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漢陰誚(漢陰誚)
指 子貢 過 漢 陰時受到一灌畦老人譏嘲的典實。 唐 奚賈 《嚴陵灘下寄常建》詩:“已息 漢 陰誚,且同 濠 上觀?!眳⒁姟?漢陰機 ”。
《漢語大詞典》:漢陰機(漢陰機)
指 漢陰丈人 所斥笑的“機心”。語本莊子·天地:“ 子貢 南游於 楚 ,反於 晉 ,過 漢 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 子貢 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唐 陳子昂 《題田洗馬游巖桔槔》詩:“誰憐 北陵 客,未息 漢 陰機?!?唐 杜甫 《登舟將適漢陽》詩:“ 鹿門 自此往,永息 漢 陰機?!?/div>
分類:丈人機心
《漢語大詞典》:訕誚(訕誚)
譏笑嘲諷。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以 田文鏡 之嚴苛明察,而 王 則面加訕誚, 楊 則誘以巽言?!?/div>
分類:譏笑嘲諷
《漢語大詞典》:誚嗤(誚嗤)
嗤笑;譏笑。 明 劉基 《為張生題趙仲穆畫馬》詩:“ 杜陵 寒儒怕苦飢,枉使 韓干 遭誚嗤。”
分類:嗤笑譏笑
《漢語大詞典》:誚毀(誚毀)
譏笑和毀謗。 南朝 宋 慧琳 《龍光寺竺道生法師誄》:“不獨抵峙,誚毀多聞?!?/div>
分類:譏笑毀謗
《漢語大詞典》:誚石(誚石)
楚 人 卞和 得玉璞,先后獻之 厲王 、 武王 ,二王均輕信玉人之言,將“寶玉而題之以石”,以 和 為誑,而刖其雙足。及 文王 即位, 和 又抱璞哭于 楚山 下,王聞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玉,名曰 和氏 璧。事見韓非子·和氏。后遂用作典故,以“誚石”譏諷為政者不識賢才。 唐 黃滔 《盧員外潯啟》:“韻匪擲金,理宜誚石。”
《漢語大詞典》:誚笑(誚笑)
譏笑。 明 黃淳耀 《與龔智淵書》:“若輩無知,一任誚笑可也。”
分類:譏笑
《漢語大詞典》:誚噪(誚譟)
譴責和譏刺。后漢書·方術傳論:“至乃誚譟遠術,賤斥國華,以為力詐可以救淪敝,文律足以致寧平。”
分類:譴責譏刺
《漢語大詞典》:陵誚(陵誚)
欺凌斥責。 唐 孫虔禮 《書譜》:“或以年識自高,輕至陵誚。”
分類:欺凌斥責
《漢語大詞典》:侮誚(侮誚)
以輕慢的態(tài)度加以譏嘲。 唐 薛用弱 集異記·丁巖:“虎在深坑,無施勇力。 巖 遂俯而下視,加以侮誚?!?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九:“ 王琪 性滑稽,多所侮誚,及 乘 死, 琪 為輓詞,有‘最是蕭蕭句,無人繼后風’,蓋謂是耳?!?/div>
《漢語大詞典》:雅誚(雅誚)
風雅的譏嘲。 宋 邵雍 《西晉吟》:“題品人才憑雅誚,雌黃時事用風流?!?/div>
分類:風雅譏嘲
《漢語大詞典》:痛誚(痛誚)
嚴厲責備。新唐書·李紳傳:“ 紳 族子 虞 ,有文學名,隱居 華陽 ,自言不愿仕……及 耆 ( 柏耆 )為拾遺, 虞 以書求薦, 紳 惡其無立操,痛誚之?!?/div>
分類:嚴厲責備
《漢語大詞典》:尤誚(尤誚)
過失與譴責。《北史·楊椿傳》:“汝等若能存禮節(jié),不為奢淫驕慢,假不勝人,足免尤誚,足成名家?!?/div>
分類:過失譴責
《漢語大詞典》:誹誚(誹誚)
非議,譏誚。 南朝 齊 蕭子良 《凈住子凈行法門·極大慚愧門》:“高言興色,誹誚往還,儀容傲佷,初無謙遜?!?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既示人以可疑之端,則雖無所誹誚,亦可加以羅織?!?/div>
分類:非議譏誚
《高級漢語詞典》:誚謗
譏誚毀謗
《漢語大詞典》:誚?。ㄕV薄)
譏刺和輕視。 明 李贄 初潭集·君臣三·能言之臣:“ 許 初刺 劉 ,最誚薄得好?!?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任秀:“母勸令設帳,而人終以其蕩無檢幅,咸誚薄之?!?/div>
分類:譏刺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