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95,分47頁顯示  上一頁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鄉(xiāng)遂
繁纓
命卿
不祿
頒朔
四輩
廢立
眾士
參會
羔裘
蝥弧
連率
公乘
臺門
藉田
《漢語大詞典》:鄉(xiāng)遂(鄉(xiāng)遂)
(1). 周 制,王畿郊內(nèi)置六鄉(xiāng),郊外置六遂。諸侯各國亦有鄉(xiāng)、遂,其數(shù)因國之大小而有不同。后亦泛指都城之外的地區(qū)。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賜修堰碑》:“乃具文書會行省及 蒙古 軍七翼之長、郡縣守宰、鄉(xiāng)遂之老,各陳便宜,皆曰便?!?明 歸有光 《明君恭己成功論》:“其微至於鄉(xiāng)遂都鄙之吏,其遠至於荒徼之外,人主罔不致其人以為之治焉?!?清 鈕琇 觚賸·粵社以榕:“余補官東 粵 ,其土之宜木,唯榕最高大而壽,郊廛鄉(xiāng)遂,無不有社,社皆依榕而立?!?br />(2).指鄉(xiāng)大夫。周禮·夏官·大司馬:“王載大常,諸侯載旂,軍師載旗,師都載旜,鄉(xiāng)遂載物?!?鄭玄 注:“鄉(xiāng)遂,鄉(xiāng)大夫也?!?/div>
《國語辭典》:繁纓(繁纓)  拼音:fán yīng
諸侯車馬上的裝飾?!犊鬃蛹艺Z。正論解》:「衛(wèi)人以邑賞仲叔于奚,于奚辭,請曲懸之樂,繁纓以朝,許之,書在三官?!?/div>
分類:諸侯帝王
《漢語大詞典》:命卿
(1).由天子所任命的諸侯之卿。左傳·成公二年:“不使命卿鎮(zhèn)撫王室?!?楊伯峻 注:“‘命卿’,由 周 王室加以任命之卿。《禮記·王制》:‘大國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于天子?!梢姟洹贫戎话??!?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王嘉傳》:“‘故繼世立諸侯,象賢也?!m不能盡賢,天子為擇臣,立命卿以輔之?!?顏師古 注:“命卿,命於天子者也?!?br />(2). 漢 代縣丞、縣尉皆受命于朝廷,故亦稱命卿。漢官儀卷上:“大縣,丞、左右尉,所謂命卿三人。小縣,一尉、一丞,命卿二人。”
《國語辭典》:不祿(不祿)  拼音:bù lù
1.古稱士死為「不祿」,意指不再享有俸祿?!抖Y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br />2.年少而死。禮記。曲禮下:「壽考曰『卒』、短折曰『不祿』?!固?。孔穎達。正義:「此并是有德未經(jīng)仕而死者之稱也?!粲械虏皇?,老而死者從大夫之稱,故曰『卒』也;若少而死者,則從士之稱,故曰『不祿』?!?br />3.泛指死亡?!秶Z。晉語二》:「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祿,喪亂并臻?!谷龂鴧?。韋昭。注:「禮,君死赴于他國曰:『寡君不祿』,謙也?!埂洞笏涡瓦z事。元集》:「未幾一年,司馬光不祿;章惇等入相,再行新法?!?/div>
《漢語大詞典》:頒朔(頒朔)
古代帝王于每年季冬把來年的歷日布告天下諸侯,謂之“頒朔”。語本《周禮·春官·大史》:“頒告朔于邦國?!?鄭玄 注:“天子頒朔于諸侯,諸侯藏之祖廟?!?宋 曾鞏 《謝熙寧十年歷日表》:“故頒朔之舊章,為守邦之先務(wù)?!?元 耶律楚材 《和摶霄韻代水陸疏文因其韻為詩》之二:“顒觀頒朔施仁政,竚待更元布德音?!?/div>
《漢語大詞典》:四輩(四輩)
(1).主持四時助祭的諸侯之長。《公羊傳·桓公元年》“諸侯時朝乎天子” 漢 何休 注:“王者亦貴得天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職,故分四方諸侯為五部,部有四輩,輩主一時。”
(2).眾人,四方之人。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僧竺曇蓋》:“ 漢 沙門 竺曇蓋 , 秦郡 人也。真確有苦行,持鉢振錫,取給四輩?!?唐 劉禹錫 《袁州萍鄉(xiāng)縣楊岐山故廣禪師碑》:“十方四輩,瞻禮於斯?!?元 范梈 《奉寄翰林鄧侍講》詩:“閉門讀書古都市,四輩冠蓋方隆隆。”
(3).佛教語。指佛、菩薩、圓覺、聲聞。資治通鑒·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夫佛以謙卑自牧,忠虔為道,寧有屈膝四輩而簡禮二親,稽顙耆臘而直體萬乘者哉!” 胡三省 注:“釋氏有所謂戒外四圣:佛,一也;菩薩,二也;圓覺,三也;聲聞,四也。亦謂之四輩。”
(4).佛教語。指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即僧、尼及在家奉佛的男、女。百喻經(jīng)·三重樓喻:“譬如世尊四輩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寶,懶惰懈怠。”
《國語辭典》:廢立(廢立)  拼音:fèi lì
廢除舊王另立新君。《三國演義》第三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
《漢語大詞典》:眾士(衆(zhòng)士)
(1).古代泛指諸侯臣僚,各級官吏。書·胤征:“爾眾士,同力王室。” 孔 傳:“以天子威命,督其士眾使用命。”書·大禹謨:“肆予以爾眾士,奉辭伐罪?!?br />(2).指貴臣以外諸臣。《禮記·喪大記》:“眾士疏食水飲?!?鄭玄 注:“眾士,所謂眾臣?!眳⒁姟?眾臣 ”。
(3).泛指讀書人。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夫特達而相知者,千載之一遇也;招賢而處友者,眾士之常路也?!?/div>
《漢語大詞典》:眾臣(衆(zhòng)臣)
貴臣身份以外之臣。即眾士。儀禮·喪服:“公士大夫之眾臣,為其君布帶繩屨?!?span id="amiaa2k" class="book">《儀禮·喪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貴臣,其餘皆眾臣也?!?/div>
《漢語大詞典》:參會(參會)
三者會合。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神喪則髣髴,髣髴則參會不一。” 陶弘景 注:“參會,謂志心神三者之交會也?!庇种溉龂T侯相會。 晉 杜預(yù) 《〈春秋左氏傳〉序》:“二曰‘志而晦’。約言示制,推以知例。參會不‘地’,與謀曰‘及’之類是也?!?陸德明 釋文:“參,士南反,又音三?!?/div>
《國語辭典》:羔裘  拼音:gāo qiú
《詩經(jīng)》的篇名:(1)〈鄭風(fēng)〉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羔裘,刺朝也。」朱傳以為美其大夫之詩。首章二句為:「羔裘如濡,洵直且侯。」(2)〈唐風(fēng)〉的篇名。共二章。根據(jù)〈詩序〉:「羔裘,刺時也。」或亦指愛美其在位者之詩。首章二句為:「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3)〈檜風(fēng)〉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羔裘,大夫以道去其君也?!故渍露錇椋骸父狒缅羞b,狐裘以朝?!?/div>
《國語辭典》:蝥弧  拼音:máo hú
一種旗子的名稱?!蹲髠鳌k[公十一年》:「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固?。盧綸 和張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一:「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div>
分類:諸侯軍旗
《漢語大詞典》:連率(連率)
(1).連帥。古代十國諸侯之長。 唐 柳宗元 《梓人傳》:“外薄四海,有方伯連率?!?宋 王安石 《周秦本末論》:“制方伯、連率之職?!?br />(2). 新 朝官職名,相當(dāng)于太守。漢書·王莽傳中:“ 莽 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卒正、連率、大尹,職如太守?!?span id="awui0yk" class="book">《后漢書·馬援傳》:“及 莽 敗, 援 兄 員 時為 增山 連率?!?李賢 注:“連率亦太守也?!焙笠喾悍Q地方長官。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公之桑梓,本於此地,再為連率,頻仍衣錦?!?br />(3).統(tǒng)帥;盟主。《梁書·元帝紀》:“粵以不佞,謬董連率,遠惟國艱,不遑寧處?!?span id="miegage" class="book">《舊唐書·劉仁軌傳》:“臣蒙陛下曲重天奬,棄瑕録用,授之刺舉,又加連率?!?/div>
《漢語大詞典》:公乘
(1).王室或諸侯國的兵車。《左傳·文公二年》:“囚呼, 萊駒 失戈, 狼瞫 取戈以斬囚,禽之以從公乘?!?br />(2).指驛車。舊唐書·德宗紀下:“丙申,諸州準(zhǔn)例薦隱居丘園不求聞達 蔡廣成 等九人,各授試官,令給公乘,到京日量才敍用?!?br />(3).爵位名。為二十等爵的第八級。墨子·號令:“官吏豪杰與計堅守者,士人及城上吏比五官者,皆賜公乘?!?span id="6qo4o2a" class="book">《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八公乘?!?顏師古 注:“言其得乘公家之車也?!?span id="usm0w6e" class="book">《漢書·王子侯表上》:“ 元壽 二年五月甲子,侯 勛 以 廣 玄孫之孫 長安 公乘紹封‘千戶’?!?顏師古 注:“公乘,第八爵也?!?br />(4).復(fù)姓。 唐 代詩人有 公乘億 。見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公乘億。
《漢語大詞典》:臺門(臺門)
高貴的門第。
(1).古代天子、諸侯宮室的門。因以土臺為基,故稱。禮記·禮器:“天子、諸侯臺門,此以高為貴也?!?span id="wqqmqqw" class="book">《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孔穎達 疏:“兩邊起土為臺,臺上架屋,曰臺門?!?br />(2).泛指高大的門。 清 翟灝 通俗編·居處:“凡高大之門,時俗漫呼之曰臺門,雖未嘗有筑土為基之實,而其名僭矣?!?br />(3).城門。 晉 崔豹 古今注·都邑:“城門皆筑土為之。累土曰臺,故亦謂之臺門也?!?span id="gcqqwkc" class="book">《南史·朱異傳》:“每迫曛黃,慮臺門將闔,乃引其鹵簿自宅至城,使捉城門停留管籥?!?/div>
《漢語大詞典》:藉田
古代天子、諸侯征用民力耕種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諸侯躬耕藉田,以示對農(nóng)業(yè)的重視。藉,通“ 籍 ”。《漢書·文帝紀》:“夫農(nóng),天下之本也,其開藉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三國 魏 曹植 《藉田說》之一:“春耕於藉田,郎中令侍寡人焉?!?宋 蘇軾 《元祐三年春貼子詞·皇帝閣》之四:“蒼龍掛闕農(nóng)祥正,父老相呼看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