲徧覜,五歲徧省。” 鄭玄 注:“存、覜、省者,王使臣於諸侯之禮。所謂間問也。歲者,巡守之明歲,以為始也?!?孫詒讓 正義:“説文·子部云:‘存,恤問也。’爾雅·釋詁云:‘在、存、省、視,察也?!衷疲骸?,視也。’廣雅·釋詁云:‘省,視也?!哂?xùn)義略同,隨事立名耳。云‘所謂閒問也’者,謂三者通為閒問,以其皆閒歲一舉也。”
《漢語大詞典》:卑號(卑號)
對天子、諸侯,不能直接交談,須由其陛下之卑者轉(zhuǎn)告。后遂以陛下稱天子、諸侯。此類稱呼皆屬“卑號”。 漢 賈誼 新書·等齊:“天子卑號,皆稱陛下,諸侯卑號,皆稱陛下?!眳㈤?漢 蔡邕 獨斷卷上。
《漢語大詞典》:寀地
即采地。古代諸侯、卿大夫的封地。
《漢語大詞典》:國宦(國宦)
猶左宦。謂天子之臣而仕諸侯。文選·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jī)〉詩:“或云國宦,清涂攸失?!?李善 注:“漢書曰:‘ 武 有 淮南 、 衡山 之謀,作左宦之律?!?應(yīng)劭 曰:‘人道尚右,今舍天子而仕諸侯,故謂之左宦?!?/div>
分類:諸侯帝王
《漢語大詞典》:封建論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隸社會分封國土、建立諸侯國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這種制度的產(chǎn)生原因、形成過程及其弊病,論述了它終被中央集權(quán)的郡縣制所取代的歷史必然性。意在反對唐中期的藩鎮(zhèn)割據(jù),維護(hù)唐王朝的統(tǒng)一。措詞嚴(yán)謹(jǐn),有很強(qiáng)的邏輯性和說服力,是古代議論文的典范之作。
《漢語大詞典》:賜饔(賜饔)
古代諸侯行聘禮時的禮節(jié)。主國國君派卿到賓館向別國使者送去活牲等,稱為“賜饔”。儀禮·聘禮:“賜饔,唯羹飪?!?/div>
《漢語大詞典》:賜鈇鉞(賜鈇鉞)
亦作“ 賜斧鉞 ”。 古時天子以鈇鉞賜于諸侯或大臣,授以征伐之權(quán)。禮記·王制:“諸侯賜弓矢然后征,賜鈇鉞然后殺?!?孔穎達(dá) 疏:“賜鈇鉞者,謂上公九卿得賜鈇鉞,然后鄰國臣弒君、子弒父者得專征之?!?span id="nugu4x9" class="book">《新唐書·陸贄傳》:“是以古之遣將者,君推轂而命之,又賜鈇鉞,故軍容不入國,國容不入軍,機(jī)宜不以遠(yuǎn)決,號令不以兩從?!?清 宋儒醇 《甲春春三月》詩:“肉食無遠(yuǎn)謀,徒勞賜斧鉞?!?清 谷應(yīng)泰 明史紀(jì)事本末·燕王起兵:“遂遣 景隆 代 炳文 。臨行,賜 景隆 通天犀帶,親餞之 江 滸,復(fù)賜斧鉞,俾專征伐,不用命者戮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