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5詞典 7分類詞匯 108
《國語辭典》:說道(說道)  拼音:shuō dào
1.說、談。唐。白居易 登郢州白雪樓詩:「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2.講說正道?!斗ㄈA經(jīng)。卷三。藥草喻品》:「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div>
《漢語大詞典》:論討(論討)
討論。北齊書·魏收傳:“時論既言 收 著史不平, 文宣 詔 收 於尚書省與諸家子孫共加論討?!?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閻立本:“論討墳典,商略前載。” 宋 蘇軾 《延和殿奏新樂賦》:“時惟帝俞,眷茲元老,雖退身而安逸,未忘心於論討?!?/div>
分類:討論
《漢語大詞典》:討說(討説)
猶討論。 唐 柳宗元 《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后題》:“故學者終日討説答問,呻吟習復,應對進退,掬溜播灑,則罷憊而廢亂,故有‘息焉游焉’之説。”一本作“ 討論 ”。參見“ 討論 ”。
分類:討論
《國語辭典》:討論(討論)  拼音:tǎo lùn
探討研究、尋求結(jié)論。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雜文》:「甄別其義,各人討論之域;類聚有貫,故不曲述?!埂都t樓夢》第七回:「讀書一事,也必須有一二知己為伴,時常大家討論,才能進益。」
《國語辭典》:論文(論文)  拼音:lùn wén
1.發(fā)表研究結(jié)果的文章。如:「他的碩士論文得到很高的評價?!?br />2.文體名。議論文與說明文的統(tǒng)稱,旨在論證說明。參見「論說」條?!段倪x。曹丕。典論論文》:「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論文?!?br />3.評論文章。唐。杜甫 春日憶李白詩:「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一:「只在家中誦習,也有時出外結(jié)友論文?!?/div>
《國語辭典》:商量  拼音:shāng liang
1.交換意見?!段饔斡洝返诙兀骸讣热桓傻眉沂?,你再去與師父商量商量看,不尷尬,便招你罷?!埂都t樓夢》第八五回:「憑他是誰,打死了總是要償命的。且商量怎么辦才好。」
2.醞釀。宋。舒亶 菩薩蠻。真珠酒滴琵琶送詞:「密葉似商量,向人春意長?!乖?。張可久 秦樓月。尋芳屨曲:「催歸去,吳山云暗,又商量雨?!挂沧鳌干搪浴?。
3.估量、料想。宋。趙長卿驀山溪。滿城風雨〉詞:「黃菊媚清秋,倚東籬、商量開盡。」也作「商略」。
《漢語大詞典》:論思(論思)
議論、思考。特指皇帝與學士、臣子討論學問。 漢 班固 《兩都賦》序:“朝夕論思,日月獻納?!?唐 李百藥 《安德山池宴集》詩:“朝宰論思暇,高宴臨方塘。” 清 黃遵憲 《己亥續(xù)懷人詩》:“ 金華 講殿共論思, 圣祖 文宗 舊典貽。” 梁啟超 《軍機大臣署名與立憲國之國務大臣副署》:“君上日與廷臣前席論思?!?/div>
《國語辭典》:共論(共論)  拼音:gòng lùn
共同商談、討論。《三國演義》第一○回:「遂啟操徵聘郭嘉到兗州,共論天下之事。」
《國語辭典》:醞釀(醞釀)  拼音:yùn niàng
1.制酒?!逗鬂h書。卷七五。呂布傳》:「布禁酒而卿等醞釀,為欲因酒共謀布邪?」
2.比喻逐漸感染、變化而成?!痘茨献印1窘?jīng)》:「以相嘔咐醞釀,而成育群生?!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37' target='_blank'>蘇軾 〈又一首答二猶子與王郎見和〉詩:「詩書與我為曲蘗,醞釀老夫成搢紳?!?br />3.比喻做準備工作。如:「醞釀罷工」。
《國語辭典》:商議(商議)  拼音:shāng yì
商量議論。唐。白居易與茂昭詔〉:「如或乖違,續(xù)有商議?!埂洞笏涡瓦z事。利集》:「貫欲逃歸,計請?zhí)瓗洀埿⒓兩套h?!?/div>
《國語辭典》:提綱(提綱)  拼音:tí gāng
1.舉網(wǎng)。唐。杜甫又觀打魚〉詩:「蒼江魚子清晨集,設網(wǎng)提綱萬魚急?!?br />2.唐宋委官運送貨物及賦稅于京師,稱為「綱」,如茶綱、馬綱、花石綱之類。管領(lǐng)其事稱為「提綱」。唐。方干 送婺州許錄事詩:「曙星沒盡提綱去,暝角吹殘鎖印歸?!?br />3.提舉內(nèi)容綱要。如:「提綱挈領(lǐng)」。
4.文章或說話內(nèi)容的大要。如:「討論提綱」。
《漢語大詞典》:論天(論天)
(1).討論天象。梁書·儒林傳·崔靈恩:“先是儒者論天,互執(zhí)渾、蓋二義,論蓋不合於渾,論渾不合於蓋?!?br />(2).相傳 孔子 東游,見兩小兒辯論。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雙方各持其理,連 孔子 也不能決斷。事見列子·湯問。后遂用為典故,以“論天”形容兒童聰敏。 北周 庾信 《傷王司徒褒》詩:“青衿已對日,童子即論天?!?/div>
《國語辭典》:共識(共識)  拼音:gòng shì
共同體認的觀念、想法。如:「大家經(jīng)過不斷地開會溝通,最后終于達成共識?!?/div>
《國語辭典》:問政(問政)  拼音:wèn zhèng
1.咨詢?yōu)檎??!妒酚?。卷四七。孔子世家》:「他日又復問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jié)財?!弧?br />2.從事政治事務。如:「他在政壇問政多年,對地方貢獻良多?!?/div>
《漢語大詞典》:具論(具論)
詳細討論。 唐 孔穎達 《周易論·論誰加經(jīng)字》:“但緯文鄙偽不可全信。其八卦方位之所,六爻上下之次,七八九六之數(shù),內(nèi)外承乘之象,入經(jīng)別釋,此未具論也?!?宋 秦觀 《寄題傅欽之草堂》詩:“出處士所重,其微難具論。”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文具於前而略於后例:“荀子此文,傳寫舊有錯誤,余作諸子平議已訂正之,茲不具論?!?/div>
分類:詳細討論
《漢語大詞典》:論及
專門討論和闡述。例如:論及一個重要問題的講話。