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6典故 5詞典 71
《漢語大詞典》:誚辱(誚辱)
譏諷和侮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滍水:“ 苞 墓萬古,祗彰誚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仙人島:“屢受誚辱,自恐不見重於閨闥?!?/div>
分類:譏諷侮辱
《漢語大詞典》:誚姍(誚姍)
諷刺;譏笑。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戚友共誚姍之?!?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堪輿》:“既而辭去,以煤炭大書一火字於碑陰, 張 見之,誚姍不已?!?/div>
分類:諷刺譏笑
《漢語大詞典》:誚項(誚項)
指 鴻門 宴上 樊噲 斥責(zé) 項羽 的故事。見史記·項羽本紀(jì)漢書·樊噲傳。 晉 陸機(jī) 《漢高祖功臣頌》:“聳顏誚 項 ,掩淚悟主?!?/div>
《漢語大詞典》:嗟誚(嗟誚)
感嘆譏誚。宋書·謝莊傳:“選官裁病,即嗟誚滿道?!?唐 陸贄 《奏論裴延齡奸蠹書》:“若不以時省察,得無使后代嗟誚,又甚 趙高 者乎?”
分類:感嘆譏誚
《分類字錦》:圓頰誚梨(圓頰誚梨)
韓偓 素姿凌白柰,圓頰誚紅梨。
分類:
《漢語大詞典》:訾誚(訾誚)
非議譏嘲。 清 戴名世 《老子論上》:“自 孔子 沒而出而惑世誣民者有兩家,曰老曰佛,為后世儒家之所訾誚?!?/div>
分類:非議譏嘲
《國語辭典》:貽誚多方(貽誚多方)  拼音:yí qiào duō fāng
受各方的責(zé)備。宋。蘇舜欽〈杜公謝官表〉:「塵污近輔,貽誚多方,績效不揚,譏議上徹?!?/div>
《漢語大詞典》:負(fù)誚(負(fù)誚)
受到譏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彼實博徒,輕言負(fù)誚,況乎文士,可妄談哉!”
分類:譏笑
《漢語大詞典》:詬誚(詬誚)
辱罵和譏諷。 郭沫若 《董老行》:“當(dāng)年 孔 孟 不謂然,今日盟邦常詬誚?!?/div>
分類:辱罵譏諷
《漢語大詞典》:調(diào)誚(調(diào)誚)
猶調(diào)笑。 唐 蔣防 《霍小玉傳》:“見 鮑 果從內(nèi)出來,遙笑曰:‘何等兒郎,造次入此?’生調(diào)誚未畢,引入中門?!?張友鶴 注:“調(diào)誚:嘲笑,説俏皮話?!眳⒁姟?調(diào)笑 ”。
分類:調(diào)笑
《國語辭典》:調(diào)笑(調(diào)笑)  拼音:tiáo xiào
戲謔嘲笑?!段倪x。謝靈運。擬鄴中集詩。應(yīng)玚詩》:「調(diào)笑輒酬答,嘲謔無慚沮。」唐。李白陌上桑〉詩:「不知誰家子,調(diào)笑來相謔?!?/div>
《韻府拾遺 嘯韻》:欺誚(欺誚)
大唐西域記:濫波國人尚歌詠,志性怯弱,情懷絕詐,更相欺誚。
《韻府拾遺 肴韻》:誚聱(誚聱)
唐書元結(jié)傳:自釋篇云:彼誚其聱者,為其不相從聽,不相鉤加,帶笭箵而盡船,獨聱牙而揮車。
《漢語大詞典》:誚諷(誚諷)
譏笑和諷刺。 端木蕻良 《鴜鷺湖的憂郁》:“那一個誚諷的:‘“燒餅”也當(dāng)不得月餅呵。’”
《漢語大詞典》:誚呵(誚呵)
責(zé)備;呵斥。如:誚呵之詞。
《漢語大詞典》:誚嘩(誚譁)
怒責(zé)喧鬧。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獨不怕海神唾駡,波臣誚譁?!?/div>
分類: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