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11,分48頁顯示  上一頁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公徒
秋嘗
傅相
庶姓
聘禮
祫祭
諸舅
左官
桓圭
錫圭
負子
大蒐
蕃國
盟會
諸卿
《漢語大詞典》:公徒
(1).諸侯的步兵。《詩·魯頌·閟宮》:“公徒三萬,貝胄朱綅。” 高亨 注:“徒,步兵。每輛兵車隨有徒兵約三十人,兵車千輛有徒兵三萬?!?span id="jrbltlb" class="book">《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釋甲執(zhí)冰而踞,遂逐之。 孟氏 使登西北隅,以望 季氏 。見 叔孫氏 之旌,以告。 孟氏 執(zhí) 郈昭伯 ,殺之于南門之西,遂伐公徒?!?br />(2).指鄉(xiāng)勇。 陳璞 《三元里憶辛丑鄉(xiāng)勇殺虜事》詩:“異類人心憤,鄉(xiāng)愚膽戰(zhàn)麤。國殤今共禮,貝胄愧公徒?!?br />(3).指刑罰。 元 關(guān)漢卿 《蝴蝶夢》第二折:“孩兒每萬千死罪犯公徒,那廝每情理難容?!?元 鄭光祖 《周公攝政》第二折:“便教臣身居冢宰為阿保,這一遍公徒也不小?!?/div>
《漢語大詞典》:秋嘗(秋嘗)
古代天子與諸侯于秋季舉行的宗廟之祭。周禮·春官·司尊彝:“秋嘗冬烝,祼用斝彝黃彝。”按,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div>
《漢語大詞典》:傅相
(1).古稱輔導(dǎo)國君、諸侯王之官。 漢 諸侯國有太傅, 景帝 中五年令諸侯王不得治國,改丞相曰相,通稱傅相。史記·梁孝王世家:“故諸侯王當(dāng)為置良師傅相忠言之士。”后漢書·班彪傳:“今皇太子諸王,雖結(jié)髮學(xué)問,脩習(xí)禮樂,而傅相未值賢才,官屬多闕舊典?!?br />(2).輔佐。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成王 即位, 周公 之屬傅相焉?!?漢 袁康 越絕書·吳人內(nèi)傳:“ 武王 封 周公 ,使傅相 成王 ?!?br />(3).指佐理或侍奉。漢書·王吉傳“為傅婢所毒” 顏師古 注:“凡言傅婢者,謂傅相其衣服衽席之事?!?/div>
《國語辭典》:庶姓  拼音:shù xìng
古代稱與王無親屬關(guān)系的異姓諸侯為「庶姓」。
《國語辭典》:聘禮(聘禮)  拼音:pìn lǐ
1.古代諸侯間互相聘問之禮?!秲x禮。聘禮》:「聘禮,君與卿圖事?!埂抖Y記。聘義》:「聘禮,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貴賤也。」
2.定親的禮物?!冻蹩膛陌阁@奇》卷二:「朝奉拿出聘禮,娶下了,就在此間成了親?!埂度辶滞馐贰返谝弧鸹兀骸赋噬匣貢足y五百兩,以為聘禮之用。」
《漢語大詞典》:祫祭
古代天子諸侯所舉行的集合遠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廟的大合祭。禮記·曾子問:“祫祭於祖,則迎四廟之主。主出廟入廟必蹕?!?孔穎達 疏:“祫,合祭祖。大祖三年一祫。謂當(dāng)?shù)勚陝t祝迎高、曾、祖、禰四廟,而於大祖廟祭之。天子祫祭則迎六廟之主。今言四廟者,舉諸侯言也?!?span id="jvhb75h" class="book">《穀梁傳·文公二年》:“祫祭者,毀廟之主陳于大祖。未毀廟之主,皆升,合祭于大祖?!?范寧 注:“祫祭者,皆合祭諸廟。已毀未毀之主,於大祖廟中以昭穆為次序。”《漢書·韋玄成傳》:“祫祭者,毀廟與未毀廟之主皆合食於太祖,父為昭,子為穆,孫復(fù)為昭,古之正禮也。”《東觀漢記·張純傳》:“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穀成熟,物備禮成,故合聚飲食也?!?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祫祭捧帛爵用近支王公:“故命歲暮太廟祫祭。凡捧帛執(zhí)爵諸執(zhí)事官,皆用圣祖以下宗支諸王公將軍充之?!?/div>
《漢語大詞典》:諸舅(諸舅)
(1).古代天子對異姓諸侯、諸侯對異姓大夫,皆尊稱為“舅”,多數(shù)就稱為“諸舅”。《詩·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諸舅。”
(2).母親的弟兄們。 晉 潘岳 《楊仲武誄》:“噭噭同生,悽悽諸舅?!?span id="5dhtd77" class="book">《南史·袁湛傳》:“初, 陳郡 謝重 , 王胡之 外孫也,於諸舅敬禮多闕。”
《漢語大詞典》:左官
(1).諸侯之官。漢書·諸侯王表:“ 武 有 衡山 淮南 之謀,作左官之律。” 顏師古 注:“ 服虔 曰:‘仕於諸侯為左官,絶不得使仕於王侯也?!?應(yīng)劭 曰:‘人道尚右,舍天子而仕諸侯,故謂之左官也?!蠊?,猶言左道也,皆僻左不正, 應(yīng) 説是也。 漢 時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為尊,故謂降秩為左遷,仕諸侯為左官也?!?span id="l5b5xzt" class="book">《后漢書·丁鴻傳》:“臣愚以為左官外附之臣,依托權(quán)門,傾覆諂諛,以求客媚者,宜行一切之誅。”
(2).降官;貶職。 唐 獨孤及 《為華陰李太守祭裴尚書文》:“亦既左官,時更困蒙?!?清 錢謙益 《宋太公七十壽序》:“﹝ 宋君 ﹞擢給事中,為權(quán)奸所不説,左官于外?!?/div>
《漢語大詞典》:桓圭
古代帝王與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于朝聘時各執(zhí)玉圭以為信符,圭有六種,表不同的爵秩等級,“桓圭”為公爵所執(zhí)。《周禮·春官·大宗伯》:“公執(zhí)桓圭?!?鄭玄 注:“桓圭,蓋亦以桓為瑑飾,圭長九寸?!?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四:“余在 揚州 汪魯佩 家,見桓圭,長七寸,葵首垂繰,質(zhì)粹沁紅,真三代物也。”參見“ 六瑞 ”。
《國語辭典》:六瑞  拼音:liù ruì
古代王、公、侯、伯、子、男諸侯于朝聘時所持的六種玉制信符,以別尊卑?!吨芏Y。春官宗伯。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zhí)鎮(zhèn)圭,公執(zhí)桓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子執(zhí)谷璧,男執(zhí)蒲璧?!?/div>
《漢語大詞典》:錫圭(錫珪)
亦作“鍚圭”。 珪,古代諸侯朝聘時所執(zhí)的玉制禮器。帝王封爵授土?xí)r,賜珪以為信物。后泛指授以高官重爵。 南朝 梁 沈約 《劉領(lǐng)軍封侯詔》:“宜錫圭裂壤,允副僉屬,可封開國縣侯,食邑二千戶?!?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梁書·元帝紀》:“以錫珪之功,既歸有道;當(dāng)璧之禮,允屬圣明?!?span id="ppjn5zr" class="book">《舊唐書·儒學(xué)傳上·敬播》:“今有高官重爵,本蔭唯逮子孫;祚土錫珪,餘光不及昆季?!?/div>
《漢語大詞典》:負子(負子)
(1).謂背棄子民。史記·魯周公世家:“史策祝曰:‘唯爾元孫 王發(fā) ,勤勞阻疾。若爾三王是有負子之責(zé)於天,以 旦 代 王發(fā) 之身?!?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隗囂傳》:“然后還師振旅,櫜弓臥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庶無負子之責(zé)。” 李賢 注:“百姓襁負流亡,責(zé)在君上。既安其業(yè),則無責(zé)也?!?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金縢:“ 隗囂 告州牧部監(jiān)等曰‘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庶無負子之責(zé)’,蓋謂民安其所,乃無背棄子民之咎。負者,背也?!?br />(2).諸侯有病的自謙之詞。 漢 班固 《白虎通·雜錄》:“天子病曰不豫,言不復(fù)豫政也。諸侯曰負子,諸侯子民也,言憂民不復(fù)子之也?!眳⒁姟?負茲 ”。
(3).蟲名。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蟲篇:“負子,水蟲也,有子多負之?!?/div>
《漢語大詞典》:負茲(負茲)
諸侯患病之稱。《公羊傳·桓公十六年》:“﹝ 衛(wèi)侯朔 ﹞屬負茲舍,不即罪爾。” 何休 注:“屬,託也。天子有疾稱不豫,諸侯稱負茲?!?徐彥 疏:“諸侯言負茲者,謂負事繁多,故致疾。”
《漢語大詞典》:大蒐
古時天子、諸侯五年舉行一次的軍隊大檢閱。左傳·昭公八年:“秋,大蒐于紅。” 杜預(yù) 注:“大蒐,數(shù)軍實,簡車馬也。”《公羊傳·桓公六年》“大閲者何?簡車徒也” 漢 何休 注:“比年簡徒,謂之蒐;三年簡車,謂之大閲;五年大簡車徒,謂之大蒐?!?南朝 宋 傅亮 《從武帝平閩中》詩:“鞠旅 揚城 ,大蒐 徐方 ?!?/div>
《漢語大詞典》:蕃國(蕃國)
(1). 周 代指夷服、鎮(zhèn)服、蕃服。建于九州以外的國家。蕃,通“ 番 ”。周禮·秋官·大行人:“九州之外,謂之蕃國?!?孫詒讓 正義:“《職方氏》九服,蠻服以外,有夷、鎮(zhèn)、藩三服……是此蕃國即《職方》外三服也?!?span id="ffr57jl" class="book">《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國。”
(2).泛稱 中國 以外的國家。宋史·食貨志下八:“商人出海外蕃國販易者,令并詣兩 浙 市泊司請給官券,違者沒入其寶貨?!?br />(3).即諸侯國。蕃,通“ 藩 ”。后漢書·順帝紀:“陛下正統(tǒng),當(dāng)奉宗廟,而姦臣交搆,遂令陛下龍潛蕃國?!?李賢 注:“從太子廢為王,故曰龍潛蕃國?!?span id="pnnp5dv" class="book">《后漢書·宋意傳》:“ 西平王 羨 等六王,皆妻子成家,官屬備具,當(dāng)早就蕃國,為子孫基阯。”南史·后妃傳序:“夫人之號,不殊蕃國?!?/div>
《漢語大詞典》:盟會(盟會)
猶會盟。古代諸侯間的集會結(jié)盟。史記·楚世家:“ 宋襄公 欲為盟會,召 楚 ?!?span id="zr7vn7r" class="book">《漢書·地理志上》:“至 春秋 時,尚有數(shù)十國,五伯迭興,總其盟會?!?span id="nnhhj7f" class="book">《孔叢子·巡守》:“諸侯朝乎天子,盟會霸主,則亦告宗廟山川乎?” 明 唐順之 《讀〈春秋〉》:“盟會有解讐,有固黨,有同欲相求,有同力相援,有同患相恤,有以夷狄受盟,有以夷狄主盟者?!?/div>
《漢語大詞典》:諸卿(諸卿)
(1).古代天子和諸侯所屬的眾高級官員。《左傳·昭公元年》:“若野賜之,是委君貺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諸卿也。”韓非子·內(nèi)儲說下:“公不聽,居三月,諸卿作難,遂殺 厲公 而分其地?!?br />(2).古代君上對眾多臣下的稱呼。后漢書·馬武傳:“帝后與功臣諸侯讌語,從容言曰:‘諸卿不遭際會,自度爵祿何所至乎?’”
(3).諸多年少長者。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蚡 為諸郎” 裴駰 集解引 晉 徐廣 曰:“一云‘諸卿’。時人相號長老老者為‘諸公’,年少者為‘諸卿’,如今人相號為‘士大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