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詞典 3分類詞匯 10
《國語辭典》:記者(記者)  拼音:jì zhě
新聞事業(yè)中負責(zé)采訪新聞與撰寫的人員。廣義的記者包括編輯、評論、攝影、播報、特派員等新聞從業(yè)人員。
《漢語大詞典》:新聞記者(新聞記者)
采訪和撰寫、報道新聞的報刊、廣播電臺、電視臺專職人員。 章炳麟 《論承用“維新”二字之荒謬》:“自茲以后,三段之文,五旌之教,愿以是遍告全國八面論師、新聞記者矣。” 老舍 《龍須溝》第三幕第二場:“ 趙大爺 ,您可預(yù)備好了喲,新聞記者一定會訪問您!”
《國語辭典》:記者節(jié)(記者節(jié))  拼音:jì zhě jié
民國二十二年九月一日,行政院通令當(dāng)時的內(nèi)政與軍政兩部,切實保護新聞工作人員與新聞機構(gòu)。杭州記者公會于是提議以是日為記者節(jié)。至三十二年始由社會部會同內(nèi)政部呈請行政院核定施行,定每年的九月一日為「記者節(jié)」。
《漢語大詞典》:河豕
據(jù)呂氏春秋·察傳載, 衛(wèi) 人有讀史記者曰:“ 晉 師三豕涉 河 。” 子夏 以為“三豕”當(dāng)是“己亥”之誤,兩者形似,因而致誤。后因以“河豕”指書籍傳寫或刊印中因文字形近而造成的錯誤。 唐 劉知幾 史通·補注:“ 孝標(biāo) 善於攻繆,博而且精,固以察及泉魚,辨窮河豕?!眳⒁姟?亥豕 ”。
《國語辭典》:亥豕  拼音:hài shǐ
語本《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似,豕與亥相似。』」后指因文字的形體相近而致傳抄或刊刻錯誤。如:「這本書??辈粔驀乐?,亥豕之誤,層出不窮?!?/div>
《國語辭典》:軟性新聞(軟性新聞)  拼音:ruǎn xìng xīn wén
記者在報章上,用優(yōu)美的文筆,委婉的記敘社會上臨時發(fā)生的瑣事趣聞,稱為「軟性新聞」。
《國語辭典》:非戰(zhàn)斗人員(非戰(zhàn)斗人員)  拼音:fēi zhàn dòu rén yuán
不直接參與戰(zhàn)斗的人員,包括平民及各兵種中的醫(yī)師、護士、牧師、書記、戰(zhàn)地記者等。
《國語辭典》:新聞來源(新聞來源)  拼音:xīn wén lái yuán
供記者取得新聞的機關(guān)、單位或個人,一般來說,新聞報導(dǎo)中都會引述消息來源,但在特定情況下,可應(yīng)提供新聞?wù)叩囊蠖C堋?/div>
《國語辭典》:戰(zhàn)地通訊(戰(zhàn)地通訊)  拼音:zhàn dì tōng xùn
隨軍記者、軍中新聞官,或特約通訊員在戰(zhàn)地所作的新聞通訊。
《國語辭典》:白里安  拼音:bái lǐ ān
Aristide Briand
人名。(西元1862~1932)法國政治家,曾任律師、記者、國會議員、教育部長、外交部長、首相等職。生平倡導(dǎo)和平,致力于建立歐洲各國間的友好和平體制。西元一九二六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國語辭典》:費里尼(費里尼)  拼音:fèi lǐ ní
Fellini, Federico
人名。(西元1920~1993)義大利名導(dǎo)演。曾從事過漫畫家、藝術(shù)設(shè)計家、地方巡回劇團演員、廣播記者等職業(yè),曾執(zhí)導(dǎo)多部電影大作,為世人所稱譽,其以幻想的手法,融合寫實與社會諷刺,曾于西元一九七四年以「往事」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外國影片金像獎。
《漢語大詞典》:筆員(筆員)
指記者、編輯人員等。 梁啟超 《論民族競爭之大勢》:“近者帝國主義之聲,洋溢於國中,自政府之大臣,政黨之論客,學(xué)校之教師,報館之筆員,乃至新學(xué)小生,市井販賈,莫不口其名而艷羨之?!?/div>
分類:記者
《漢語大詞典》:攝影者
操作攝影機的人
新聞攝影記者
電影攝影機或電視攝像機的操作者
《漢語大詞典》:絳紗系臂(絳紗繫臂)
晉書·后妃傳上·胡貴嬪:“ 泰始 九年,帝( 晉武帝 )多簡良家子女以充內(nèi)職,自擇其美者,以絳紗繫臂。”后代亦有用作定親標(biāo)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