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11,分48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霸王
來王
東周
連帥
細君
會朝
上征
今王
歸寧
顯相
方國
治朝
庶邦
分茅
述職
《國語辭典》:霸王  拼音:bà wáng
1.霸者與王者。古稱有天下者為王,諸侯中最強大者為霸。《左傳。閔公元年》:「親有禮,因重固,間攜貳,覆昏亂,霸王之器也?!?br />2.霸者的尊稱。《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乖jP漢卿《魯齋郎》第二折:「你、你、你,做了個別霸王自刎虞姬。」
3.行為專橫的人。《水滸傳》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銷金帳,花和尚大鬧桃花村?!埂都t樓夢》第六二回:「可惜這么一個人,沒父母,連自己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來,偏又賣與了這個霸王?!?/div>
《漢語大詞典》:來王(來王)
指古代諸侯定期朝覲天子。書·大禹謨:“無怠無荒,四夷來王?!?孔 傳:“言天子常戒慎無怠惰荒廢,則四夷歸往之?!?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南齊書·蕭赤斧傳》:“ 世祖 嗣興,增光前業(yè),云雨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舉踵來王,交臂納貢?!?何啟 胡禮垣 《新政論議》:“修文德以服遠人,來享來王著其效。”
《國語辭典》:東周(東周)  拼音:dōng zhōu
朝代名。(西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東遷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舊都之東,史稱為「東周」。
《漢語大詞典》:連帥(連帥)
(1).古代十國諸侯之長。禮記·王制:“十國以為連,連有帥?!?span id="uogccw4" class="book">《漢書·刑法志》:“十國為連,連有帥……連帥比年簡車。” 唐 柳宗元 《封建論》:“於是有方伯、連帥之類,則其爭又有大者焉。”
(2).泛稱地方高級長官。 唐 代多指觀察使、按察使。 北周 庾信 《周隴右總管長史贈太子少保豆盧公神道碑》:“尋加侍中,外總連帥,威振百城。” 唐 崔立言 《醉中謔浙江廉使》詩:“山夫留意向丹梯,連帥邀來出藥畦?!?清 孔尚任 《神傘行》:“又見節(jié)制大連帥,皂蓋一雙夾道馳?!?/div>
《國語辭典》:細君(細君)  拼音:xì jūn
妻子?!稘h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復賜酒一石,肉百斤,歸遺細君。」《文選。揚雄。解嘲》:「司馬長卿竊貲于卓氏,東方朔割炙于細君?!?/div>
分類:諸侯
《國語辭典》:會朝(會朝)  拼音:huì cháo
1.諸侯、群臣朝見盟主或天子?!蹲髠?。昭公十六年》:「會朝之不敬,使命之不聽?!?br />2.在朝廷相會。《莊子。外物》:「君曰:『漁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會朝?!弧?/div>
《漢語大詞典》:上征
(1).上升。《楚辭·離騷》:“駟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風余上征?!?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飛陛揭孽,緣云上征?!?明 烏斯道 《澤畔》詩:“上征天無風,遠游橐無金?!?br />(2).引申為向前發(fā)展。 魯迅 《墳·人之歷史》:“雖后世學人,或更上征而無底極,然十九世紀末之言進化者,固已大就于斯人矣?!?br />(3).謂溯流而上。 漢 馮衍 《顯志賦》:“浮 江河 而入海兮,泝 淮 濟 而上征?!?唐 李白 《丁都護歌》:“ 云陽 上征去,兩岸饒商賈?!?br />(4).指 春秋 時 吳 、 越 、 楚 諸國征伐中原各諸侯國。國語·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宋 、 鄭 、 魯 、 衛(wèi) 、 陳 、 蔡 執(zhí)玉之君皆入朝?!?/div>
《漢語大詞典》:今王
周 代稱諸侯無謚號者。 唐 劉知幾 史通·稱謂:“至若諸侯無諡者, 戰(zhàn)國 已上謂之今王。天子見黜者, 漢 魏 已后,謂之少帝?!?/div>
分類:諸侯謚號
《漢語大詞典》:歸寧(歸甯)
見“ 歸寧 ”。
《漢語大詞典》:顯相(顯相)
謂有名望的公卿諸侯參加助祭。《詩·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鄭玄 箋:“顯,光也,見也……諸侯有光明著見之德者來助祭?!?朱熹 集傳:“顯,明;相,助也?!?宋 蘇轍 《代張公謝南郊加恩表》:“上自股肱之列,下同筦庫之微。嘉其顯相之勤,録其駿奔之助?!?明 宋濂 《代祀高麗國山川記》:“某日甲子,為壇三成於南門外,攝行祀事。其國王 王顓 暨諸陪臣先后駿奔,以竭顯相之義?!?/div>
《國語辭典》:方國(方國)  拼音:fāng guó
四方諸侯之國?!对娊?。大雅。大明》:「厥德不回,以受方國?!?/div>
《漢語大詞典》:治朝
(1).古代天子諸侯三朝之一。在路門外,司士掌之,為每日視朝之所。周禮·天官·大宰:“王眡治朝,則贊聽治?!?鄭玄 注:“治朝,在路門外,羣臣治事之朝?!?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周 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外朝,詢大事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曰內朝,亦曰燕朝?!眳⒁姟?三朝 ”。
(2).政治清明的朝代。 宋 陳師道 《題王平甫帖》詩:“可恨治朝無此老,卻嫌晚進不同生?!?明 李夢陽 《空同子·治道》:“故治朝君子七、小人三,不害其治。”
《國語辭典》:三朝  拼音:sān cháo
1.古代天子、諸侯處理政事的場所,分為外朝、內朝、燕朝。《周禮。秋官。朝士》漢。鄭玄。注:「周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內朝之在路門內者,或謂之燕朝?!?br />2.三個朝代或三個帝王。宋。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div>
《國語辭典》:三朝  拼音:sān zhāo
1.正月初一為一歲年、月、日之始,故稱正月初一為「三朝」?!稘h書。卷八一??坠鈧鳌罚骸笟q之朝,曰三朝?!固?。顏師古。注:「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埂段倪x。班固。東都賦》:「春王三朝,會同漢京?!?br />2.三日、三天。唐。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br />3.俗稱新婚、產后第三天。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育子》:「三朝與兒落臍炙囟?!乖J龑殹肚锖鷳蚱蕖返谝徽郏骸鸽m沒甚房奩送,倒也落的三朝吃喜筵。」
《國語辭典》:庶邦  拼音:shù bāng
屬地,國家除了本身領土外所統(tǒng)治管理的土地。宋。無名氏《梅妃傳》:「會嶺表使歸,妃問左右:『何處驛使來,非梅使耶?』對曰:『庶邦貢楊妃荔實使來?!弧?/div>
分類:諸侯
《國語辭典》:分茅  拼音:fēn máo
天子分封土地給諸侯?!稌x書。卷五九。列傳。汝南王亮》:「有晉郁興,載崇藩翰,分茅錫瑞,道光恒典,儀臺飾袞,禮備彝章。」
《國語辭典》:述職(述職)  拼音:shù zhí
向長官報告所任職務。《孟子。梁惠王下》:「述職者,述所職也?!埂段倪x。司馬相如。上林賦》:「使諸侯納貢者,非為財幣,所以述職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