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29分類詞匯 229
《漢語大詞典》:風(fēng)光好(風(fēng)光好)
(1).詞牌名。 宋 陶穀 使 南唐 ,自恃為上國(guó)使者,辭色毅然不可犯。 韓熙載 乃命妓 秦弱蘭 佯為驛卒女, 穀 與相昵,并作《風(fēng)光好》詞贈(zèng)之。后 穀 于 后主 席上辭色如前,乃命 弱蘭 歌此詞, 穀 即日窘歸。見 宋 鄭文寶 南唐近事。參閱 宋 沈遼 云巢編。 穀 詞雙調(diào)三十六字,平韻。
(2).曲牌名。屬南曲羽調(diào)。字句格律與詞牌同。用作引子。
《漢語大詞典》:折楊柳(折楊柳)
(1).古《橫吹曲》名。傳說 漢 代 張騫 從 西域 傳入《德摩訶兜勒曲》, 李延年 因之作新聲二十八解,以為武樂。 魏 晉 時(shí)古辭亡失。 晉 太康 末, 京 洛 有《折楊柳》歌,辭多言兵事勞苦。 南朝 梁 、 陳 和 唐 人多為傷春惜別之辭,而懷念征人之作尤多。曲為五言,唯 唐 有七言者。參閱 晉 崔豹 古今注·音樂、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二·折楊柳。
(2).詞牌名。即《楊柳枝》
《漢語大詞典》:春光好
(1). 唐 教坊曲名。相傳 唐玄宗 因賞春景,命擊羯鼓,吹玉笛,而成此調(diào)。后演為詞調(diào)。因 宋 晏幾道 詞有“伴卻一襟懷遠(yuǎn)淚,倚闌看”句,改名《愁倚闌令》《愁倚闌》、《倚闌令》。見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五。
(2).詞牌名。即《喜遷鶯》。
《漢語大詞典》:紅情(紅情)
(1).猶言艷麗的情趣。 清 納蘭性德 《唐多令·雨夜》詞之二:“不為香桃憐瘦骨,怕容易減紅情。”
(2).詞牌名。又名《暗香》。雙調(diào),九十七字,仄韻。 清 萬樹 詞律·目次:“按 白石 製《暗香》、《疎影》二調(diào),后人改名《紅情》、《緑意》,今人皆仍之,未有玩索而知其即《暗香》、《疎影》者,今考而合之?!?/div>
《漢語大詞典》:望江南
詞牌名。原為 隋 樂曲名。 隋煬帝 曾制《望江南》八闋。 唐 用為詞調(diào)名。初僅單調(diào), 宋 時(shí)增雙調(diào)。單調(diào)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雙調(diào)加倍。分前后段。另一變體,前后段各五句二仄韻二平韻,共五十九字。此調(diào)異名甚多,初名《謝秋娘》,傳為 李德裕 悼念亡妓 謝秋娘 所作。后因 白居易 有“ 江南 好”及“能不憶 江 南”句,遂名《江南好》《憶江南》。 劉禹錫 詞有“春去也,多謝 洛城 人”句,因又名《春去也》。 溫庭筠 詞有“梳洗罷,獨(dú)倚望江樓”句,遂又名《望江樓》。 皇甫松 詞有“閒夢(mèng) 江南 梅熟日”,又名《夢(mèng)江南》《夢(mèng)江口》。 李煜 詞作《望江梅》, 丘長(zhǎng)春 詞作《望蓬萊》。此外,其它還有《安陽好》、《夢(mèng)仙游》、《步虛聲》、《壺山好》、《歸寨北》等異稱。參閱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望江南、 宋 王灼 碧雞漫志·詞譜。
《漢語大詞典》:憶江南(憶江南)
詞牌名。原名《謝秋娘》,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謂此調(diào)系 唐 李德裕 為亡妓 謝秋娘 所作。后因 白居易 詞有“能不憶 江 南”句改名。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望江南》、《望江樓》、《夢(mèng)江口》《夢(mèng)江南》、《望江梅》等。單調(diào),二十七字;雙調(diào),五十四字:皆平韻。參閱《詞譜》卷一。
《漢語大詞典》:醉春風(fēng)(醉春風(fēng))
(1).詞牌名。又名《怨東風(fēng)》。參閱《詞譜》十四。
(2).曲牌名。調(diào)見《太平樂府》。參閱 明 朱權(quán) 太和正音譜·樂府
《漢語大詞典》:水晶簾(水晶簾)
(1).見“ 水精簾 ”。
(2).詞牌名。即《江城子》。參見“ 江城子 ”。
分類:詞牌名
《國(guó)語辭典》:水精簾(水精簾)  拼音:shuǐ jīng lián
1.以水晶制成的簾子。唐。顧況 宮詞五首之二:「月殿影開聞夜漏,水精簾卷近銀河。」唐。溫庭筠 菩薩蠻。水精簾里頗黎枕詞:「水精簾里頗黎枕,暖香惹夢(mèng)鴛鴦錦?!?br />2.詞牌名。雙調(diào)九十八字,仄韻。
《漢語大詞典》:江城子
(1).詞牌名。又名《江神子》、《水晶簾》、《村意遠(yuǎn)》。 唐 、 五代 詞多為單調(diào),自三十五字至三十七字不等,平聲韻。至 宋 人始作雙調(diào)七十字,有平韻、仄韻兩體。
(2).曲牌名。屬南曲中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雙調(diào)體半闋同。用作引子。另南曲越調(diào)有《江神子》曲牌,亦名《江城子》,與中呂宮《江城子》不同。
《國(guó)語辭典》:后庭花(後庭花)  拼音:hòu tíng huā
1.詞牌名。原為南朝陳后主〈玉樹后庭花〉詞的簡(jiǎn)稱,后為唐教坊曲名。因其詞輕蕩,歌聲哀怨,且為亡國(guó)之音,故后以喻亡國(guó)之音。唐。杜牧 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guó)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菇稹羌ぁ慈嗽聢A。南朝千古傷心地〉詞:「南朝千古傷心地,還唱后庭花?!?br />2.曲牌名。北曲入仙呂調(diào)只曲。
《漢語大詞典》:杏花天
(1).杏花開放時(shí)節(jié)。指春天。 唐 李商隱 《評(píng)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詩:“粥香餳白杏花天,省對(duì)流鶯坐綺筵?!?span id="25bade2" class="book">《全元散曲·水仙子過折桂令·行樂》曲:“來尋陌上花鈿,正是那玉樓人醉杏花天?!?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27060' target='_blank'>《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span id="uzdnfoj" class="book">《白雪遺音·南詞·義俠英雄》:“繡衣郎走進(jìn)閑觀看,千紅萬紫杏花天?!?br />(2).詞牌名。有三體,一為五十四字,二為五十五字,三為五十六字,均雙調(diào),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韻。
(3).詞牌名。《念奴嬌》的別名。 清 陳廷敬 等《詞譜·念奴嬌》:“﹝念奴嬌﹞《翰墨全書》詞名《慶長(zhǎng)春》,又名《杏花天》?!?/div>
《國(guó)語辭典》:子夜歌  拼音:zǐ yè gē
樂府吳聲歌曲。相傳晉時(shí)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后人更為四時(shí)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shí)歌。因起于吳地,也稱為「子夜吳歌」。《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子夜,晉曲也。晉有女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晉日常有鬼歌之?!?/div>
《漢語大詞典》:湘月
詞牌名。即《念奴嬌》。 宋 姜夔 有《湘月》詞。自注:“予度此曲,即《念奴嬌》之鬲指聲也,于雙調(diào)中吹之。”
《漢語大詞典》:憶王孫(憶王孫)
(1).詞牌名。 唐 孫棨 《北里志》謂 天水 光遠(yuǎn) 以詩題 楊萊兒 室,有“萋萋芳草憶王孫”句。 宋 秦觀 《憶王孫》詞,全用其句,因以為名。又名《獨(dú)腳令》《憶君王》、《豆葉黃》、《畫蛾眉》《闌干萬里心》、《怨王孫》。單調(diào),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韻。亦有雙調(diào),五十四字,仄韻,見復(fù)雅歌詞。參閱《詞譜》卷二。
(2).曲牌名。屬北曲仙呂宮。字?jǐn)?shù)與詞牌前半闋同。北曲仙呂宮又有《一半兒》,與此曲相仿,僅末句改七字為九字,“一半兒”三字重復(fù)出現(xiàn)。參見“ 一半兒 ”。
《漢語大詞典》:一半兒(一半兒)
曲牌名。屬北曲仙呂宮,與詞牌《憶王孫》相仿,惟末句七字增為九字,“一半兒”三字重復(fù)出現(xiàn),故名。 清 李調(diào)元 《雨村曲話》卷上:“ 臨川 陳克明 《春粧曲》云:‘自將楊柳品題人,笑捻花枝比較春,輸與海棠三四分。再偷勻,一半兒胭脂一半兒粉?!笏烀苏{(diào)為‘一半兒’?!?/div>
《國(guó)語辭典》:大酺  拼音:dà pú
1.歡樂飲酒。《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王剪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huì)稽郡。五月,天下大酺。」
2.詞牌名。調(diào)見〈清真樂府〉,唐教坊曲有〈大酺樂〉,宋詞系依舊曲名自制新聲。
《漢語大詞典》:鴨頭綠(鴨頭緑)
(1).綠色。 唐 李白 《襄陽歌》:“遙看 漢水 鴨頭緑,恰似葡萄初醱醅?!?王琦 注:“ 師古 《急就篇》注:‘春草,雞翹、鳧翁,皆謂染采而色似之,若今染家言鴨頭緑、翠毛碧云?!?宋 蘇軾 《次韻王鞏獨(dú)眠》:“何人吹斷參差竹, 泗水 茫茫鴨頭緑?!?span id="xmvyfgq" class="book">《全元散曲·滿庭芳》:“鴨頭緑一江浪花,魚尾紅幾縷殘霞。”
(2).硯石名。 唐 臨洮郡 洮河 ,產(chǎn)洮硯,溫潤(rùn)而色綠,故稱。 宋 黃庭堅(jiān) 《劉晦叔洮河綠石研》詩:“久聞 岷 右鴨頭緑,可磨 桂溪 龍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試飽霜秋兔毫?!?br />(3).詞牌名。《詞譜》卷三七:“《多麗》,一名《鴨頭緑》, 周格非 詞,名《隴頭泉》。此調(diào)有平韻仄韻兩體。雙調(diào),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韻,后段十一句,五平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