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4詞典 4分類詞匯 40
《漢語大詞典》:秋講(秋講)
秋季講學(xué)。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一》:“秋講開於八月,暫輟於十月?!?/div>
《漢語大詞典》:稷下亭
喻指學(xué)者講學(xué)議論薈萃之地。 唐 盧照鄰 《文翁講堂》詩:“ 錦里 淹中 館, 岷山 稷下 亭?!眳⒁姟?稷下 ”。
《國語辭典》:稷下  拼音:jì xià
地名。在今山東省臨淄縣北,為春秋時齊國都城臨淄的稷門。齊國曾在此設(shè)稷下學(xué)宮,招攬文學(xué)游士數(shù)千人,成為戰(zhàn)國時的學(xué)術(shù)中心。
《漢語大詞典》:著錄(著録)
(1).記錄;記載。《后漢書·祭遵傳》:“昔 高祖 大圣,深見遠(yuǎn)慮,班爵割地,與下分功,著録勛臣,頌其德美?!?唐 沈亞之 《異夢錄》:“是日,監(jiān)軍使與賓府郡佐,及宴客 隴西 獨孤鉉 , 范陽 盧簡辭 ……皆嘆息曰:‘可記?!?亞之 退而著録?!?清 吳騫 《〈扶風(fēng)傳信錄〉序》:“友人 任茂才 安上 示予一編,曰《敘事解疑》。視之,即 許生 大父 可覲 親筆著録?!?br />(2).特指將書名列入目錄。 宋 洪適 《〈元氏長慶集〉跋》:“《唐志》著録有《長慶集》一百卷,《小集》十卷。” 阿英 《浙東訪小說記》:“其一,是 乾隆 辛未刻的有圖大本《西湖佳話》,刊行的書鋪是翰海樓,《通俗小說目》未見著錄。”
(3).指列名于私人講學(xué)的經(jīng)師門下,即所謂著錄弟子。此風(fēng)盛行于 漢 代。東觀漢記·牟長傳:“ 牟長 字 君高 ,少篤學(xué),治《歐陽尚書》,諸子著録前后萬人。”后漢書·儒林傳上·張興:“既而聲稱著聞,弟子自遠(yuǎn)至者,著録且萬人。” 宋 范成大 《送汪圣錫侍郎帥福唐》:“我亦登門煩著録,此行無力為王留?!?br />(4).猶著作;撰寫。 清 沈濤 交翠軒筆記卷二:“九經(jīng)有庫豈真貧,著録驚看已等身?!?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修明既久,著録益宏,匯其體裁,標(biāo)以題目,新篇競尚,古意漸離,然不外乎記事、記言二端而已。”
《漢語大詞典》:儀賢堂(儀賢堂)
南朝 梁武帝 禮賢講學(xué)之處。梁書·武帝紀(jì)中:“﹝ 天監(jiān) 六年九月﹞乙亥,改 閲武堂 為 德陽堂 , 聽訟堂 為 儀賢堂 。”梁書·朱異傳:“﹝ 大同 ﹞六年, 異 啟於 儀賢堂 ,奉述 高祖 《老子義》,敕許之。及就講,朝士及道俗聽者千餘人,為一時之盛。” 宋 張敦頤 六朝事跡編類·樓臺門·儀賢堂:“ 梁武帝 謙恭待士。 大通 中,有四人來,年七十餘,鶉衣躡履,行丐經(jīng)年,無人知者,帝召入 儀賢堂 ,給湯沐,解御服賜之。帝問三教九流及 漢 舊事,了如目前。”
《國語辭典》:榕壇問業(yè)(榕壇問業(yè))  拼音:róng tán wèn yè
書名。明黃道周撰,十八卷,為里居講學(xué)之作。其旨以致知明善為宗,而不盡作性命空談。
《國語辭典》:考亭學(xué)派(考亭學(xué)派)  拼音:kǎo tíng xué pài
宋代朱熹晚年居福建建陽考亭里講學(xué),故后世稱宗法朱熹的學(xué)者為「考亭學(xué)派」。
《國語辭典》:朱陸異同(朱陸異同)  拼音:zhū lù yì tóng
宋朱熹與陸九淵,同時講學(xué),朱主敬而陸主靜,朱主即物窮理,陸言心即理,宗旨各異,其門弟子遂分為兩派,稱為「朱陸異同」。
《國語辭典》:意見自由(意見自由)  拼音:yì jiàn zì yóu
指人民有藉言論、著作、出版、講學(xué)、通訊等方式,以表達(dá)思想和意見的自由權(quán)。
《漢語大詞典》:東坡書院(東坡書院)
宋 著名文學(xué)家 蘇軾 貶謫 儋州 時游樂和講學(xué)的舊址。始建于 元 延祐 年間。在今 海南省 儋縣 中和鎮(zhèn) ,為 海南島 的重要古跡之一。
《國語辭典》:客座教授  拼音:kè zuò jiào shòu
因?qū)W有專長,應(yīng)邀講學(xué),不在員額編制內(nèi)的教授。通常以一學(xué)年為期限,期滿得申請續(xù)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