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4詞典 4分類詞匯 40
《國語辭典》:講學(講學)  拼音:jiǎng xué
1.講解學習?!蹲髠鳌U压吣辍罚骸妇旁鹿?,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乃講學之?!?br />2.講述傳授自己的學問?!度龂萘x》第二二回:「融每當講學,必設(shè)絳帳,前聚生徒,后陳聲妓,侍女環(huán)侍左右。」
《分類字錦》:典掌講學(典掌講學)
后漢書宗室四王三侯傳:初,臨邑侯復好學,能文章。永平中,每有講學事,輒令復典掌焉。與班固、賈逵共述漢史,傅毅等皆宗事之。
分類:宗室
《漢語大詞典》:侍講學士(侍講學士)
官名。 唐 始設(shè),初屬 集賢殿 書院,職司撰集文章、校理經(jīng)籍。 宋 時由他官之有文學者兼任,如 邢昺 以國子祭酒為侍講學士。屬翰林學士院。 元 明 清 翰林院均置此職,講論文史,甚為清顯。
《分類字錦》:講學秘館(講學秘館)
陸機《講漢書詩》:稅駕金華,講學秘館;有集惟髦,芳風雅宴。
分類:講論
《漢語大詞典》:講肄(講肄)
(1).講論肄習。詩·小雅·甫田“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漢 鄭玄 箋:“閒暇則於廬舍及所止息之處,以道藝相講肄,以進其為俊士之行?!?孔穎達 疏:“相講論而肄習其業(yè)?!?晉 袁宏 后漢紀·桓帝紀:“古之為政,必置三公以論道德,樹六卿以議庶事,百官箴規(guī)諷諫,閭閻講肄以修明業(yè)?!?br />(2).指講學。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廟碑》:“廟舍峻整,階序廓大,講肄之位,師儒之室。”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 餘姚 黃梨洲 先生 宗羲 教授其鄉(xiāng),數(shù)往來 明 越 間,開塾講肄,為南學?!?br />(3).指講舍。 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夫士以《三墳》為金玉,《五典》為琴箏,講肄為鐘鼓,百家為笙簧?!?元 劉因 《請趙安之就師席疏》:“敬備束脩,愿行見先生之禮;特新講肄,望不虛鄉(xiāng)國之勤。” 清 方履篯 《萬壽恭頌謹序》:“俯幸瓊林,優(yōu)游講肄?!?/div>
分類:講論講學
《國語辭典》:侍讀(侍讀)  拼音:shì dú
職官名。主掌教授諸王經(jīng)書。南北朝、唐、宋諸王府,有侍讀、侍講的官吏。唐有侍讀、侍講等學士。宋、元、明有翰林侍讀學士及侍讀。清翰林院、內(nèi)閣,亦有侍讀學士及侍讀等官。
《國語辭典》:書院(書院)  拼音:shū yuàn
舊時私人教學讀書的場所。唐明皇置麗正書院,集文學之士,為中國書院設(shè)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段宕菲皆?。漢史。卷上》:「慕容三郎是個有田產(chǎn)的人,未免請先生在書院教導義男劉知遠讀習經(jīng)書?!埂度龂萘x》第二○回:「晨起,復至書院中,將詔再三觀看,無計可施?!?/div>
《國語辭典》:山長(山長)  拼音:shān zhǎng
1.唐代、五代時對山居講學的人的敬稱。至宋、元時書院設(shè)山長,講學兼領(lǐng)院務(wù)?!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七三回:「歷城縣請他做歷城書院的山長。」《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為辦軍裝的事掛誤了,制臺為他學問好,請他做個書院的山長。」
2.指隱居的人。宋。陸游 遣興詩二首之二:「退歸自合稱山長,變化猶應(yīng)侍帝晨?!?/div>
《國語辭典》:精廬(精廬)  拼音:jīng lú
1.學舍或精致優(yōu)雅的房舍?!逗鬂h書。卷五三。姜肱傳》:「盜聞而感悔,后乃就精廬,求見徵君?!埂段簳?。卷八四。儒林傳。平恒傳》:「乃別構(gòu)精廬,并置經(jīng)籍于其中?!?br />2.寺廟?!侗饼R書。卷三四。楊愔傳》:「州內(nèi)有愔家舊佛寺,入精廬禮拜,見太傅容像,悲感慟哭。」唐。賈島 宿山寺詩:「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div>
《國語辭典》:侍講(侍講)  拼音:shì jiǎng
1.隨師聽講,研讀學業(yè)?!逗鬂h書。卷六四。盧植傳》:「植侍講積年,未嘗轉(zhuǎn)眄,融以是敬之?!?br />2.職官名。為帝王講授文史經(jīng)書,漢時雖有侍講之稱,但未以為官名。唐始置侍講學士,宋兼置侍講。元、明、清三朝,翰林院俱有侍講學士及侍講。
《國語辭典》:講席(講席)  拼音:jiǎng xí
教師講學的座位。《梁書。卷三四。張緬傳》:「文筵講席,朝游夕宴,何曾不同茲勝賞,共此言寄?!固?。孟浩然 題融公蘭若詩:「芰荷薰講席,松柏映香臺?!挂卜Q為「講筵」。
《國語辭典》:講堂(講堂)  拼音:jiǎng táng
1.舊時講習經(jīng)術(shù)的地方?!逗鬂h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還,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親御講堂,命皇太子、諸王講經(jīng)?!?br />2.佛家講經(jīng)說法的地方。
3.學校的教室。
《國語辭典》:函丈  拼音:hán zhàng
對老師的尊稱。因舊時講席間相隔一丈,以容人聽講,故有此稱。
《漢語大詞典》:璧水
(1).指太學。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治化》:“璧水道庠序之風, 石渠 啟珪璋之盛?!?宋 吳自牧 夢粱錄·學校:“古者天子有學,謂之‘成均’,又謂之‘上庠’,亦謂之‘璧水’,所以養(yǎng)育作成天下之士類,非州縣學比也。”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啟媒》:“昔年璧水壯遨游,學冠同流。”
(2).泛指讀書講學之處。 宋 陳亮 《謝留丞相啟》:“如 亮 者才不逮於中人,學未臻於上達。十年璧水,一幾明牕。”
(3).硯名。以硯圓如璧,外環(huán)以水,故名。《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宮硯》:“內(nèi)府藏硯甚伙, 乾隆 戊戌,命內(nèi)廷翰林臚為《西清硯譜》,計陶之屬五十五種…… 宋 之虎符、石函、黼黻、綯紋、璧水、列錢?!?span id="erzwjgt" class="book">《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宮硯》:“石之屬一百四十五種,如 晉 王廞 之璧水?!?/div>
《國語辭典》:皋比  拼音:gāo pí
1.虎皮?!蹲髠鳌Gf公十年》:「自雩門竊出,蒙皋比而先犯之?!箷x。杜預(yù)。注:「皋比,虎皮?!?br />2.虎皮的座席。后指教師的講席。唐。戴叔倫 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猊坐翻蕭瑟,皋比喜接連?!?br />3.武將的座席。明。劉基〈賣柑者言〉:「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