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3,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咨審
議說
議斷
議言
議覆
談何容易
矯言偽行
中散大夫
《漢語大詞典》:咨審(諮審)
論議辨察。陳書·儒林傳·張譏:“勅令論議,諸儒莫敢先出, 譏 乃整容而進(jìn),諮審循環(huán),辭令溫雅?!?/div>
分類:論議
《漢語大詞典》:議說(議説)
論議辯說。韓非子·顯學(xué):“藏書策,習(xí)談?wù)?,聚徒役,服文學(xué)而議説,世主必從而禮之,曰:敬賢士,先王之道也?!?span id="8lgsfkl" class="book">《韓詩外傳》卷五:“言談議説已無異於《老》《墨》,而不知分,是俗儒者也?!?明 黃福 《奉陳貳卿》:“今而又容緩造船隻,先力屯田,亦吾輩與土官朝夕之所議説也。”
分類:論議辯說
《漢語大詞典》:議斷(議斷)
論議裁斷。晉書·刑法志:“及于 江 左, 元帝 為丞相時,朝廷草創(chuàng),議斷不循法律,人立異議,高下無狀?!?span id="hok9ukg" class="book">《明史·刑法志二》:“議斷既成,部、寺各立長單,刑部送審掛號,次日即送大理?!?span id="vls9ai9"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五六回:“遇了鄉(xiāng)人有甚么爭執(zhí)等事,都由公局紳士議斷。”
分類:論議裁斷
《漢語大詞典》:議言(議言)
論議建言。管子·法禁:“身無職事,家無常姓,列上下之間,議言為民者,圣王之禁也?!?尹知章 注:“其有言議,每輒為人以求名譽,非純粹之道,故圣王禁之也?!币徽f,議,通“ 訛 ”。 戴望 校正:“議言,當(dāng)為訛言,假借字也。謂以訛言疑惑民心?!?郭沫若 等集校:“‘議(訛)言為民’即矯稱為民請命之意。”韓非子·解老:“而萬物莫不有規(guī)矩,議言之士,計會規(guī)矩也?!?span id="hd2n2lb" class="book">《普曜經(jīng)·論降神品》:“或者議言: 拘薩大國 ,其種弘廣,眷屬興盛,菩薩應(yīng)下,降神彼國?!?/div>
《漢語大詞典》:議覆(議覆)
論議并答覆。 明 馬從聘 《摘陳漕政疏》:“既經(jīng)該部議覆,再行會議,臣等亦何必執(zhí)前説之為是。” 清 熊開元 《感事贅言一》:“盡革條陳議覆之陋事,面商即定。”
分類:論議答覆
《國語辭典》:談何容易(談何容易)  拼音:tán hé róng yì
人臣進(jìn)言不容易。語出《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吳王曰:『可以談矣,寡人將竦意而覽焉?!幌壬唬骸河趹?!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夫談有悖于目,怫于耳,謬于心,而便于身者』」。今用作嘴里說說容易,實際做起來卻很困難?!度齻b五義》第七二回:「我的爺!談何容易。他有錢有勢,而且聲名在外,誰人不知,那個不曉??v有呈子,縣里也是不準(zhǔn)的?!?/div>
《國語辭典》:矯言偽行(矯言偽行)  拼音:jiǎo yán wèi xìng
矯飾虛偽的言論行為?!肚f子。盜蹠》:「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顾?。秦觀〈論議下〉:「矯言偽行之人,弊車羸馬,竄伏巖穴,以幸上之爵祿。」
《國語辭典》:中散大夫  拼音:zhōng sǎn dà fū
職官名。王莽時置,東漢因之,掌論議。魏、晉時為閒散位置,唐、宋用作正五品以上的文官,金、元以后廢。因宋代任中散大夫,有十種恩遇,故也稱為「十樣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