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2詞典 1分類詞匯 51
《國語辭典》:庭訊(庭訊)  拼音:tíng xùn
指訴訟案件,的承辦檢察官和法官在法庭上對當事人及其關(guān)系人之訊問。如:「他若想洗脫罪嫌,務必在庭訊時,將當天的行蹤交代清楚才行。」
《漢語大詞典》:折訟(折訟)
判決訴訟案件。北史·楊椿傳:“﹝ 椿 ﹞后為中郎法曹,折訟公正, 孝文 嘉之?!?/div>
《漢語大詞典》:訟府(訟府)
(1).控告軍府。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程器:“ 傅玄 剛隘而詈臺, 孫楚 狠愎而訟府。”參閱晉書·孫楚傳。
(2).審理訟案的官府。 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五代下十六:“夫國家之置守令,何為者也……豈徒以聽民之訟,斂鈞金束矢之入以為訟府,而啟民於爭乎?”
《國語辭典》:匿案  拼音:nì àn
官吏包庇訟案而不舉發(fā)辦理。
《國語辭典》:司法官  拼音:sī fǎ guān
負責審理民刑訴訟案件的職官。
《漢語大詞典》:簿訟(簿訟)
審理訴訟案件。 明 李東陽 《寄題謝寶慶逸老堂得乞字》:“晨興必簿訟,夜坐猶佩韍?!?/div>
《國語辭典》:教案  拼音:jiào àn
1.特別指在滿清末年時,外國教會欺壓民眾及民眾反抗傳教士所發(fā)生的各種案件。
2.教師根據(jù)教學所要達成的目標,將師生活動和教學資源事先加以計劃,以便實施教學的具體方案。
3.學校教室中,供教師用的桌子。
《漢語大詞典》:靜讞(靜讞)
(1).審定疑案。 唐 王勃 《九成宮頌》:“黃沙靜讞, 爽鳩 興頓足之悲;丹石銷寃,神獬輟推鋒之計?!?br />(2).使訴訟案件消除。 唐 李嶠 《大周降禪碑》:“疏械破杻,掩方載而勝殘;解網(wǎng)取罘,閉圓扉而靜讞,此之謂刑典?!?/div>
《漢語大詞典》:堂斷(堂斷)
舊時官吏審理訴訟案件的判決書。 清 林則徐 《關(guān)防告示》:“至上控案件,除府州縣批語堂斷,應準鈔黏外,其有鈔録屬詳者,該民人何由得見?”
《漢語大詞典》:宿獄(宿獄)
積久未決的訟案。 清 曾國藩 《戶部員外郎彭君墓表》:“五侯神者,不知所起,淫祀也。土民與 江西 客商爭祀,搆訟數(shù)十年。君以黷祭宿獄終無已時,令舁神像至縣庭,取筆判八字曰:‘爾像不滅,訟端不絶。’立飭吏卒捽而毀之。”
《漢語大詞典》:新訟(新訟)
剛投控的訴訟案件。隋書·循吏傳·辛公義:“受領(lǐng)新訟,皆不立文案,遣當直佐僚一人,側(cè)坐訊問?!?/div>
《國語辭典》:高等法院  拼音:gāo děng fǎ yuàn
審理由地方法院上訴案件,以及內(nèi)亂、外患和妨害國交之刑事第一審訴訟案件等之司法機關(guān)。簡稱為「高院」。
《國語辭典》:一面兒官司(一面兒官司)  拼音:yī miàn ér guān si
指某一方的種種條件都不敵對方,毫無招架之力的訴訟案件。如:「這種一面兒官司,打贏了也應哀矜勿喜?!?/div>
《國語辭典》:鄉(xiāng)鎮(zhèn)市調(diào)解委員會(鄉(xiāng)鎮(zhèn)市調(diào)解委員會)  拼音:xiāng zhèn shì tiáo jiě wěi yuán huì
政府為避免訴訟案件的頻繁,維持社會的和諧,于各鄉(xiāng)、鎮(zhèn)、市公所所設立的調(diào)解委員會。對于有爭議之法律關(guān)系,介入雙方當事人之間,斡旋調(diào)停,達成和解。但是非告訴乃論之刑事案件,有關(guān)刑事責任部分,則不在此論。
《國語辭典》:公事錢(公事錢)  拼音:gōng shì qián
因訴訟案件而送給吏役的錢。明。葉子奇《草木子。卷四。雜俎篇》:「元朝末年,官貪吏污,始因蒙古色目人,罔然不知廉恥之為何物,其問人討錢,各有名目。……論訴曰公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