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95,分47頁顯示  上一頁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群鹿
內(nèi)平
藩岳
五長
五土
伯昌
州伯
庫門
雉門
燕朝
叔舅
中寢
好會
國行
大問
《漢語大詞典》:群鹿
喻群雄或眾諸侯。文選·揚(yáng)雄〈解嘲〉:“往昔 周 網(wǎng)解結(jié),羣鹿?fàn)幰?,離為十二,合為六七,四分五割,并為 戰(zhàn)國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鹿,喻在爵位者?!眳⒁姟?逐鹿 ”。
《國語辭典》:逐鹿  拼音:zhú lù
語本《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孤篂楂C取的對象,比喻帝位,逐鹿意指爭奪政權(quán)。如:「逐鹿中原」、「群雄逐鹿」。也作「爭鹿」。
《漢語大詞典》:內(nèi)平
(1).謂中國境內(nèi)各諸侯國和平安定。左傳·文公十八年:“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nèi)平外成?!?杜預(yù) 注:“內(nèi),諸夏;外,夷狄?!?br />(2).謂平定內(nèi)部,使安靜無事。《公羊傳·成公十六年》:“ 公子 喜時(shí) 者仁人也,內(nèi)平其國而待之?!?何休 注:“和平其臣民,令專心于負(fù)芻?!?br />(3).星官名。屬星宿,共四星,今屬小獅座。晉書·天文志上:“爟北四星曰內(nèi)平,平罪之官,明刑罰。”
《漢語大詞典》:藩岳(藩嶽)
亦作“ 藩岳 ”。
(1).指諸侯或總領(lǐng)一方的地方長官。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jī)》詩:“藩岳作鎮(zhèn),輔我京室?!?span id="axefguq" class="book">《魏書·元脩義傳》:“ 靈太后 詔曰:‘收葬之恩,事由上旨,藩岳何得越職干陳!’”舊唐書·崔珙傳:“ 崔氏 咸通 乾符 間,昆仲子弟紆組拖紳,歷臺閣,踐藩岳者二十餘人?!?br />(2).指邊防重鎮(zhèn)。 南朝 梁簡文帝 《戎昭將軍劉顯墓銘》:“內(nèi)參禁中,外相藩岳?!?span id="rtb6mk5" class="book">《北史·李崇傳》:“吾受國重恩,忝守藩岳?!?/div>
《漢語大詞典》:五長(五長)
五種優(yōu)點(diǎn)、長處。 宋 蘇軾 《求婚啟》:“伏承令女第二小娘子,慶闈擢秀,豈獨(dú) 衛(wèi)公 之五長?!卑?,此指 晉 衛(wèi)瓘 女“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見晉書·后妃傳上·惠賈皇后。
《漢語大詞典》:五土
(1).山林、川澤、丘陵、水邊平地、低洼地等五種土地。《孔子家語·相魯》:“乃別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 王肅 注:“五土,一曰山林,二曰川澤,三曰丘陵,四曰墳衍,五曰原隰?!?宋 王禹偁 《籍田賦》:“興五土之利,固必躬而必親;同 三代 之風(fēng),復(fù)不矜而不伐?!?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視五土之宜,以分其剛?cè)岢迶?。?br />(2).指青、赤、白、黑、黃五色土。古代帝王鋪填社壇分封諸侯儀式所用之土。 唐 王維 《大唐大安國寺故大德凈覺禪師碑銘》:“詰朝而五土開國,信宿而駟馬朝天?!?趙殿成 注:“ 蔡邕 獨(dú)斷:天子大社,以五色土為壇?;首臃鉃橥跽?,受天子之社土,以所封之方色,東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苴以白茅,授之各以其所封之色,歸國以立社,故謂之受茅土?!?/div>
《漢語大詞典》:伯昌
即 周文王 。姓 姬 ,名 昌 。 紂王 時(shí)為西方諸侯之長,號 西伯 ,故稱。《楚辭·天問》:“ 伯昌 號衰,秉鞭作牧?!?王逸 注:“ 伯昌 ,謂 文王 也?!?/div>
《國語辭典》:州伯  拼音:zhōu bó
舊時(shí)統(tǒng)治九州的方伯?!稘h書。卷八三。朱博傳》:「古選諸侯賢者以為州伯,書曰:『咨十有二牧』,所以廣聰明,燭幽隱也?!挂卜Q為「州長」。
分類:一州諸侯
《國語辭典》:州長(州長)  拼音:zhōu zhǎng
1.統(tǒng)治一州或若干部族的諸侯方伯。《詩經(jīng)。周南召南譜》唐??追f達(dá)。正義:「西伯,殷之州長,曰伯,謂為雍州伯也?!挂卜Q為「州伯」。
2.州的最高行政首長。
《漢語大詞典》:庫門(庫門)
(1).古傳天子宮室有五門,庫門是其最外之門。禮記·郊特牲:“獻(xiàn)命庫門之內(nèi),戒百官也?!?鄭玄 注:“庫門,在雉門之外,入庫門則至廟門外矣?!?span id="p0wp6b1" class="book">《孔叢子·問軍禮》:“天子素服哭于庫門之外三日?!?br />(2).為諸侯宮外三門之一。禮記·明堂位:“大廟,天子明堂;庫門,天子皋門;雉門,天子應(yīng)門?!?鄭玄 注:“言廟及門如天子之制也。天子五門:皋、庫、雉、應(yīng)、路。 魯 有庫、雉、路,則諸侯三門與!”參見“ 五門 ”。
(3).倉庫的門。《清會典事例·戶部·庫藏》:“又護(hù)軍十名,留於庫門外巡邏?!?br />(4).復(fù)姓。見通志·氏族五。
《漢語大詞典》:五門(五門)
(1).古代宮廷設(shè)有五門,自外而內(nèi)為皋門、庫門、雉門、應(yīng)門、路門。周禮·天官·閽人“閽人掌守王宮之中門之禁” 漢 鄭玄 注:“ 鄭司農(nóng) 云‘王有五門,外曰皋門,二曰雉門,三曰庫門,四曰應(yīng)門,五曰路門。路門一曰畢門。’ 玄 謂雉門,三門也?!?孫詒讓 正義:“玉?!m室《三禮義宗》云:‘天子宮門有五,法五行,曰皋門、曰庫門、曰雉門、曰應(yīng)門、曰路門?!矗?崔 以五門雉門在庫門內(nèi),則依 后鄭 説?!?崔 ,《三禮義宗》著者 崔靈恩 。
(2).泛指宮城之門。 唐 白居易 《膠漆契》詩:“正逢下朝歸,軒騎五門西?!?br />(3).借指京城。 唐 李商隱 《細(xì)雨》詩:“故園煙草色,仍近五門青?!?br />(4).佛教語。坐禪所用的五大“對治法門”,《五門禪精要用法》:“坐禪之要法有五門。一者安般,二不浄,三慈心,四觀緣,五念佛?!?/div>
《國語辭典》:雉門(雉門)  拼音:zhì mén
1.古時(shí)天子宮殿的五門之一?!抖Y記。明堂位》:「天子皋門、雉門。」亦用以借喻皇統(tǒng)。《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天下多少大事,講那皋門、雉門怎么?」
2.諸侯的宮門之一。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宗經(jīng)》:「雉門兩觀,以先后顯旨?!?/div>
《漢語大詞典》:燕朝
古代天子、諸侯在路門內(nèi)的路寢會見臣子。亦指天子、諸侯處理政事后休息之所。周禮·夏官·太仆:“王眡燕朝則正位,掌擯相?!?鄭玄 注:“燕朝,朝於路寢之庭。王圖宗人之嘉事,則燕朝?!?賈公彥 疏:“以其路寢安燕之處,則謂之燕朝?!?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灋” 漢 鄭玄 注:“ 周 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nèi)朝二。內(nèi)朝之在路門內(nèi)者,或謂之燕朝?!?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內(nèi)朝在路門外,燕朝在路門內(nèi)。蓋內(nèi)朝以見羣臣,或謂之路朝;燕朝以聽政,猶今之奏事,或謂之燕寢?!?宋 陸游 《江西到任謝表》:“頃入對於燕朝,實(shí)親承於睿奬?!?宋 陸游 《謝解啟》:“譬之進(jìn)昌歜於玉食,陳侏儒於燕朝,方以怪而見珍,故雖樸而不廢。”參見“ 三朝 ”、“ 內(nèi)朝 ”。
《漢語大詞典》:叔舅
周 天子稱異姓小邦諸侯為叔舅。參見“ 叔父 ”。
《國語辭典》:叔父  拼音:shú fù
1.稱謂。稱父親的弟弟。
2.古代天子稱同姓諸侯為「叔父」。《儀禮。覲禮》:「同姓小邦,則曰叔父,異姓小邦,則曰叔舅?!?/div>
《漢語大詞典》:中寢(中寢)
(1).古代天子、諸侯常居治事的正室。亦泛指居屋的正室。魏書·高祖紀(jì)上:“十有一月乙卯,依古六寢,權(quán)制三室,以 安昌殿 為內(nèi)寢, 皇信堂 為中寢,四下為外寢?!?span id="o7l0skc" class="book">《新唐書·馬璘傳》:“詔毀 璘 中寢及宦人 劉忠翼 第?!?br />(2).睡到一半;睡夢之中。 南朝 齊 謝朓 《思?xì)w賦》:“忽中寢而念厲,魂申旦而九移?!?br />(3).指午睡。 唐 李頻 《長安書情投知己》詩:“幽齋中寢覺,珍木正陰圓。”
(4).猶中止。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中:“帝深納其言,事遂中寢?!?宋 錢易 南部新書丁:“﹝ 唐 ﹞ 大中 中, 于琮 選尚 永福公主 ,忽中寢?!?章炳麟 《鄒容傳》:“ 鏡如 慙,事中寢?!?/div>
《漢語大詞典》:好會(好會)
(1).指諸侯間友好的會盟。史記·孔子世家:“乃使使告 魯 為好會,會於 夾谷 ?!?漢 劉向 說苑·奉使:“ 晉 楚 之君相與為好會於 宛丘 之上?!?br />(2).泛指盛會。 晉 應(yīng)貞 《晉武帝華林園集》詩:“脩時(shí)供職,入覲天人。備言錫命,羽蓋朱輪。貽宴好會,不常厥數(shù)。”
《漢語大詞典》:國行(國行)
行神。天子七祀及諸侯五祀之一。禮記·祭法:“王為羣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灶。王自為立七祀。諸侯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諸侯自為立五祀。” 孔穎達(dá) 疏:“國行者,謂行神,在國門外之西?!?/div>
《漢語大詞典》:大問(大問)
(1).古代諸侯國之間派遣高級官員通問修好。儀禮·聘禮 賈公彥 題解:“ 鄭 《目録》云:大問曰聘,諸侯相於久無事,使卿相問之。禮,小聘使大夫。”
(2).謂帝王的垂詢。后漢書·楊賜傳:“吾以微薄之學(xué),充先師之末,累世見寵,無以報(bào)國。猥當(dāng)大問,死而后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