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作誨(作誨)
教誨;訓導(dǎo)。墨子·辭過:“故作誨婦人,治絲麻?!?/div>
《國語辭典》:宗師(宗師)  拼音:zōng shī
1.崇拜景仰,尊以為師。《漢書。卷三○。藝文志》:「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埂逗鬂h書。卷五七。杜欒劉李劉謝列傳。謝弼》:「中直方正,為鄉(xiāng)邑所宗師。」
2.為眾所尊崇的學者?!逗鬂h書。卷三三。朱馮虞鄭周列傳。朱浮》:「尋博士之官,為天下宗師,使孔圣之言傳而不絕。」唐。顏真卿 尚書刑部侍郎孫逖文公集序:「夫然,信可謂人文之宗師,國風之哲匠者矣!」
3.明、清時對提督學政的尊稱?!冻蹩膛陌阁@奇》卷一○:「次年,宗師田洪錄科考,韓子文又得吳太守一力舉薦,拔為前列。」《儒林外史》第三回:「正直宗師來省錄遺,周進就錄了個貢監(jiān)首卷?!?br />4.職官名。漢置,掌管訓導(dǎo)宗室子弟之事?!稘h書。卷一二。平帝紀》:「郡國置宗師以糾之,致教訓焉?!埂稌x書。卷五九。列傳。汝南王亮》:「時宗室殷盛,無相統(tǒng)攝,乃以亮為宗師,本官如故?!?/div>
《漢語大詞典》:訓誥(訓誥)
(1).尚書六體中訓與誥的并稱。訓乃教導(dǎo)之詞,誥則用于會同時的告誡。《書序》:“足以垂世立教,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詩教下:“演疇皇極,訓誥之韻者也?!?羅惇曧 《文學源流》:“典謨訓誥之文,皆言簡質(zhì)而意博深?!眳⒁姟?六體 ”。
(2).泛指訓導(dǎo)告誡之類的文辭。《陳書·宣帝紀》:“懋賞之言,明于訓誥;挾纊之美,著在撫巡?!?宋 陸佃 《答陳民先都曹書》:“古之人胥訓誥,不必親相與言也,以文與象示之而已。”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絲綸簿:“且宦寺不當干政,祖宗訓誥,可據(jù)者甚多?!眳⒁姟?六體 ”。
《國語辭典》:六體(六體)  拼音:liù tǐ
1.書經(jīng)的六種文體。指典、謨、訓、誥、誓、命。
2.易經(jīng)的六爻?!稘h書。卷二一。律歷志上》:「陰陽比類,交錯相成,故九六之變登降于六體?!?br />3.人的頭、身、四肢?!稘h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翼奉》:「陽用其精,陰用其形,猶人之五臧六體。」
4.王莽時的六種字體。指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漢書。卷三○。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也稱為「六書」。
5.六種書體。指大篆、小篆、八分、隸書、行書、草書。唐。張懷瓘 六體書論:「臣謹進懷瑰書大小篆及八分,臣書真行草,合成六體?!?br />6.中國文字的六種創(chuàng)造方法。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六書?!吨芏Y。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書。」唐。賈公彥。疏:「書有六體,形聲實多。」也稱為「六書」。
《漢語大詞典》:資善(資善)
(1).書院名。 宋 時皇太子就學之所。 宋 王栐 燕翼詒謀錄卷三:“ 大中祥符 八年, 仁宗 封 壽春郡王 ,以 張士遜 、 崔遵度 為友,講學之所為 資善堂 。此 資善 之名所由始也。自后元良就學所皆曰‘資善’?!?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六:“ 謂 等因請師傅十日一赴 資善堂 ,賓客以下,隻日互陪侍講,從之?!?br />(2). 明 代訓導(dǎo)太子讀書的官員。明史·職官志二:“東宮官屬……又置 資德院 資德一人,資善二人?!?/div>
《漢語大詞典》:丕訓(丕訓)
重大的訓導(dǎo)。書·君陳:“爾惟弘 周公 丕訓?!?孔 傳:“當闡大周公之大訓。”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朕奉若丕訓,憲章前式?!?唐 元稹 《授李絳檢校右仆射兼兵部尚書制》:“予小子銘鏤丕訓,夙夜求思?!?宋 宋祁 《代楊鄆州謝上表》:“臣敢不內(nèi)循丕訓,上體寶慈?”
《漢語大詞典》:嚴訓(嚴訓)
(1).嚴厲訓導(dǎo);嚴厲管教。世說新語·德行“ 謝公 夫人教兒”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太尉 劉子真 清潔有志操,行己以禮,而二子不才,并瀆貨致罪。 子真 坐免官??驮唬骸愚刹挥枌?dǎo)之?’ 子真 曰:‘吾之行事,是其耳目所聞見,而不放效,豈嚴訓所變?’”隋書·皇甫績傳:“嘗與諸外兄博奕, 孝寬 以其惰業(yè),督以嚴訓,愍 績 孤幼,特捨之?!?br />(2).指嚴厲的訓斥。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裘文達公:“上鑒其誠,雖忤旨時加嚴訓,不逾時恩禮如初?!?br />(3).父訓;父命。 唐 孫逖 《贈太子詹事王公神道碑》:“公夙遭閔兇,不稟嚴訓,圣善所育,孩提有成?!?唐 歐陽詹 《出門賦》:“嚴訓誡予以勿久,指蒲柳以傷秋?!?/div>
《漢語大詞典》:禮訓(禮訓)
有關(guān)禮儀的教育訓導(dǎo)。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年始志學,家門禮訓,皆折衷於公?!?span id="a5pajr3" class="book">《隋書·列女傳·鄭善果母》:“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婦耳,有慈無威,使汝不知禮訓,何可負荷忠臣之業(yè)乎?”
《漢語大詞典》:道順(道順)
導(dǎo)訓,訓導(dǎo)。荀子·修身:“勇膽猛戾,則輔之以道順;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王先謙 集解引 俞樾 曰:“道順即導(dǎo)訓也?!?span id="tsvoy3z" class="book">《史記·魯周公世家》:“ 周宣王 伐 魯 ,殺其君 伯御 ,而問 魯 公子能道順諸侯者,以為 魯 后。”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順,一作訓?!?張守節(jié) 正義:“道,音導(dǎo)。順音訓?!?/div>
《漢語大詞典》:訓誓(訓誓)
(1).尚書六體中的訓與誓的并稱。訓乃教導(dǎo)之詞,誓則用于軍旅。 唐 元稹 《制誥序》:“制誥本於之誥命、訓誓,皆一時之約束也。自非訓導(dǎo)職業(yè),則必指言美惡,以明誅賞之意焉?!眳⒁姟?六體 ”。
(2).謂訓導(dǎo)告誡軍旅。魏書·陸俟傳:“ 高祖 親幸城北,訓誓羣帥?!?/div>
《國語辭典》:六體(六體)  拼音:liù tǐ
1.書經(jīng)的六種文體。指典、謨、訓、誥、誓、命。
2.易經(jīng)的六爻?!稘h書。卷二一。律歷志上》:「陰陽比類,交錯相成,故九六之變登降于六體?!?br />3.人的頭、身、四肢?!稘h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翼奉》:「陽用其精,陰用其形,猶人之五臧六體?!?br />4.王莽時的六種字體。指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稘h書。卷三○。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挂卜Q為「六書」。
5.六種書體。指大篆、小篆、八分、隸書、行書、草書。唐。張懷瓘 六體書論:「臣謹進懷瑰書大小篆及八分,臣書真行草,合成六體。」
6.中國文字的六種創(chuàng)造方法。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六書?!吨芏Y。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書?!固啤YZ公彥。疏:「書有六體,形聲實多?!挂卜Q為「六書」。
《漢語大詞典》:資德(資德)
(1).涵育德性。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公以五常藴智,六氣資德,乘天則策馬秉靈,降神則牽、狼應(yīng)象?!?br />(2). 明 代官職名。為訓導(dǎo)太子讀書的官員。明史·職官志二:“﹝東宮官屬﹞又置資德院資德一人,資善二人。”
《漢語大詞典》:大司成
(1). 周 官名。司徒屬官。《禮記·文王世子》:“大司成論説在東序。” 鄭玄 注:“父師司成即大司成,司徒之屬,師氏也。師氏掌以美詔王、教國子以三德三行及國中失之事也?!?br />(2). 唐 國子監(jiān)祭酒,掌儒學訓導(dǎo)之政,相當于 西漢 的博士仆射、 東漢 的博士祭酒。 高宗 龍朔 二年改國子監(jiān)為司成館,祭酒為大司成, 咸亨 元年復(fù)舊。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三。
《國語辭典》:訓示(訓示)  拼音:xùn shì
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的教導(dǎo)指示。
《漢語大詞典》:訓保(訓保)
訓導(dǎo)保育。魏書·彭城王勰傳:“ 淮南 平,詔曰:‘王戚尊上輔,德勛英二,孤心昧識,訓保攸憑。’”
《漢語大詞典》:訓猷(訓猷)
訓教,訓導(dǎo)。藝文類聚卷二十引 晉 夏侯湛 《左丘明贊》:“ 丘明 達圣,致志春秋。微言逃難,旁行不流。庶幾斯文,希志訓猷?!?宋 畢仲游 《代范忠宣賀李肅之待制宮觀啟》:“設(shè)施風采,實竦于廣朝;論議訓猷,蓋行于素藴?!?/div>
《漢語大詞典》:咨訓(諮訓)
被諮詢,受訓導(dǎo)。 南朝 宋 虞龢 《上明帝論書表》:“及臣遭遇,曲沾恩誘,漸漬玄猷,朝夕諮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