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95,分47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家令
會(huì)盟
頖宮
微管
同會(huì)
嬪嬙
魯邦
冠禮
邦伯
苴茅
主君
告至
奉朝請(qǐng)
某屏
分國
《漢語大詞典》:家令
(1).猶家規(guī)。新唐書·穆寧傳:“ 寧 居家嚴(yán),事寡姊恭甚。嘗譔家令訓(xùn)諸子,人一通。”
(2).官名。 漢 代皇家的屬官,主管家事,諸侯國亦設(shè)此職。后世僅有太子家令。史記·高祖本紀(jì):“ 高祖 五日一朝 太公 ,如家人父子禮。 太公 家令説 太公 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span id="00wqqws" class="book">《后漢書·鮮卑傳》:“ 投鹿侯 不聽,遂棄之。妻私語家令收養(yǎng)焉,名 檀石槐 ?!?span id="gwook02"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董卓傳》:“ 卓 遷相國,封 郿侯 ,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又封 卓 母為 池陽君 ,置家令、丞?!?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陌上桑:“ 邯鄲 女子 秦 姓名 羅敷 為邑人千乘 王仁 妻, 仁 后為 趙王 家令?!?/div>
《國語辭典》:會(huì)盟(會(huì)盟)  拼音:huì méng
古代諸侯間的集會(huì)訂約?!稘h書。卷二一。律歷志上》:「朝聘會(huì)盟,易大業(yè)之本也。」?jié)h。賈誼過秦論〉:「諸侯恐懼,會(huì)盟而謀弱秦。」
《國語辭典》:頖宮(頖宮)  拼音:pàn gōng
周代諸侯的學(xué)宮?!抖Y記。王制》:「天子曰『辟廱』,諸侯曰『頖宮』?!挂卜Q為「泮宮」。
《漢語大詞典》:微管
(1). 春秋 時(shí), 管仲 相 齊桓公 ,霸諸侯,一匡天下, 孔子 曰:“微 管仲 ,吾其被髮左衽矣。”語見《論語·憲問》。后遂用為頌揚(yáng)功勛卓著的大臣的典故。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修張良廟教》:“夫盛德不泯,義存祀典。微 管 之嘆,撫事彌深?!?宋 陸游 《雨夜書感》詩之一:“羣胡穴中原,令人嘆微 管 。” 宋 劉克莊 《賀新郎·杜子昕凱歌》詞:“不論 周郎 并 幼度 ,便 仲尼 復(fù)起嗟微 管 ?!币嘤靡源Q 管仲 。《宋書·謝靈運(yùn)傳》:“ 靈運(yùn) 罪釁累仍,誠合盡法。但 謝玄 勛參微 管 ,宜宥及后嗣,可降死一等,徙付 廣州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詩:“阽危賴宗袞,微 管 寄明牧?!?南朝 梁 任昉 《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至於道被如仁,功參微 管 ,本宜在常均之外?!?br />(2).猶言見識(shí)淺陋狹小。常用作謙詞。《宋書·彭城王義康傳》:“臣以頑昧,獨(dú)獻(xiàn)微管,所以勤勤懇懇,必訴丹誠者,實(shí)恐 義康 年窮命盡,奄忽于南,遂令陛下有棄弟之責(zé)?!?/div>
《漢語大詞典》:同會(huì)(同會(huì))
(1).指與會(huì)結(jié)盟之諸侯。 漢 劉向 說苑·修文:“諸侯五月而葬,同會(huì)畢至?!?br />(2).猶會(huì)合。南齊書·柳世隆傳:“ 太祖 之謀渡 廣陵 也,令 世祖 率眾下,同會(huì)京邑?!?/div>
《國語辭典》:嬪嬙(嬪嬙)  拼音:pín qiáng
古代宮中的女官。《左傳。昭公三年》:「君若不棄敝邑,而辱使董振擇之,以備嬪嬙,寡人之望也?!箷x。杜預(yù)。注:「嬪、嬙,婦官?!埂度龂尽>砹?。吳書。潘浚陸凱傳。陸凱》:「今中宮萬數(shù),不備嬪嬙,外多鰥夫,女吟于中?!?/div>
《漢語大詞典》:魯邦(魯邦)
指 魯國 。 周 朝所封的諸侯國。后用以指 魯 地。《詩·魯頌·閟宮》:“ 泰山 巖巖, 魯邦 所詹。” 唐 韓愈 《奉酬天平馬十二仆射》詩:“威令加 徐 土,儒風(fēng)被 魯邦 ?!?何薳 《春渚紀(jì)聞·徐氏父子俊偉》引 宋 徐端崇 詩:“ 魯邦 司寇陳義高,三閭大夫心徒勞?!?/div>
《國語辭典》:冠禮(冠禮)  拼音:guàn lǐ
古代男子的成年儀式。古代男子未成年前束發(fā)而不戴帽,至二十歲成年時(shí)才由長(zhǎng)輩為其梳發(fā),戴上新帽。此一紀(jì)念儀式即稱為「冠禮」?!抖Y記。冠義》:「古者冠禮,筮日筮賓,所以敬冠事?!?/div>
《國語辭典》:邦伯  拼音:bāng bó
一方諸侯之長(zhǎng)。《書經(jīng)。盤庚下》:「嗚呼!邦伯、師長(zhǎng)、百執(zhí)事之人,尚皆隱哉!」后泛稱各地方的長(zhǎng)官。《唐詩紀(jì)事。卷二二。元結(jié)》:「得結(jié)輩十?dāng)?shù)公,落落參錯(cuò)天下,為邦伯,萬物吐氣,天下少安可待矣?!挂卜Q為「方伯」。
《漢語大詞典》:苴茅
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shí),用該方顏色的泥土,覆以黃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為分封土地的象征。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孔 傳:“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燾以黃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潔,黃取王者覆四方?!?陸德明 釋文:“燾,覆也;苴,包裹也?!?span id="2o2i0qk" class="book">《后漢書·宦者傳序》:“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蓋以十?dāng)?shù)?!?李賢 注:“封諸侯各以其方色土,苴以白茅,而分銅虎符也?!?宋 陸游 《新黏竹隔作暖閣》詩:“已勝展鉢三椽下,莫羨苴茅萬戶封?!?清 王廣心 《大梁行送林平子》:“ 大梁 昔當(dāng)全盛日,裂土苴茅建宗室?!?/div>
《漢語大詞典》:主君
(1).對(duì)一國之主的稱呼。墨子·貴義:“且主君亦嘗聞 湯 之説乎?”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 樂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唐 元結(jié) 《元謨》:“或曰公知圣人之道。天子聞之,咨而問焉。公謝曰:‘臣生自山野……主君所問,臣安能知?請(qǐng)説所聞,惟主君聽之?!?唐 李商隱 《重有感》詩:“玉帳牙旗得上游,安危須共主君憂?!?br />(2).指諸侯互相聘問的主國之君。周禮·秋官·司儀:“賓繼主君,皆如主國之禮?!?span id="qyikcue" class="book">《禮記·聘義》:“使者聘而誤,主君弗親饗食也,所以愧厲之也?!?孔穎達(dá) 疏:“來聘使者行聘之時(shí)禮有錯(cuò)誤,則主國之君不親自饗食以接賓?!?br />(3).對(duì)卿大夫的稱呼。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齊侯 使 高張 來唁公,稱主君?!?杜預(yù) 注:“比公於大夫?!?元 楊梓《豫讓吞炭》第一折:“﹝ 絺疵 云﹞某奉主人令,著我去請(qǐng)三家( 韓 、 魏 、 趙 )主君,來赴 蘭臺(tái) 之宴?!?br />(4).對(duì)一家之主的稱呼。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失教之家,閽寺無禮,或以主君寢食嗔怒,拒客未通?!?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故 素 將去,其辭也苦;駱將去,其鳴也哀。此人之情也,馬之情也,豈主君獨(dú)無情哉?”
(5).對(duì)人的敬稱。史記·蘇秦列傳:“﹝ 韓王 ﹞曰:‘寡人雖不肖,必不能事 秦 。今主君( 蘇秦 )詔以 趙王 之教,敬奉社稷以從?!?司馬貞 索隱:“禮,卿大夫稱主。今嘉 蘇子 合從諸侯,褒而美之,故稱曰主?!?br />(6).道家謂根本。《參同契》上篇:“應(yīng)度育種,陰陽之原。寥廓恍惚,莫知其端。先迷失軌,后為主君。” 袁仁林 注:“倡先首動(dòng),則迷失柔順之軌;居后處靜,乃得陽之主也。”
《漢語大詞典》:告至
(1).古代帝王封禪或出巡時(shí)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禮。書·舜典“歳二月,東巡守,至于 岱宗 ,柴” 孔 傳:“班瑞之明月,乃順春東巡 岱宗 ……燔柴祭天告至。”新唐書·禮樂志四:“又為告至壇,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羣神?!?span id="s2qik0q" class="book">《宋史·禮志十七》:“巡幸之制, 唐 《開元禮》有告至、肆覲、考制度之儀?!?br />(2).古代天子、諸侯外出返回時(shí),祭告祖廟并與群臣一起飲酒的禮儀。又稱“飲至”。左傳·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廟,反行飲至” 唐 孔穎達(dá) 疏:“孝子之事親也,出必告,反必面,事死如事生,故出必告廟,反必告至……行言告廟,反言飲至,以見至有飲,而行無飲也?!眳⒁姟?告廟 ”、“ 飲至 ”。
《漢語大詞典》:奉朝請(qǐng)(奉朝請(qǐng))
古代諸侯春季朝見天子叫朝,秋季朝見為請(qǐng)。因稱定期參加朝會(huì)為奉朝請(qǐng)。 漢 代退職大臣、將軍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請(qǐng)名義參加朝會(huì)。 晉 代以奉車、駙馬、騎三都尉為奉朝請(qǐng), 南北朝 設(shè)以安置閑散官員, 隋 初罷之,另設(shè)朝請(qǐng)大夫、朝請(qǐng)郎,為文散官。漢書·霍光傳:“ 光 兩女壻為東西宮衛(wèi)尉,昆弟諸壻外孫皆奉朝請(qǐng)。”東觀漢記·鄧禹傳:“官罷以列侯就第,位特進(jìn),奉朝請(qǐng)?!?span id="emowwo0" class="book">《梁書·沈約傳》:“﹝ 約 ﹞起家奉朝請(qǐng)?!?span id="qgikkak" class="book">《周書·魏玄傳》:“﹝ 玄 ﹞ 普泰 中,除奉朝請(qǐng)?!?/div>
《漢語大詞典》:某屏
古代諸侯之于天子,對(duì)其所守某邊邑,稱為某屏。屏,屏藩。禮記·玉藻:“諸侯之於天子……其在邊邑,曰某屏之臣某?!?孔穎達(dá) 疏:“謂在九州之外,邊鄙之邑,自稱於天子云某屏之臣某。”
《漢語大詞典》:分國(分國)
(1).區(qū)分諸侯國的行政區(qū)域。周禮·夏官·量人:“是人掌建國之灋,以分國為九州?!?br />(2).劃分都城的行政區(qū)域。管子·立政:“分國以為五鄉(xiāng),鄉(xiāng)為之師;分鄉(xiāng)以為五州,州為之長(zhǎng)?!?/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