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383
典故
57
詞典
1146
分類詞匯
4
佛典
156
其它
20
共1383,分93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8
9
10
11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告語
虛語
吉語
苦語
片語
學(xué)語
語錄
三語
絮語
上語
吳語
語聲
別語
蛩語
鈴語
《國語辭典》:
告語(告語)
拼音:
gào yǔ
告訴?!妒酚洝>硪欢??;鼈鳌q疑賹O補西門豹傳》:「至為河伯娶婦時,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來告語之,吾亦往送女?!?/div>
分類:
告語
文體
告訴
類別
述說
門下
詔令
上告
下者
奏議
書牘
同輩
鬼神
四類
《漢語大詞典》:
虛語(虛語)
(1).假話;空話。
《
列子·周穆王
》
:“古之真人,其覺自忘,其寢不夢,幾虛語哉。” 漢
鄒陽
《獄中上梁王書》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 南朝 梁
江淹
《詣建平王上書》
:“下官聞‘仁不可恃,善不可依’,謂徒虛語,乃今知之?!?明
劉基
《發(fā)普濟(jì)過明覺寺至深居記》
:“人言天下名山水,多為浮屠所占,豈虛語哉?”
(2).不用典故的語句。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
:“近 任昉 、 王元長 等,辭不貴奇,競須新事,爾來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div>
分類:
假話
用典
空話
語句
《漢語大詞典》:
吉語(吉語)
好消息;吉祥的言辭。
《
漢書·陳湯傳
》
:“不出五日,當(dāng)有吉語聞?!?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
詩:“聞子高第日,正從相公喪。哀情逢吉語,惝怳難為雙?!?宋
陸游
《古別離》
詩:“ 紫姑 吉語元無據(jù),況憑瓦兆占?xì)w日?!?清
沈初
《西清筆記·記職志》
:“一屏擬吉語四字為題,又作四言八句頌,署名題其上?!?韋君宜
《犧牲者的自白》
:“按照卜來的吉語,他一兩個月就會回來?!?/div>
分類:
好消息
吉祥
言辭
《漢語大詞典》:
苦語(苦語)
猶苦言。 南朝 梁
劉孝綽
《棲隱寺碑》
:“苦語軟言,隨方弘訓(xùn)?!?宋
蘇軾
《送歐陽推官赴華州監(jiān)酒》
詩:“臨分出苦語,愿子書之笏。” 清
黃景仁
《明州客夜懷味辛稚存卻寄》
詩:“各抱百年憂,念我更惻惻??嗾Z猶在耳,形影儵以隔?!?/div>
《國語辭典》:
片語(片語)
拼音:
piàn yǔ
1.簡短的話?!段墨I(xiàn)通考。卷一七六。經(jīng)籍考三》:「然言出圣賢之口,則單辭片語,皆有妙理。」《醒世恒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更兼他腹中全無滴墨,紙上難成片語,偏好攀今掉古,賣弄才學(xué)。」
2.西文語法里指語句中由幾個詞構(gòu)成的語法單位。通常不包括含有動詞的詞組。如「在花園里」、「實際上」。
分類:
簡短
《漢語大詞典》:
學(xué)語(學(xué)語)
學(xué)習(xí)語言;學(xué)習(xí)說話。 漢 桓寬
《
鹽鐵論·遵道
》
:“文學(xué)結(jié)髮學(xué)語,服膺不舍?!?晉
陶潛
《和郭主簿》
:“弱子戲我側(cè),學(xué)語未成音?!?唐
杜甫
《戲作花卿歌》
:“ 成都 猛將有 花卿 ,學(xué)語小兒知姓名。” 宋
陸游
《喜小兒輩到行在》
詩:“ 阿綱 學(xué)書蚓滿幅, 阿繪 學(xué)語鶯囀木?!?/div>
分類:
學(xué)語
學(xué)習(xí)
《國語辭典》:
語錄(語錄)
拼音:
yǔ lù
言論的實錄或摘錄。佛家祖師說法時,僧徒直接記載問答口語,以白話敘述,不加文飾,稱為「語錄」。后宋代儒者講學(xué),門人弟子所記下的語言筆錄,也稱為「語錄」,如《朱子語錄》。宋。
陸游
跋兼山先生易說
:「郭立之從程先生游最久,程先生病革,猶與立之有問答語,著于語錄?!?/div>
分類:
文體
文體名
某人
講學(xué)
門徒
人言
記錄
言論
當(dāng)時
言辭
摘錄
語錄
《漢語大詞典》:
三語(三語)
(1). 晉 王衍 向 阮修 問 老 莊 與儒教異同, 修 以“將無同”三字答之,猶言該是相同吧。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
。后以指應(yīng)對雋語。 唐
王維
《同崔傅答賢弟》
詩:“更聞臺閣求三語,遙想風(fēng)流第一人?!?宋
蘇軾
《次韻道潛留別》
:“異同更莫疑三語,物我終當(dāng)付八還。”參見“ 三語掾 ”。
(2).指 宋 趙鼎 評論 邵伯溫 的三句話。
《
宋史·儒林傳二·邵伯溫
》
:“ 趙鼎 少從 伯溫 游,及當(dāng)相,乞行追録,始贈秘閣修撰,嘗表 伯溫 之墓曰:‘以學(xué)行起 元祐 ,以名節(jié)居 紹圣 ,以言廢於 崇寧 。’世以此三語盡 伯溫 出處云。”
分類:
王衍
評論
三句
儒教
異同
《國語辭典》:
三語掾(三語掾)
拼音:
sān yǔ yuàn
掾,古代官署屬員的通稱。晉太尉王衍問阮修儒家與道家的異同,阮答以「將無同」三字,語意模棱兩可,但卻得到太尉的賞識,被聘為幕僚,世人遂稱其為「三語掾」。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后多用為幕府官員的贊美詞。唐。
元稹
〈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
〉:「官曹三語掾,國器萬尋楨?!顾?。
蘇軾
〈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
〉詩:「欲知妙湛與總持,更問江東三語掾?!?/div>
分類:
王衍
王戎
《國語辭典》:
絮語(絮語)
拼音:
xù yǔ
連綿不絕的輕聲細(xì)語。如:「晚風(fēng)穿過樹梢,窸窸窣窣的,像是枕邊絮語?!?/div>
分類:
絮語
連綿不斷
嘮叨
低聲
聲說
《駢字類編》:
上語(上語)
詩序疏見下事下。
《國語辭典》:
吳語(吳語)
拼音:
wú yǔ
分布于江蘇南部及浙江大部分的語言。其語音特點為:入聲字喉塞音韻尾取消,古濁塞音必須清化,舌面音與捲舌音要注意分辨。
分類:
吳語
《漢語大詞典》:
語聲(語聲)
說話的聲音。 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jì)程》
十二:“寂然半晌,語聲不可辨?!?/div>
分類:
語聲
聲音
《漢語大詞典》:
別語(別語)
(1).惜別之語。 唐
韓愈
《送靈師》
詩:“別語不許出,行裾動遭牽。” 宋
洪咨夔
《清平樂》
詞:“煙浦花橋如夢里,猶記倚樓別語?!?br />(2).其他的話語。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
詩:“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xiāng)?!?/div>
分類:
惜別
話語
《漢語大詞典》:
蛩語(蛩語)
蟋蟀鳴叫聲。 唐
周賀
《送石協(xié)律歸吳》
詩:“夜隨浄渚離蛩語,早過寒潮背井行?!?元
范梈
《貴州》
詩:“蛩語通支柱,蛛絲映卷簾?!?清
陳維嵩
《泛清波摘遍·立秋日憺園塔影軒作》
詞:“暗惆悵,蛩語乍親枕函,砧韻漸生門巷?!?/div>
分類:
蟋蟀
鳴叫
叫聲
《漢語大詞典》:
鈴語(鈴語)
檐鈴的聲音。語本
《
晉書·藝術(shù)傳·佛圖澄
》
:“又能聽鈴音以言吉兇,莫不懸驗?!?元
吳師道
《次韻許可用參政從幸承天護(hù)圣寺是日升左丞》
:“瓦光浮璀璀,鈴語振鏘鏘?!?元
薩都剌
《和友人游鶴林韻》
:“竹院東風(fēng)僧未歸,落日樓臺自鈴語?!?span id="u3bre2m" class="book">《隨園詩話補遺》卷四引 清 蔣莘
《游古寺》
詩:“磬聲流樹杪,鈴語繞簷牙。”
分類:
檐鈴
聲音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